如海上奏折后,久等不见圣旨下来,又接到妻子的信说母亲的事可能就在这几日了,生怕见不到自己母亲最后一面,更是心急如焚,坐卧不宁,最后,他决定偷偷回京看望母亲。他派人将毕莲接来照顾黛玉,不顾黛玉的劝说,趁着夜色掩护,他坐上了自家的快船,星夜兼程向京城的家中赶去。
他是急坏了,哪里能察觉八王爷等人的阴谋,也没注意早有八王爷的人在暗中窥视他的动静。
见他一上船,就有人用飞鸽传信给八王爷,说林如海已擅离职守,偷偷回京了。
于是八王爷开始调兵遣将,派人伪装成乱民,冲击扬州巡盐察院。很快这参林如海擅离职守、引起乱民冲击盐院的折子就递到了皇帝的手里。
皇帝大怒,派人到林府去拿林如海。
话说这林如海不顾辛劳,日夜兼程,刚赶回京城家中,才与极度虚弱的母亲说了两三句话,就听近侍来报说皇上派人来捉大人了,忙走出来,那些来人并不多说,将他锁了就走。
可怜林夫人本就吊着一口气等着如海回来见最后一面,一见如海为了见自己最后一面竟擅离职守被皇帝拘拿,不由后悔不已,又气皇上不近人情,在又气又悔中,林夫人一口气上不来,就此仙去了。可怜贾敏一方面为丈夫担心,一面还得一个人撑起这个家,为林夫人办理丧事。
因林如海正在狱中,所以来悼念的人并不多,只很少的一些近亲戚。贾府见皇帝对如海连下斥旨,躲还不及,哪会去粘连,只有贾母派人来送了礼,贾赦和贾政及贾珍等都没有来,直到听说雍亲王和北静郡王的车轿已在去林府的途中,才忙备了礼到林府悼念。
贾敏听说兄长贾赦、贾政和侄儿贾珍来了,正在想他们不是怕惹祸上身吗,昨天都没有来,怎么今日又来了呢?一边想一边出门去迎接,刚把他们迎进来,在林夫人的棺前上了香,就有家人报:“北静郡王及王妃来府悼念。”贾敏忙接出去。贾赦、贾政、贾珍等也跟在贾敏身后去迎接北静郡王等人。刚把北静郡王迎进府,又有人来报:“雍亲王携子弘历贝勒来府悼念。”贾敏忙去府门迎了雍亲王和弘历进来。雍亲王在香案前上了香,作了几个揖,而弘历则在棺前去叩了三个头,流着泪说:“弘历来给师祖送行了。”贾敏忙上前扶起他,弘历却又在垫子上向贾敏叩头说:“请师娘节哀顺变。”贾敏流着泪向他谢道:“谢谢你们父子了。谢谢你们记挂。”
这雍亲王和北静郡王到林府后,许多的官员也都忙来林府悼念,而雍亲王专门指定北静王爷代替如海亲自来接待这些官客,使贾敏得以专心地接待女客。黛玉是在林夫人出殡前才得了圣旨准她回京奔丧的。皇上本就是以孝治国的,见如海是为见其母最后一面才擅自回京的,所以就额外开恩,从牢里将如海暂放出来为其母出殡。
那边林家在出殡,这里八爷党和十四爷党在参奏如海,说如海擅离职守,引发乱民暴动,依大清制应斩,请皇上判如海斩刑。皇帝就在想,将这如海就此斩了真是可惜。可是如果不判,又怎么办好一点呢?就算放他出来,他也得辞官在家丁忧三年,这三年他也做不了什么事的。现在正是夺嫡最艰难的时期,干脆把他放到皇陵去保护起来算了,让老四上台后再施恩放了他,也算为老四留了一个感恩戴德、忠心耿耿的人才。他又想到林黛玉,想到如果把林如海发配去守皇陵的话,这黛玉却是不能到那里去的,把她放在那里好呢?让她进北静郡王府?不好,那府里有一个与弘历同样出色的水溶,这少年男女在一起久则易出事的。还是把她放进贾府更好一些。这几年贾府进贡来的美人都不错,看得出是受过严格的训练的。就让贾老太太去教她这个外孙女儿吧。听说那府里那个宝玉是个不长进的,想来也是进不了黛玉这样的人的眼里的,何况,贾氏也应该懂得不将这宝玉与黛玉养在一处。
