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笃信天主教的智利人心中,女性被视为弱者,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直到2004年性骚扰才被视为非法,“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结构更是根深蒂固,女人别说是当总统,就是走出家门做点小事业,也可能是个大新闻。若在十年前,说智利会产生一个女总统,人们一定会以为你在梦呓。然而,政治的奥妙恰在于此。巴切莱特的成功,与她在人生磨难之中表现出的超群意志相关,与她拥有的以民族大义为重的胸怀相关,也与她在选战中处处流露出来的女性魅力相关。
几百年后人们也许不会记得大多数总统、总理和将军的名字,但是一定会记得巴切莱特,因为她是女人。一个在保守的、男权主导的拉美大地,第一个凭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因为丈夫的荣耀而问鼎权力巅峰的女人。
然而,这场胜利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选战异常激烈。巴切莱特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为了智利联盟”总统候选人塞巴斯蒂安·皮涅拉。皮涅拉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更是智利少有的几个亿万富翁之一。皮涅拉精力旺盛、有多年的从政经验。他宣布参选后没多久,就将智利从北到南跑了两遍。沿途不停演讲、拥抱选民、亲吻小孩,一副踌躇满志、志在必得的架势。
与选调高昂的皮涅拉相比,巴切莱特简直就是只普普通通的“丑小鸭”。她的表现与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没什么大的差别。这位两度离婚的单身母亲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即便在选举白热化的紧张时期,依旧每天争取按时回家,为孩子们洗衣做饭。她反复强调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智利妇女”,和其他智利妇女一样工作,关心家庭,每天都送女儿上学,去超市买东西。在第一轮投票时,她没有像其他候选人那样张扬,前呼后拥地出现在投票站,而仅仅由母亲、女儿陪同,像普通选民一样排队参加了投票。就连她的竞选口号也简单到只有五个字:“我会在乎你”。巴切莱特母亲的好朋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描述她:“我很了解她。她是一个优雅、勤奋、能力超凡,脚踏实地、相当务实的人。她本人就像大地一样质朴。”
巴切莱特在选举中惟一高调宣传的,那就是她的女性身份。在投票现场,她是一道最引人注目的“风景”,因为候选人和选民大多身着传统的藏蓝色或黑色正装,但是巴切莱特穿着一件粉红色的夹克衫,配上她金黄的短发,和蔼的微笑,显得格外端庄秀丽。当记者问她觉得自己能不能当选时,巴切莱特回答得十分巧妙:“事实上,女人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在智利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无论对于妇女,还是对于民主政治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就在第二轮大选15天前,在首都庆祝2006年元旦的晚会上,她和皮涅拉同时出席,她潇洒自如地和皮涅拉拥抱,“我很清楚,我们都是总统候选人。但是我将成为全体智利人的总统”。当时,皮涅拉俏皮地回答“在新的一年里,除了一个愿望以外(当总统),我祝巴切莱特一切如愿”。
终于,在2006年1月15日的第二轮投票中,巴切莱特笑到了最后。
巴切莱特如愿当选后,有政治分析家认真分析后认为,巴氏看似朴实无华的竞选策略实际十分高明。她的竞选口号简单,但含义深邃,充分反映了她感念天下黎民的仁慈胸怀与体恤民生的款款柔情。在当卫生部长期间,她曾切实解决民众看病难、穷人看不起病的问题,真正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由此得到广大下层民众的认可。她强调宣传自己的女性身份,突出自己是一名致力于社会改革和公众服务的女性,甚至大胆承诺:如果当选,新内阁的组成将会是男女各占一半,而以前的内阁中,女性只占到4%。她的参选增强了智利女选民的追求公正、平等的意识,激发她们走出家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巴切莱特的“男女平等”武器令对手无法企及,也赢得了追求解放的妇女们的心。要知道,智利的女性选民比男性足足多出40万!
智利著名作家豪尔赫爱德华兹这样写道:巴切莱特在总选举中的胜利表明,智利已经结束了由军政府向民主政治过渡的阶段,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妇女当上了总统,这是智利社会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的证明。男性般的坚韧,和母亲般的胸怀,是巴切莱特成功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