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21100000015

第15章 履历制造者

我们这辈人,长身体时遭遇饥荒;读书时节串联造反;一踏进社会就上山下乡,之后有人招工进工厂,有人参军进军营,有人在恢复高考中终于迟迟读上大学,而更多的却是回城、待业或下岗……几乎人人经历丰富,个个履历庞杂。

对我来说,其中许多经历细节已经淡忘。但在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前夕所进行的“毕业鉴定”中,却有如雕刻一般,永远地烙在我脑中。

我糊里糊涂读完小学,中考进不了县城中学,只好到公社办的农业中学就读。由于运气不佳,在整个小学时期基本没遇上能被记住的好教师,上了农中自然也不敢奢望从此云开雾散得贵人相助,而仅希望能避开来自老师的歧视与打击,如此而已。农中有这么一名老师,他曾经到广西农学院读过一年,就已经算为我校学历最高的老师了,后来他当到农中校长,应该算是最大的造化了。该老师是我二哥的班主任,我二哥从小学开始,就以写字好、写文章好而一度获得校方好感,上农中后二哥仍然继续这个势头。二哥还会拉奏多种乐器,这更被校内女生侧目……从我大哥弥散在当地的名声,再结合到我二哥的势头,该老师曾经不无感慨地对人说过:“这廖家兄弟……如果生在过去,那真是不得了!但现在就不行喽……”按这个推论,该老师真应该可以引入知音系列了,但非常可怕的是,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他表现出来的面目甚至可以派遣“狰狞”二字。

我是初中68届,从1966、1967、1968年这三年看,就知道我初中阶段根本就读不上书—更何况我读的还是公社办的农业中学?严格说起来,1982年以前,我的文化水平就是地地道道的小学—难怪1980年6月我在省级文学杂志发表头题小说,一个小学同学读后当即断定:是他写的?不可能!至少一半以上是他哥哥帮写出来的!

那年头读不上书反正也不是我一人的事儿,这也就算了。但在“毕业鉴定”这个涉及个人命运前途的环节时,我重重地挨了一棍—这一棍挨得我至今记起来还历历在目,清晰如昨。

学校发表格,先由自己填,然后还要依次经过“班组鉴定”,然后才交到学校,由校方做最后鉴定。由于学校“革委会”还未成立,所以该老师这时候暂时当着学校负责人。他在填表前的动员会上说得惊心动魄:“大家一定要认真地、如实地填写,尤其是家庭出身不好的同学,家庭成员的历史问题要老老实实填,不允许瞒骗。最好能在填表中揭发家庭成员的问题,同时还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他又再次强调:“这个毕业鉴定将进入个人的档案中,陪伴你的一生,将作为你初到社会以后是否获得党和人民信任的凭据……”

摊开表格,其中“家庭成员政治面目”一栏,你看后必定心有余悸—“家庭成员三代以内有无被杀、被关、被判、被管、被斗人员;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中有无潜逃到港、澳、台或海外人员……”

在“个人鉴定和班组鉴定”栏中,有要件备注—“文化大革命期间对走资派的斗争是否坚决?是否参加过派别武斗……”还有“‘文化大革命’后期复课闹革命是否积极主动……”

其实“家庭成员三代以内”这个设置就已经很荒诞;而所谓“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都指哪些人?恐怕表格设计者也未必清晰;至于怎样才算“对走资派的斗争坚决”等也是无法量化的。但谁当时还敢去对这些进行逻辑论辩?

填呗—于是学生们一阵“刷刷刷”,属于自己填写的栏目就都完成了。只有我,仍然在上述栏目前发呆。我那年16岁没满,虽然是初中毕业,但实则是小学水平。面对着人生的第一张表格,既还没学会基本的狡猾,也不会充傻装孙子,甚至措辞都狗屁不通。对我来说最难的当然是如何填写父亲的问题。我父亲的问题在当时的确是属于很难说清的问题。

1957年,在“阳谋”的诱惑下,他表面牛哄哄实则傻乎乎地“向组织提意见”,他所提的“意见”被视为“右倾言论”,属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其本人终未达到“右派”的规格—也就是说,头上最后并没有插上“右派”的签号。引用一句当时最高领导人的话,即仍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可以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去获得认识上的提高。这个结论是县委1959年下的,那时候我大哥已经在广州大学毕业分配工作,正因为有这个重要结论,所以我大哥在我父亲死后还能入党。

问题的古怪在于:我父虽然在政治上还没达到“右派分子”的齐全构件,但他被“专政”的惨烈度无疑却超越了大部分货真价实的“右派分子”,最后还直接被批斗致死!