当如海出殡回来向皇上谢恩时,皇上下旨说:“林如海擅离职守,引发乱民冲衙,本当斩首,但念其忧母病而回,实为人子之为,是为孝道,本朝以孝治国,所以额外开恩,命林如海携妻和子到皇陵去守陵三年,准带仆人三家六人。其女黛玉格格才德兼备,法外开恩,准其留在京中。因正是学习之时,着其入荣国府交贾史氏教养。准其带侍者两人,无旨不得出府。”
所以在林家出殡的第二天,林如海将家托给自己信任的管家林清好好管着,等着他们从皇陵回来。林清是受过林家深恩的,十分忠心于如海,所以当下就象如海叩头,流着泪说:“奴才一定不负主子信任。主子放心去皇陵吧,每月奴才都会派人来看主子,并给主子送所需物什的。小姐在贾家想来不会受苦,但奴才也会时时了解小姐在贾府的情形,以防万一的。”如海点点头,让他起来。如海和贾敏又点了全儿等三家六人与他们一起到皇陵去。大家分头去准备。
贾敏又含着泪给黛玉收拾了一些细软,贾敏再次将贾府的事简明的讲给黛玉听了,让她要多长个心眼,不要上当受骗。黛玉哭得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是点头。因圣旨上只准林黛玉带两个侍从入贾府,林黛玉就选了王嬷嬷和雪雁两人跟着入贾府去。最后的时刻到了,如海不得不让黛玉上轿,一家人因有押解的官员侍卫在旁,不敢大动悲声,只能流着泪派人抬了小轿将黛玉送去贾府后,林如海贾敏夫妻二人带了小儿子并三家六个仆人,略收拾了收拾,坐了自家的马车,在官差押送下,顾不得一路的风刀霜剑,启程到皇陵去了。
话说那贾母听说林如海和贾敏夫妻携子流放去守皇陵的事后,正在难过,跟着又接到圣旨,让她负责教养林黛玉。贾母一接到这旨,就忙忙地要派人去林府接外孙女儿。
王夫人就阻止她说:“外甥女儿是奉旨进贾府学习礼仪的,母亲你就是她的老师,只有学生来拜老师的,哪有老师去接学生的。”
贾母听了她的话,心中不高兴,但转念又想了想,现在是这媳妇管家,今后这外甥女儿来了,还得仗着这媳妇照管着,所以对她说的话,不管有不有理,都得听三分才行啊。所以也就没有派人去接了。任由林家的人将黛玉从西角门用小轿抬进府来。
因正是午饭时间,各房的人都在贾母屋里伺候着贾母用过饭。因着担心贾敏如海的安危,贾母也不太吃得下饭,只得草草地吃了些,就命收了。
贾母心里感到对不起外孙女儿,而王夫人却暗中称愿,想在黛玉来的第一天,找个机会给黛玉一个下马威。邢夫人、尤氏等人还是在黛玉打三朝时见过的,却是想看一看黛玉现在长得怎么样了。黛玉的美,这府里的侍女仆妇有的见过,而大多数人是没有见过的,没见过的人听见过的人说得那般的神奇,都好奇地跑来聚在贾母屋里屋外,都想看看传说中的小仙女是什么样的。所以贾府的女人们几乎全集中在了贾母的大院子里了,大家都等着看这个生下来就让百花齐放、百鸟来朝的人是个什么样子的。
这贾府也有许多出奇的地方,祖上本是先皇的包衣奴才,因随先皇在战场上打仗时,救了先皇的命,所以先皇将贾家全族除了奴籍,归入镶白旗中。后来贾家先祖再次随先皇出征时,又将先皇从死人堆里背出来,把仅有的一点水给先皇喝了,而自己却喝马尿,所以先皇得命回来后,再次封赏,将贾府先祖封了两个国公:荣国公和宁国公。而贾母更是康熙帝幼年时所最喜欢的乳母。所以从先皇到现在的皇上都特别优待贾府的人。现在贾府虽已袭爵三次,递减为一个一等将军(贾赦袭了),一个三等将军了(贾珍袭了),虽是未世的爵位了,虽说子孙不强,但皇恩还算在,靠着向内务府举债过着日子。因是有恩于先皇的,所以康熙对他们高看一眼,隔一段时间,也赏些钱财给他们。
且贾府这几年常从民间选些美人来训练,然后送给皇帝充实后宫,其中有一两个还很得宠,所以对晚年以色为事的康熙而言,这贾家也算有功了,也因此才会下旨将林黛玉送进贾府来教养。
