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90200000003

第3章 无为心态(1)

【核心提示】

道是理解老子哲学的门径,

“无为”则是理解老子核心思想的钥匙。

“道”是理解老子哲学的门径,“无为”二字则是理解老子核心思想的钥匙。要真正理解老子之“无为”,应该先区分开庄子的“无为”。老子所讲的“无为”表示的是一种价值中立的心态。

“无为”是老子哲学中的关键词,也是老子哲学中的精髓。老子反复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什么是无为?

如果“无为”真的是“无所作为”“无所事事”,怎么可能“而无不为”呢?要真正理解老子的“无为”,先应该把庄子的“无为”拿来作一番比较。

庄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到河南也就是楚国境内的濮水去垂钓,楚威王知道了,他觉得机会难得,名满天下的名人不请自来了啊,马上派两个大夫去打前站,准备把庄子请到楚国来。两位大夫在河边找到了庄子,把楚王的旨意转达给了庄子,希望庄子到楚国去担任治理楚国的大任。

庄子一边垂钓,一边听完楚王来使的意图后,头也不回。他眼望着水面沉思片刻,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去已有三千年了。楚王将它的骨甲装在竹箱里,蒙上丝巾,珍藏在太庙的明堂之上供奉。请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您就是这只神龟,是愿意死去遗下骨甲被人珍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哪怕是在泥塘里摇着尾巴爬行呢?”

两位大夫听完庄子的一番发问,不加思索地回答:“当然是选择活着,宁愿在泥塘里自由地摇着尾巴生存啊。”

庄子见他们回答得很实在,便回过头悠然地告诉两位官员:“你们可以走了,有劳两位大夫,请回禀楚王吧,我也愿意在泥地里自由地摇着尾巴!”

一般人们都把这个故事看作是一篇寓言,认为它表现了庄子的人格高洁,不为徒有其表的名声、权势而放弃生命自由。人生最可贵的是生命,生命最可贵的是自由。

这么理解固然不错。

然而,庄子怎么知道到楚国之后只会是一个徒有其表的职位呢?他应该听说过楚威王其人。

这个楚威王就是那个流放屈原的楚怀王的父亲。有必要说一说这个楚威王。

楚威王(-前329年),姓熊名商,在位十一年而卒。楚宣王之子,也继承了宣王救赵伐魏与开拓巴蜀的格局,是战国时代楚国继楚悼王以后使楚国国势发展最强的君王,他一生以恢复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业,力图使楚国冠绝诸国之首。公元前342年前后。齐威王听说越王无强准备攻打齐国,由于当时齐国收容了孙膑,正准备与魏国争霸,乃派说客劝说越王道:“越国不攻打楚国,从大处说不能称王,从小处说不能称霸。”希望藉由越楚之间的交战削弱齐国南方的威胁。结果无强听信了谗言,不去攻打可能同时遭受越魏夹杀而腹背受敌的齐国,反而准备出兵楚国。致使越楚交战,齐国得以全力对付魏国。

不久齐魏爆发大战,魏国继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的桂陵之战败于齐国后,公元前342年又於马陵之战败于齐国。连连败于齐国的魏惠王于公元前334年(楚威王六年)至徐州(今山东微山东北)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楚威王对此愤怒至极,于第二年,即公元前333年(楚威王七年),即亲领大军伐齐,进围徐州,与齐将申缚战于泗水,大败齐国。赵、燕两国也乘机分别出兵攻打齐国。此即“徐州之战”。约在同一时间,楚威王也彻底击败了越王无强,并尽取吴地,在长江边的石头山上建立了金陵邑(即今天南京城的雏形)。楚国的势力至此不仅直推泗水之上,更扩张到长江中下游与江南地区。楚威王的声望,显赫一时。

这样一个声名显赫、求贤若渴的诸侯,庄子凭什么断定不能有所作为呢?

其实,庄子看重的确实是自由。庄子哲学中的“无为”首要的价值取向就是自由,这是老庄之间的显著差异。老子哲学中的“无为”则更强调自然。

庄子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无所作为;老子的自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其自然。倘若换成老子,面对楚威王的诚意邀请,他或许不赞成楚王的做法,但他不会反对楚王取天下的努力,因为老子是讲“取天下”的。他说: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四十八章)

由此可见,老子和庄子虽同归道家,但二人还有着不同的旨趣。林语堂先生最得意的《老子的智慧》一书,以庄解老,妙则妙矣,恐怕越解越糊涂,越解越不是老子。

老子“八十一章”中十三处强调“无为”。他的中心意思都在表达:

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

要理解老子的无为,还应该了解老子的有无辩证法。

有无辩证法(1)——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今本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有(又)玄,众眇(妙)之【门】。(帛书本)[1]

老子有无辩证法的基点或逻辑起点,全在这开门见山第一章里。

道是终极的东西,在老子那里是如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也是如此。道可说,但说出来的道就不是“常道”,所以,道不可言。因为经过言说的道,就被阐释者赋予了新的意义,这和后来阐释学理论是一致的。终极的东西就永远是被追求的。名也一样。名者,自命也。自命的事物可以自命,但未必就会成为大家公认的名称。所以庄子说,名,公器也。天下的公器当然不可以自命。

