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094000000021

第21章 大明政治管理的出色(2)

另一方面,朱棣所藩属的宦官,不仅未被建文帝收买,如郑和、王狗儿等人,还纷纷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这一切都让朱棣感觉,他们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所以登基之后,朱棣开始重用太监。特别是永乐十八年,明成祖又开设专由太监负责的特务机构——东厂,恢复朱元璋本来已经废除的锦衣卫。至此,厂卫之祸,流毒深远。此外,太监拥有了出使、专征、监军、坐镇、刺探等诸多大权。明太祖朱元璋本来有祖制:“太监不允许读书识字。”朱棣却一反其制,听凭太监们学文化、读诗词。

到了后世的宣宗,甚至专门为太监设立学堂,请专人传授知识。这些太监倒也认真好学,所以能够在关键时刻出谋划策,欺君误国。所以明朝太监之祸日烈,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终于积重难返,直至亡国。追本溯源,实在是成祖朱棣开了一个“好头”啊。

后世提及明成祖朱棣,褒贬不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身边的重臣是他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和建文帝的光明磊落不同,朱棣的身边更多的是擅长阴谋诡计的人,这从他重用姚广孝和太监就可见一斑。他实在是一个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的人。

事实上,方士也为朱棣的成功奉献良多。古代的人们大都有迷信心理,即使是朱棣这样的大人物,也难以免俗。尤其对于那些处于关键的历史时期和关键的历史位置的人来说,占卜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比如朱棣公开起兵夺取皇位这件事,在封建时代属于大逆不道,足可抄家灭族,不要说不一定会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会遭到当代人和后世人的不齿和唾骂,所以燕王曾经犹豫不决。正是在姚广孝等人的劝说下,当然其中也包括占卜,才使燕王最终下了起事的决心。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无论是谋士也好,太监也罢,无不希望自己跟随的是一位英明之主,辅佐他建立不世之功。然而,物以类聚的道理古今皆同,怪异的人、不健全的人,共同组成了朱棣的智囊团。而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竟然君臣契阔,合作默契。就这样,这个奇怪的无敌组合,奇怪地夺取了明朝的江山。在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明朝历史,油然而生的竟是这样一种感慨:也许,建文帝朱允炆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他本人和他的谋士们太过正常了。毕竟,打江山、坐江山这样极不一般的事情,有时还是需要“剑走偏锋”,突破常规的。

§§§第三节 一代奇儒方孝孺

方孝孺

经过4年艰苦卓绝的靖难之役,朱棣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时刻。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没有太多的战斗,曹国公李景隆、谷王朱橞打开金川门迎降,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以武功夺取江山的朱棣可以在战场上无坚不摧,却无法拢住文人的心。饱经太祖摧折的文人们,早已把建文帝当作他们心目中的圣贤君主。建文帝对他们的尊敬,让他们感受到了尊严;建文帝所给予的重用,让他们有一展才华的机会;四年的文治更让他们看到了太平盛世的曙光。面对一身戎装的胜利者、被武将、宦官所包围的朱棣,文人的铮铮铁骨再一次显露出来。

方孝孺(1357-1402),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父亲方克勤于武四年(1371)出任济宁知府。方克勤是一个心存百姓的清官,这让方孝孺自幼就懂得了施政为民的道理。但是这样的一个循吏,也未能逃脱朱元璋的屠杀。洪武八年(1375),有人诬陷方克勤私用仓中炭苇,方克勤因此被流戍。第二年,空印案案发,方克勤再次受到牵连,被杀。父亲的死让方孝孺懂得了皇权的威力,却没有惊醒梦中人。方孝孺把父亲的死简单地归因于不能把清廉进行到底,未能彻底贯彻儒家的道德伦理。从此方孝孺跟着老师宋濂,满头于儒家经典,希望能从中找到经邦治世的途径,为国家百姓做出贡献,从而洗刷父亲留下的“污点”。