话说因圣旨只准两人跟随黛玉入贾府,所以林如海和贾敏等人都不能去送黛玉,只能用两抬小轿,一个里面是坐的林黛玉,一个轿中抬着奶娘和雪雁,从城东林府抬到城西的贾府,路并不远,本用不了多少时间,所以不一会儿就经过荣宁街的宁国府,再往西行不远,就来到荣国府的大门前。
黛玉一路都是在哭着的,直到看见荣国府的正大门,看见府门前蹲着的两个大石狮子时,她才勉强自己止了哭泣,掏出手绢来擦了泪。轿子抬着走到荣府正门前,看见三间兽头大门前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的门子,守着的正门却不开,只开着东西两角门让人出入。
于是林府的小厮将轿抬进西角门,走了一箭地,在将转弯处,见荣国府来了四个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的小厮来接轿子,林府的小厮们就将轿子放下,退了出去,回林府交差去了。而那押轿的官差却仍跟在轿边。
这边王嬷嬷和雪雁就下了轿,随着荣国府的小厮们抬着黛玉的轿子来到一垂花门前落轿,压轿,众小厮退出去了。荣国府的几个老仆妇已过来迎接。王嬷嬷和雪雁将黛玉扶下了轿,走进垂花门,见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的大理石的大插屏。
转过插屏,是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五间雕梁画栋的上房,在两边穿山游廊厢房里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院里挤着许多的侍女仆妇,台阶上坐着的几个侍女一见黛玉她们进来了,忙都笑着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几个人打起帘栊,向里报:“林姑娘到了。”
黛玉进了房,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皆白的老太太迎上来。黛玉一看是她好几年没见过的外祖母,正要拜见,贾母一把将她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黛玉忍了这么久的眼泪,也再忍不住了,也哭个不住。
那王夫人一看急了,忙劝道:“快别哭了,被人知道的话,报知了皇上,还以为我们大家对圣旨有怨呢,可不敢哭了啊。”王夫人忙出来将那官差用上等的银封儿打发回去交差了。然后才又回到贾母的屋子里。见屋里的邢夫人、尤氏等人也都含着泪在劝慰贾母黛玉二人,贾母黛玉才慢慢地忍了哭泣。黛玉站起身来才正式地拜见了外祖母、大舅母邢夫人、二舅母王夫人、先珠大哥的遗孀珠大嫂李纨。
贾母又说:“去将姑娘们和老师都请来吧。”众人答应了一声,就去了两个。
不一会儿,只见三个奶嬷嬷和五六个侍女,簇拥着三个姊妹和六个老师来了。
黛玉抬眼一看,这三位姐妹最大的十来岁,最小的只有几岁,态度都很亲热。而看几位老师都是长得很清爽的,个个仪态不凡,似是宫里出来的人。黛玉心想,果然与别家不同,这么三个姐妹,竟然用了六个老师,都教些什么呢?难道是学宫中的礼仪?不会是学四书五经吧?不管怎么样,有了三位姐妹互相陪伴,大家在一处学习生活,这三位姐妹能行的,我也能行。
黛玉一边在心里想着,一边早已站起来,迎上前认真地与这三个姊妹和老师见礼。尤氏忙上来一一为黛玉介绍,大家互相厮认了。
欲知黛玉在贾府里过得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