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盲目信道的世宗
明世宗
1521年,游戏人生的武宗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讽刺的是,一辈子与女人打交道的武宗竟然没有留下一个后代继承祖先留下的基业。老成持重的首辅杨廷和为了避免明朝再次被武宗这样的无道昏君所统治,与其他大臣们在武宗的近支宗亲中寻找接班人。远在湖北安陆的兴献王朱厚熜,也就是后来的世宗,逐渐走入了他们的视野。理由是《祖训》中有“兄终弟及”的规定,而武宗仅有的一个亲兄弟夭折,朱厚熜是最年长的堂兄弟。
更为重要的是,朱厚熜是位温文尔雅的儒者,符合大臣们的要求。此时,作为独子的朱厚熜,正在为1519年去世的父亲守孝。虽然他年仅15岁,但已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杭“嗜诗书”,生活节俭。在父亲的熏陶下,朱厚熜自幼熟读史书,通晓礼仪。加之个性倔强,远非别人所能轻易摆布的。而在杨廷和的想像中,朱厚熜只不过是一个偏居湖北,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懵懂少年。正是由于杨廷和的这一致命错误,导致了他的失败。
从正德十四年四月开始,君臣之间就围绕着“大礼仪”展开了权力斗争。大礼仪是指确定世宗亲生父亲兴献王朱佑杬尊号的争论,因系朝廷礼法之至大者,故名之。以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为首的朝臣主张尊孝宗(武宗父)为皇考,朱佑杬为皇叔父;年轻的官员,以观政进士张璁、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为首的投机分子则迎合上意,议尊朱佑杬为皇考。双方争论激烈。
世宗为了自己的父母之情,面对朝臣的步步进逼,最终以退位归藩为要挟迫使杨廷和等人就范。嘉靖元年(1522)三月,世宗本生父母称兴献帝后,但不让加“皇”字。此后,情况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从嘉靖二年十一月至三年七月,张璁、桂萼等人又先后提出在兴献帝后之前加“皇”字,以及取消“本生”二字的建议,将权力斗争进一步升级。经过左顺门事件,反抗的大臣们在世宗的棍棒下屈服了。嘉靖三年(1524年)四月,世宗追尊亲生父母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没有了大臣们的呱噪,同时在投机者的怂恿下,世宗在“大礼仪”的问题上变得肆无忌惮。嘉靖四年四月,向渊清请祀世宗生父于太庙。太庙是祭祀朱元璋等明朝皇帝的地方,兴献王从未当过皇帝,这实际上意味着完全不承认入继孝宗的事实。五年,世宗又于太庙之左建世庙,供奉兴献王的灵位。十五年,改世庙为“献皇帝庙”。十七年,尊生父为睿宗,附于太庙。二十四年,世宗又改变了太庙中神主的位置,按照古代的昭穆顺序,睿宗的位置竟然被排在武宗的前面。至此,世宗生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极大地满足了世宗的心理需求。
“大礼仪”给世宗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通过大礼仪,也目睹了大臣们假“仁孝礼义”之名,而行结党谋私之实。前有杨廷和倚老卖老欲行专权故事,后有张璁、桂萼之流投机得幸,得势后打压异己的行径。接连上演的这一幕幕卑劣场景,让世宗对大臣异常轻蔑。此后,世宗对群臣的相互攻讦不仅不加以制止,反而作壁上观。在大臣面前,他总摆出一副恩威并施、高深莫测的形象,动辄拿宠臣开刀,让所有人都摸不透自己的心理。
而“大礼仪”对世宗更大的影响则是,世宗明白了皇权的威力,在享受过了与臣下斗其乐无穷的美妙感觉后,世宗想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才能让这种生活无休止地延续下去?他找到了一条“捷径”:崇奉道教。起初世宗只不过是兴趣所至,后来愈陷愈深,甚至达到“诸有利国家事,一概归功于奉玄”的地步。
明朝皇室一直存在着崇奉道教的倾向。太祖朱元璋虽然在洪武改元后,下令罢黜左道异端,对道家并不信任,但他本人也曾服用丹药,并在洪武二十四年派人寻访大名鼎鼎的张三丰而不可得。成祖以后,崇奉道教的思想日趋明显。成祖就宣称玄武真君曾经显灵,助他在靖难之中取得胜利;并为之在北京和武当山重建庙宇,加封玄武真君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对之崇敬有加。世宗的父亲兴献王也是颇好方术,这在世宗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世宗继位不久,就显示出他对于道教的偏好。嘉靖二年,世宗在太监崔文等人的诱导下,在宫中到处建醮,后经杨廷和的劝谏而一度取消。但随着世宗的身体日渐虚弱,他对道教越来越热心。世宗自幼多病,从湖北来到北方后,由于水土不服,生病更成为家常便饭。嘉靖元年大婚以后,症状有所加重,气弱易喘,时常咳嗽伤热。宫中太医使尽浑身解数,世宗的身体仍然不见好转。嘉靖三年,世宗征召江西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进京。此人鹤发童颜,一派仙风道骨,自称能祈雨召鹤。世宗对他充满了好奇心,令其入主显灵宫。不久邵元节的法术应验,从此世宗对之宠幸有加。邵元节主张通过静修来治疗疾病,他在初期以“主静”二字教导世宗,世宗很快“却病延年”,身体有所起色。
身体强健后,另一块心病又让世宗心烦不已。这就是身为皇帝多年,竟然没有一个子嗣。上有武宗故事,下有群臣虎视,这让世宗承受了莫大的压力。从嘉靖九年开始,世宗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求子的事情上。在术士的建议下,世宗在御花园的钦安殿建“祈嗣醮”。斋醮是道教设坛祭神的一种仪式,要设供品,献表章,祈神灵保佑。诸大臣也十分配合,礼部尚书夏言亲自充当醮坛监礼使,侍郎湛若水、顾鼎臣充迎词导引官,翟銮等文武大臣更是轮流进香。在求子的问题上,君臣之间头一次达成空前的默契,大有皇子不生、誓不罢休的架势。可是后宫仍然没有传出半点喜讯。由此大臣喻希礼等人先后上言,皇子降生不是靠斋醮,而是要行仁政。世宗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是自己心不诚,于是把这些大臣全部发配了边疆。