洪武二十五年(1392),满腹经纶的方孝孺在太祖的有意安排下,只得到了汉中府教授的职位。朱允炆执政后,他才真正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出任翰林侍讲。建文帝对他非常器重,每天都要让他陪伴左右,以便遇到军国大事时,可以第一时间征求他的意见。方孝孺没有辜负皇帝的厚爱,锐意改革,力图改变洪武以来苛峻的统治政策。但这一切都被朱棣的死心所打断。

即使如此,方孝孺的才能也展示了出来,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同。传说在朱棣攻打南京之前,姚广孝特意叮嘱朱棣,说道:“南方有叫方孝孺的人,学问和人品都堪称上乘。南京攻陷后,他必然不会投降,请千万不要杀他。“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朱棣答应了姚广孝,但这也未能阻止住高高举起的屠刀。

南京城破后,朱棣寻找可以为自己书写登极诏书的人选,满朝文武都推荐方孝孺执笔。召见的命令下达后,朱棣没有找到一个摇尾乞怜的可怜虫,却看到了披麻戴孝、放声痛哭的方孝孺。朱棣耐心地宽慰道:“我此行并不是为了谋害建文帝,而是要效仿周公辅佐成王的先例。”方孝孺却不买帐,问道:“建文帝安在?”当得知自焚而死的消息后,方孝孺大声指责朱棣为何要自己登极,却不立建文帝的儿子。强压怒火的朱棣解释说,“国赖长君。”当又被问道为何不立建文帝的弟弟时,朱棣已经忍无可忍,说了一句“此朕之家事”后,便命令左右为方孝孺准备纸笔。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不禁大怒道:“你不怕死,难道就不怕诛连九族吗?”方孝孺也大声地回应道:“即使是诛十族又能如何!”

一句气话却招来了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幕。早已习惯血腥的朱棣马上动手,将与方孝孺有关的亲属全部抓了起来,是为九族,此外还有他的门生朋友等一并抓拿归案。行刑的时候,朱棣特意命监斩官将要杀的人一一带到方孝孺的面前,希望方孝孺求饶。方孝孺不为所动,于是一个个他熟悉的面孔纷纷倒在了血泊之中。到了方孝友就刑时,面对年轻富有才华的弟弟,方孝孺才留下一行眼泪。方孝友随口赋诗劝慰道:“阿哥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梦魂依旧到家山!”在十族诛杀殆尽后,方孝孺自己也被凌迟处死。整个杀戮中,共有873人被杀,另有1000多人被发配充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诛十族”。

除方孝孺以外,齐泰与黄子澄两家也被族诛,仅黄氏一家就死了族人65人,亲戚280人。兵部尚书铁铉(1366-1402)在靖难之役中固守济南,是朱棣最大的敌人。他被俘到南京后,铁铉同样宁死不屈,在朝堂之上,始终背对着朱棣,不肯回头。当他的耳朵和鼻子被割了下来,铁铉仍然不肯回头。杀得兴起的朱棣竟然命人把从他身上割下的肉烤熟了之后,喂给铁铉吃,还问道:“甘否?”铁铉的回答则是:“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怒不可遏的朱棣将铁铉凌迟处死,并将他的尸骨放入铁锅熬之,让他尸骨无存。礼部尚书陈迪当朱棣登极之时,在朝堂之时大骂,让朱棣当场下不来台。朱棣命人把他的儿子杀掉,并割其鼻舌,强塞给陈迪吃。陈迪骂越厉最终被凌迟处死,亲属被发配充军的人数达180人。

右副都御史练子宁,被逮到朝堂后,仍然骂不绝口,朱棣“命断其舌”,满脸是血的练子宁把手探入口中,用鲜血在地上大书建文帝安在的几个大字,也被凌迟处死。家族被杀者达151人之多,亲属被发配远方的达数百人。左佥都御史景清,假意投诚,却身上暗藏利剑准备行刺。被发现后,骂不绝口,当牙齿被硬生生地掰了下来之后,史景清仍然骂声不止,含血喷了朱棣一身。朱棣下令“剥其皮”,以草实之,并把他的骨肉碎尸万段。后来朱棣一直心神不宁,怀疑是史景清的鬼魂作怪,于是派人到他的家乡,把与他有关连的乡邻都抓了杀掉,以至于原来生机勃勃的村庄变成了废墟,俗称“瓜蔓抄”。