无,可以自命为天地之始,有,可以自命为万物之母。始,是开端,是起点,是动作;母,是根本,是本源,是亘古不变的。天地开始于无,万物诞生于母。这一点也不难理解,也符合宇宙的规律。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句读,二是文字。前人一般都读作“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马王堆帛书《老子》出土后,人们发现,文字不仅有出入,后人句读也不同于今本。根据帛书,此句原应为:“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妙”,精微,微妙;“徼”,侥求。无欲则无求,就能静观其变,察其精微之处;有欲则有我,就能观其所用,激起内心所求。

古人著述不断句,真正害死人。不仅读书人先得学会句读,在书本上打上标点符号,别小看这标点符号,看似简单的逗号、句号,可要打在准确的位置,得先掌握句读的规律,理解句子的原意。可真正理解了句子的原意了,句读也就没有必要了。

所以,三千年来,中国古籍里面仍然没有什么标点符号的概念。

所以,三千年来,中国的人可读的书不多,读书破万卷,算是了不得了,也只能和今天一个小学生相比。古人一本小书都可以分出若干卷来。

所以,三千年来,中国读书的人也不多,因为要读懂那些书,先得有老师,请不起老师就读不成书,所以,“天地君亲师”,老师是可以上神主的;所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的权威堪比家长。老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水平的高低,否则就只能人云亦云,所以,“名师出高徒”,所以,人们迫切渴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不仅读书人受害,连三千年后的我们,也要深受其害。我们琢磨古籍,一半工夫得花在钻研其句读上。断错一个字,意思大变。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今本里的文字。再看帛书本文字,竟又大不同:“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今本中竟然多出四个字来,显然是后人增补,改断而成。

“两者”,即指有和无。哲学上,异名同谓的情形很多,有、无,异名同谓,是其中一种。所以老子开头讲,“名可名,非常名”。有和无,就是自命的两个称谓,同出于道,但两个并不是同一个东西,一个着眼于动(始),一个着眼于静(母)。所以老子又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所以要自命异名有、无,就因为宇宙大道幽深莫测,动静相宜,单独的命名无法穷尽地表达其意义。

“众妙之门”,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有人理解为,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这显然是不当的。本章开头固然是言道,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理解老子哲学的门径。那么,什么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呢?只有“有”“无”。

【核心提示】

无为就是大无大有。它是一种容量、空间,是心灵的容量和空间。

有无辩证法(2)——大无大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今本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试(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随),恒也。是以声(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帛书本)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恶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夫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楚简本)

作为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之有、无,在这一章里得到了具体的辩证体现。简化起来就是:有无相生。其他如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先后相随,都不过是有无辩证法的延伸表现。

天下都知道美的东西是什么,就有了厌恶那些不美的东西的观念;都知道讲究吉利,这就是不吉的征兆。要解释这个原因,就在于“有无相生”。

有,指的是母,不变的,静的;无,指的是始,动态的,开端的。动中生静,静中生动,也就是有无相生,成就了万物生生不已的局面。明白了这一点,就打开了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美是与丑相对的,善是与恶相对的,没有认识到丑,怎么知道美?没有认识到恶,怎么知道善?每个人都会标榜自己善,每个人都会站在恶的对立面,但是,你永远都是自己的善,别人的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善。恶就是这样产生的,自己是善,他人是恶;对自己善,对他人恶。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有利于自己想法的则是善,不利于自己想法的则是恶。因为人们各有各的立场,都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在别人眼里,你必然站在恶的那面。

而难和易,也是相比较而形成的;长和短,是相比较而产生的;高和下,是相攀比而形成的;音和声,是相互谐调的,先和后是紧紧联系起来的。这些矛盾的东西,都是谁也离不了谁而独立存在的。明白了这一些,就明白了一切奥妙变化之所在。

关于“有”“无”的辩证法,《老子》还有类似的表述: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今本第四十章)

反也者,道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楚简本)

今本作“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正是有无相生的另一种表述。楚简《老子》作“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中间阙一“有”字。按照楚简的文字,当理解为“天下万物既生于有,又生于无”。这个理解不错,符合老子“有无”异名同谓之说。有些人据此大作文章,认为老子的原意并非“生于有,有生于无”,也即不是“有无相生”,没有“无中生有”。实际上是曲解了老子“有无相生”,把“无中生有”片面地与今天“无中生有(即无事生非)”的意思对应起来。老子“有无相生”的哲理,指的是宇宙万物(道)的动静相宜,生生不已。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今本第十一章)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帛书本)

用三十根辐条造一个车轮,当中凿空(无)的地方,才有车子的作用。泥土烧成的器皿,当中挖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建造房屋开门立窗,当中留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的器具,用的是空间。“辐”就是支撑车轮的车条,车轮当中有一个孔,圆孔是空的,才能通过车轴,有车轴才能转动,起到车子的作用。碗、碟等器皿要有空的地方,才能装东西。房屋的作用在空间。这是,没有空间无法住人,没有窗户无有亮光。所以说:“无”并不是“真空”或“虚无主义”,而有其重要作用的。有代表好处,无代表用处。