不知道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还是“无巧不成书”,经过多年的斋醮,嘉靖十五年,三十岁的世宗竟然生下了一个男孩;此后后宫不断有喜讯传来,又有两个皇子先后降生。这让世宗大喜过望,把“却病得子”的功劳完全归功于道教,对道教深信不疑。世宗为自己起了一长串的道号,第一次是“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他嫌这个道号字数太少,于是再加道号为:“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后来,他又第三次给自己加道号为:“天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道号字数如此之多,不仅在世俗之人中无与伦比,即使在道教神灵中也极为罕见。这还不算,世宗还给自己的父亲加道号为“仁化大帝”,母亲为“妙化元君”。
随着世宗痴迷于道教,一幕奇怪的景象出现了:身披道衣的各色人等,如串门般地频繁出入于皇宫之中。这里有像邵元节这样的正道人士,更多的则是旁门左道的术士。他们希望如同“议礼”取富贵一样,把进献方术当成邀宠的捷径。于是,这些道士鼓吹长生来引诱世宗,修炼方法更是千奇百怪,修炼、祷祀、服药,甚至讲求房中术。深信不疑的世宗,渐渐地失去了基本的辨别能力,全身心地投入了修炼之中。嘉靖十八年九月,世宗甚至弃国事于不顾,让当时年仅四岁的皇太子监国,自己则在宫中跟随方士段朝用静修摄术,并杖死谏阻的大臣杨最。后来虽然放弃了这个怪念头,但对房中术以及炼丹产生了异常的兴趣。世宗广招童女入宫,一方面行房中术,以求滋阴补阳;另一方面则用童女的经血炼“先天丹药”。这种非人道的做法,引起了宫女的反抗。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二十一日,十几个宫女在杨金英的带领下,乘世宗熟睡之际,用黄绫几乎勒死世宗。只是由于宫女在慌忙之中打成了死结,世宗才免于一死。大难不死的世宗并未由此意识到信道的危害,反而大感“天佑神护”,变本加厉地信奉道教。他索性搬出皇宫,移居西苑万寿宫。从此世宗再也不理朝政,创下了中国历史上皇帝不见大臣20年的空前纪录。
世宗的崇信道教,给明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仅一次斋醮,蔬食之费就达到了一万八千钱。连年累月的斋醮,又不知消耗了国家多少的财富。同时,世宗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还在各地大建道观。仅北京一地所建的宫殿,每年就要花费二三百万钱。以武当山的紫霄宫为例,明成祖时期就已达160间;嘉靖帝还嫌不够,将其“扩大至八百间”。为了营建道观,世宗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更深远的影响则反映在政治上。经过大礼仪,世宗对大臣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大臣们为了获得高官厚禄,纷纷以信道而谄媚世宗。词臣顾鼎臣迎合帝意,进《步虚词》,大得世宗赏识,超擢为礼部右侍郎。群臣群起效尤,纷纷向世宗进献青词。青词,是道教斋醮时献给天神的奏章祝文。由于是在青藤纸上用朱笔书写,所以称之为青词。当时的词臣李春芳、严讷、郭朴、袁炜等,都是通过进献青词而得以位至大学士的,时人讥之为“青词宰相”。就连颇有才干的首辅夏言,也回避不了流俗,成为撰写青词的好手。奸相严嵩更是靠写青词起家。为了博取皇帝的信任,他甚至不惜牺牲尊严,“冠五色道冠,笼以轻纱见帝”。由此,世宗认为严嵩是忠臣之首,对之大加宠信。此后严嵩执掌内阁十余年,与其子严世蕃总揽大权,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招财纳贿。是否善于书写青词,成为世宗衡量忠臣的标准。
世宗在位45年,朝政的混乱日甚一日。前为“大礼仪”,后为崇信道教,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到后来甚至20多年不上朝。但同时朝中又只有宠臣而无权臣,权力始终牢牢地控制在世宗手里。纵观嘉靖一朝,内阁首辅如走马灯似的频繁更换,在大礼仪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张璁、桂萼等人,也得不到长久的信任,屡被罢相。即使在后期严嵩入相长达十余年,世宗也同样对他保持警惕。嘉靖二十三年(1544),严嵩得到了首辅的位置。可是仅仅过了一年,由于世宗察觉出严嵩独断专权,就罢免了他的职务。嘉靖二十七年(1548),严嵩第二次出任首辅,开始长达14年之久的掌权。但这是因为严嵩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并不时地揣摩世宗的心意而达到的。到了最后,严嵩也未能善终。嘉靖四十一年(1562),方士蓝道行得到了世宗的宠幸。当世宗问他为何天下不能出现太平景象时,蓝道行借天神之言历数严嵩的罪行。对严嵩长期掌权早有不满的世宗,马上勒令严嵩致仕。其子严世蕃先是被发配边疆,后来以通倭罪被杀。严氏家产全被籍没,以至于严嵩死时连棺椁都买不起。
不过话又说回来,严嵩的恶迹,不能简单地归因于严嵩父子,世宗本人才是罪魁祸首。况且严嵩执政期间,并没有犯过什么十恶不赦的罪状。反而,他能以80岁的高龄得到世宗的喜爱,宠幸不衰,确实要佩服他是一个真正会做官的高手。嘉靖四十四年(1565),严嵩去世,终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