这种惨烈殉难或合家被杀的例子还有很多。南京陷落前因为不肯为朱棣卖命而逃遁的官员多达463人,他们中间大约有100多人被逮杀。以清人谷应泰编写的《明史纪事本末》为例,书中专门列了“壬午殉难”一节记述这些刚烈之士,竟然列举了70条之书。内容令人毛骨悚然,不忍猝读。在漫长的历史中,任何一次改朝换代都不及这次惨酷,这不能不说是明朝的一大奇闻。家族之争竟然引起了如此巨大的回响,有这么多人惨烈殉葬,我们又如何不对这些铮铮铁骨的文人表示一下我们崇高的敬意?

大约朱棣自己也感觉到自己血腥太重,在南京居住的每一个晚上,那些惨死在自己手里的文人形象一直徘徊在脑海,挥之不去。朱棣在南京呆不下去了,开始准备迁都北京。

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陪都,并着手迁都北京的准备工作。为了让北京尽早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永乐二年,明成祖下令向北京附近大规模地移民屯田,五年之内减免赋税。把战乱之后形成的大量流民组织起来,到北京一带去种田。一些军士也被放归北京乡里种田。他甚至还下令释放囚徒,把他们安置在北京周边地区务农。又实行了一些优待政策,例如免费提供耕牛和种子等。就这样,北京地区逐渐地繁荣起来。

永乐五年,徐皇后病逝。明成祖并没有把她安葬在当时的首都南京,而是在北京附近的昌平为她建造寿陵,这就是今天北京十三陵中的长陵。永乐十一年,他将徐皇后安葬在这里后,长陵仍在继续营建,永乐十四年才宣告竣工。后来明成祖驾崩后,也安葬在了这里。

永乐十四年(1416),明成祖命令文武大臣讨论营建北京城的方案。第二年,他任命泰宁侯陈珪为营建北京的总指挥,前后从全国各地招来20多万工匠、上百万的民工,还有难以计数的军队。经过多年的修建,北京宫城与皇城终于基本建成。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正式将京城迁往北京,原京城应天府,改名为南京,作为陪都。

从此成祖彻底地摆脱了那些纠缠自己的阴魂。而明朝的文人们也从此转移了阵地,在北京继续上演着一幕幕悲喜剧。

§§§第四节 “三杨”的故事

杨士奇

当一批批文人为了建文帝纷纷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还有一些年轻的文人却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朱棣的怀抱。杨士奇(1365—1440)、杨荣(1371—1440)、杨溥(1373—1446),此三人合称“三杨”。“三杨”都出自建文帝时期的翰林院,踏着方孝孺等人的鲜血,他们在永乐朝升任内阁大学士,开始了他们的表演。仁宣时期,在摆脱了以武治国的朱棣后,他们才真正施展其才能。此间,三人恪尽职守,深合皇帝心意,为“仁宣之治”的开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宣宗驾崩,三人又辅佐幼皇英宗。但此时“三杨”却昏庸懦弱,对权宦王振听之任之,以至王振败坏朝纲,唆使英宗北伐,酿成“土木堡之变”。真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三杨”在位30年,身上带有明朝前期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烙印。“三杨”的宦海沉浮,也具有颇多代表性。他们的思想变化,正是这一时期朝臣心理变化的缩影。

杨荣、杨溥都是建文二年(1400)的进士,当年便进入翰林院。杨士奇就没有他们两人顺利了,由于家境贫寒,他无力参与科举,只能教授生徒来维持生活。但艰苦的生活并未阻碍杨士奇奋发图强,他一直满头经书,等待着时机的到来。建文元年(1399),朝廷准备修撰《明太祖实录》,由于工作量大,被迫从社会上征集文人参与编修工作。因为学行出众,杨士奇也在应征之列。杨士奇以此为契机,以布衣的身份进入翰林院,充当了编纂官。在这里他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建文二年,翰林院王叔英慧眼识英才,推荐杨士奇进入翰林院。