同类推荐
  • 菜根谭(第七卷)

    菜根谭(第七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 大家小书·译馆:人生的智慧

    大家小书·译馆:人生的智慧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随笔之一,也是在国内最负盛名的作品,其读者遍及社会各个阶层。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在文字之间体现了叔本华的人生观。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以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大众阅读。
热门推荐
  • 古堡学校

    古堡学校

    古堡学校冥魈城,一座不属于三界六道的神秘城池——已近千年历史的古城,一层神秘的面纱,蕴藏着无限未知的存在。冥魈城里究竟隐匿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我也不能够一一详尽的列举,毕竟……它是规模如此恢宏的、历史如此悠久的神秘古城……我要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存在于冥魈城不易察觉的角落里的荒地——换言之,这是一个视觉的死角地带。其实,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魑魅魍魉之类的妖魔鬼怪,这个世间最恐怖最强的存在就是人类自身,为了生存,为了权利,为了自己的欲望而不择手段,更胜鬼怪千倍,万倍……
  • 江湖如歌之回首不见

    江湖如歌之回首不见

    此文灵感来自歌曲《眉间雪》。见到他的第一眼,被狼崽子一样的眼神吸引了,于是带上同行。只是数年过去,早已忘了初衷是什么,唯记得有他在的温暖。“你就没有想过离开这里吗?”“我怕我一转身,连你也不见了。”
  • 九转医神

    九转医神

    宋乾坤:“跟我比,你还嫩了,你什么比得过我?美女?权力?还是实力?”众人:“好像都比不赢。”本书算是现代修仙文,但是后续可能会涉及到小位面以及冲出地球。本文铺垫较多,前期主铺垫生活较多,打斗也有。后期打斗泡妞装B。如果觉得还行请加入书架,养肥再看,谢谢支持!
  • 午夜惊情:我的猛鬼夫君

    午夜惊情:我的猛鬼夫君

    冰冷的唇滑过我的脖颈,诡异的双手掀起我体内的热浪,却在下一瞬间,从里到外,冷彻心扉!我拼命的挣扎,嘶吼,可是身上的身影却充耳不闻,他紧紧的禁锢着我身体,在我身上驰骋,冰冷而带着异香的血从他身上不停流下,将我包裹其中。“颖儿……”他一遍遍的喊着我的名,一遍遍的索取,血淹没了我的视线,满目的红,那诡异的异香绪绕在我鼻尖,让我时而如置身火海,时而如堕冰窖,沉沦反复……
  • Moon of Israel

    Moon of Isra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邂逅在江湖

    邂逅在江湖

    一部作品的名字很重要吗?宁翰的答案是相当重要。拿最近刚上市的《地下格斗》和《邂逅在江湖》来说,前者一目了然是糙汉子们脱光衣服滚来滚去的动作游戏,有一两个姑娘也是不咋好推的硬汉型;后者明明也只是文明一点穿着衣服跳来跳去的持械斗殴,但有了邂逅两字,顿时相亲网站化了呢。于是这一款根本没什么良心的游戏作品,在全球数十亿家长的协助下,成为了本年度人气最旺的虚拟游戏。几十年后依然经久不衰,持续被提名游戏界挂羊头卖狗肉的家伙都该烧死奖,可惜游戏开发商后台很硬,年年提名年年落榜,最后连组委会都烦了……
  • 未曾心安

    未曾心安

    我和你的回忆,只能留在过去,无法忘记,却也不能提及
  • 妖之迷行

    妖之迷行

    这人类的世界是黑暗可怖的,她没料到自己身为一只拥有三百年修为的妖精,就这么轻易的被人猎了。
  • 人生败者的我与光辉耀眼的你

    人生败者的我与光辉耀眼的你

    他,是一个人生败者。无论工作、目标、人生梦想,皆是一无所成。她,是一个耀眼女孩。无论家境、工作、感情婚姻,皆是幸福美满。“他”,是一个自强不息之人。无论跟他还是她,都有着深刻因缘。他和“他”,本是不同时空的相同一人。“他”和她,本是一对幸福快乐的夫妻。他和她,本是不可能相遇的平行之人。但是,因为莫名奇妙的穿越。让一场,始于夫妻关系的邂逅就此开始。他和她,两条平行的线于此交织在一起。逃避。接受。改变。喜欢。否定。寻找。人生。他与她、“他”与她、他与“他”。这是一份,跨越了绝对境界的缘份。“若要为它赋予其名,我愿为它赋名为家。”“你的所在之地,必是我唯一的归宿。”
  • 我穿越成了一个门派

    我穿越成了一个门派

    见过穿越成皇帝的,天才的,动物的,植物的,是见过有人穿越成祖宗的。这他么哪里有像我一样穿越成一个门派的?孙鉴猛烈的吐槽道。孙鉴穿越成了一个门派,门派驻地,掌门弟子等等等等都是他的一部分。如果不想被灭门就赶紧成为超级大派吧。我不是掌门,我是一个门派……还有,我的命运不由我也不由天,各位弟子,快给我省点心吧。开局门派要解散,金手指跑路,孙鉴表示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