翰林院乃是明朝的育才之地,从这里走出的都是高官显爵。这一切都表明,三杨是建文帝看重的人才,他日的栋梁。此时的翰林院人才济济,大儒方孝孺、才子解缙、金幼孜等人都在这里任职。“三杨”在他们的熏陶下,迅速成长。他们本人也尽心尽力,颇有一番报国之志。尤其是出身贫寒的杨士奇,工作勤奋,深得方孝孺的信任,仅一年便提拔他为翰林院副总裁官,审定各地所上书稿。“三杨”荣膺重任,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但靖难之役打破了他们平静的仕途。建文四年(1402)夏,靖难大军逼近南京。面对江河日下的建文朝廷,他们必须要做出选择:究竟是以死报效建文帝的知遇之恩,还是顺应潮流投靠燕王朱棣。此时杨士奇37岁、杨荣31岁、杨溥更是只有29岁,他们正当风华正茂之时,事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大好的前途摆在他们面前,他们还没有来得及为国家效力,一展身手。让他们选择死亡对他们来说,简直过于残忍了。更何况他们只是小官,没有为建文帝殉难的必要。建文帝与燕王朱棣之间的皇位之争,只是朱氏家族内部的权力之争,并未达到国破家亡的程度。经过深思熟虑,“三杨”与翰林院的众多大臣一道出城迎降。这一选择,为他们叩开了未来的大门,但也让他们丧失了立场。身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三杨”,肯定会为自己未能贯彻忠义,不能实践杀身成仁的殉道精神而内疚。他们只能期盼着事业上的建功立业,为自己洗去耻辱。

与“三杨”的选择不同,翰林院中与“三杨”关系密切的周是修、王叔英、方孝孺等大臣,却对朱棣誓死不从。“三杨”的好友周是修在燕军进入南京城后,为了表示自己忠于建文帝,自尽而死。当初推荐杨士奇进入翰林院的王叔英,在南京被攻破时正在外募兵,听到消息后,悲愤投河而死。对“三杨”有知遇之恩的方孝孺,更因言辞激烈触怒朱棣,被朱棣诛杀十族,他本人更是遭受了可怕的酷刑。面对同僚的死难,我们不知道“三杨”作如何想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屠刀让他们对这位新皇帝有了深刻的认识,谨小慎微成为他们的人生准则。

此后“三杨”因迎立有功,不像方孝孺等翰林院同僚一样“不识实务”,加之自身才华横溢,从而受到了成祖的信任,很快得以升迁。三人进入事业的第一个小高潮。杨溥于永乐二年(1404)被任命为太子洗马;杨荣在永乐元年,被成祖命为“侍皇太子讲读”,并负责起给“诸皇孙讲学”的责任;杨士奇更是平步青云,在永乐元年(1402)十一月便被任命为东宫侍讲,主要负责皇太子的教育,并破格进入内阁,参与机密。命运把他们与朱高炽捆在了一起。

同类推荐
  • 唐朝好厨子

    唐朝好厨子

    李二:“小林子,今儿晚上吃什么?”“陛下,您跟谁俩呢,换个称呼咱们还是朋友好吧。”长乐:“小林子,我要吃炸酱面!”“好嘞,公主。马上去下面。”李二...这是一个二把刀厨子穿越唐朝的故事。
  •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军阀风云卷(1913-1920)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军阀风云卷(1913-1920)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军阀风云卷(1913-1920)》本书分为江西民政长事件、宋教仁被刺案、第一届国会召开等部分。
  • 超陆权强国

    超陆权强国

    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最炫丽与血腥的世纪,伴随着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隆隆机械声,随之而来的更是曾经一度几乎波及了整个世界的一战和二战。在这个纷乱的世纪中,强国崛起了,弱国更弱了,但是,上天却给历史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1911年的某一天,有个原本不属于这个时期的人进入了...
  • 逍遥大书生

    逍遥大书生

    一位性格风流倜傥的高材生,意外穿越来到风雨飘扬的乾朝。机缘巧合下成为一名书生,脑子里一座图书馆,天降身份显赫的美丽未婚妻子,开局即巅峰,美好悠闲的生活就快要开始了……
  • 唐朝网管

    唐朝网管

    自从穿越到唐朝,被要求开网吧之后,叶弈墨便经常看到李二陛下在与别人争亚索:“给我亚索,赏金十两,我亚索贼六~”顺便还召唤了英雄去打仗,吐蕃,突厥,敢造反?一个武器大师解决你们。
热门推荐
  • 勇者驾临

    勇者驾临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被魔王破坏,勇者们,我们的时代降临了。我将以勇者之名宣告:邪恶终将被净化!魔王终将被驱逐!正义必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冒牌大仙人

    冒牌大仙人

    美女,看你脚步虚浮,印堂发黑,近日肯定有大灾难啊,待我用仙法探查一下病根所在吧。萝莉、御姐、OL……各路美人投怀送抱……一颗牛逼闪闪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我是叶一,我是冒牌大仙人。我的口号是:敌人统统撂倒,美女统统推倒。
  • 黯淡的黎明

    黯淡的黎明

    我活在这里,没错,是活在这里,活,及生存。我只是个凡人,没有,什么都没有。天空的星辰普通,却要被人类仔细研究。这是个绝对契合我的比喻。那个入口,将我拉下深渊。不要说我矫情,我是个男人,一个悲催的人。----------这个世界与之前不同,杀戮的鲜血在此溅满,黑暗的次元,同样是文明,却不一样。好了不说了,生存游戏——开始了。
  • 小楼昨夜星辰

    小楼昨夜星辰

    肖小楼没想过,他居然会事业……而让他失业的仅仅是一只猫?这到底是何原因?……
  • 重生之万能合约书

    重生之万能合约书

    上一世他是一名小业务经理,为了养家糊口而被客户用酒灌死。这一世他带着一份万能合约书重生了,他发誓谁要再敢给他灌酒他就给谁灌尿。你!是你在灌我吧,快去厕所喝尿去,去晚没空位了。你!是你自己喝果汁给我上二锅头吧。快给我出去找人捡肥皂去。你、你、还有你……呃、你……“什么你啊我啊的,小伙子看你也是一个豪爽的人,咱们废话都不说了。来,干了。”我擦!你不想把女儿嫁给我也不用弄死我吧。拿水缸装酒水桶干杯,什么意思啰你。看着面前特大号定制的满溢酒杯,顾继海傻眼了,心里幽幽的想着:这货可以弄死不?于是他把目光悄悄的转向了身旁那位女孩……好吧。看来这次媳妇不站在我这边了。良久,他沮丧的低下了头,凄凉的摸出合约书。酒啊酒啊,我喝了你可以不醉吗?……不回答就算默认了,干了!仰头一饮而尽,他一挑大拇指:农夫山泉有点甜,好酒!
  • EXO之只愿你一世安好

    EXO之只愿你一世安好

    仿佛一场梦一般轻轻飘来又悄悄溜走,我一定会挽回你TAO
  • 灵识大陆

    灵识大陆

    由初到识,不知堕落了多少星辰由古到今,不知憎恨了多少限制现在,可敢与我一起去闯荡这篇大陆的风风雨雨……化为那无尽的主宰一生一死一轮回,一路一坎一孤鸿!
  • 德医双馨

    德医双馨

    本书根据“道不同不相为谋”有感!本书讲述了一个医院对病人的态度和医患关系的处理。谁都有自己的脾气,并不是因为他身为这个身份就必须对你百依百顺!医者治病救人那是作为医者的本分。医者有着自己的医德医风,不排除大杂烩中有些尸位素餐者,俗语云:一颗耗子屎坏了一锅汤!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道门的归宿

    道门的归宿

    世间再无神道,修道者前路在何方,为你揭示道门最后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