另外,组织上对我父亲作出的“最后结论”,是用公函的方式发给我大哥当时的工作单位,而不是在当地群众大会上当众宣读。在乡人眼里,我父“被斗死”或被“革命群众打死”仍然作为“铁的事实”丝毫没有受到任何怀疑。

至于1983年“处遗”中明显慢半拍的老家县有关部门,最后用正规的函件给我父亲的问题下了一纸“结论”,把“犯右倾错误言论但不属于右派分子”之类的说辞改成“廖平安同志于1957年向党和政府提意见是正常的,而且有些意见是正确的,但由于历史原因,受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今经过审查,给予平反,恢复名誉”。这个函件终于进入了我们三兄弟的各自档案。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现在说起来都这么复杂的问题,一个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当时怎么填才能填得清楚?

一开始我曾经试图按该老师的说法—即“揭发家庭成员的问题,最后还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于是我不但写父亲“猖狂向党进攻,父亲的反党言论被革命群众狠狠批斗……”但写到表格上以后,我越看越害怕,在看出一身冷汗之后,我决定用碳素墨水把这些文字涂抹掉。

涂抹之后我开始调整思路,我好像学会了一些狡猾:虚写父亲问题,重写“划清界限”。于是“猖狂向党进攻,父亲的反党言论被革命群众狠狠批斗……”变成了“说了一些错误的话,被党组织以及革命群众耐心批评教育……”虚晃一枪后,我马上写到我们一家人如何和父亲作斗争,最后和他“划清界限”—当然,在填写中我不会忘记填上具有党员身份的大哥的表现……

用“偷鸡不成蚀把米”来形容我此举的确是太准确了:因为用墨水涂抹,所以引起该老师的注意,而且他还有绝活—他居然把墨水涂抹过的文字放在120瓦电灯泡下进行透光,全部看清了我玩的低级伎俩。于是在全体大会上,他独独挑出我这份来示众:“……给你们看看这位同学的杰作,他把真实情况写出来以后却把它涂抹,以为这样一来就能蒙混过关。大家看看,‘猖狂向党进攻’‘反党言论’变成了‘说了一些错误的话’‘革命群众狠狠批斗’变成了‘党组织和群众耐心批评’……哼,还没踏出校门呢,就学会蒙骗同学,蒙骗学校,蒙骗组织。将来你是不是还要继续蒙骗社会呢?啊?”

除了不点名地示众之外,他还批评各个班级:“这种具有那么明显的蒙骗行为,为什么能通过班级鉴定?不行,现在各班长马上把鉴定表拿回去,重新进行班组鉴定!刚才我不点这位同学的名,但他所在的班组可要提高警惕,严格把关,不能给这种行为蒙混过关。重新进行班组鉴定时,要结合各位同学填写自我鉴定时的态度和表现,要联系起来进行鉴定。”

在重新进行的“班组鉴定”上,班长重新给我发一张鉴定表,说不准再涂抹啊。在家庭成员栏里我当然只能按原先涂抹的版本填写了。但还没有完,班长说:“根据你原先填表不老实,领导布置,在对你进行‘班组鉴定’时,要发动全班同学对你认真帮助,并认真审查你的自我鉴定……”

于是,我在“文革”中参加“派别活动”被写上了;于是,我在“文革”中学会赌博参与赌博的事被“检举”出来了……

说到赌博必须得多说几句,“文革”开始一段后的无政府主义使得我所在的小圩镇几乎成了放任自流状,赌博很快呈公开化。那时候没有课上,几乎所有同学都去看人家赌钱。所以流传在家乡一带的各种赌博方式—什么打天九、抓摊、推牌九、戳骰子等,我全都一一学会,一学会就难免不赌,但口袋里能有多少钱?所以实际上只是偶然一赌而已,而且赌注多以“分”为单位,一分钱、两分钱、五分钱,最多是一毛钱。

这些本来都不算事的事,因为墨水涂抹事件而一下全都变成事儿了。我当然也认,但我申辩说:参加赌的可不只有我一个啊,怎么单单把这个鉴定写到我的表格上?班长说,你现在只能管你自己了,因为人家可没有用墨水涂抹呀……

我被呛了一下,班组鉴定就写好了。写好之后班长还继续问:各位同学还有意见吗?仅仅是这一声,我又多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罪状—

一个篮球打得不错的同学揭发说:3个月以前当他把学校的“复课闹革命通知书”发给我时,我居然说,我正愁上厕所没有纸呢,你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这个细节我没有印象,所以就矢口否认。接下来我和他的“对质”就没完没了,于是班长就宣布:由全班同学裁决,结果当然是一边倒……

几位站出来全力把我“扳倒”的同学中,居然还有一位是我的亲戚—我当时还不知道有个成语叫“众叛亲离”,但我的感觉可比这个严重多了:试想一想:在家庭成员栏里,父亲已经是“猖狂向党进攻”,在自我鉴定和班组鉴定上,我又认领了搞派别活动、参加赌博、反对复课闹革命……我这一辈子还活呀不活?

我当场哭得涕泪滂沱,不啻感到天崩地裂……

这就是“文革”中的人性展览,这也是当时人际关系的某种写真。

几十年过去了,我以后当然还填写过多种多样的表格:履历表、政审表、业务考核表、高级职称审批表、拔尖人才考评表、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察表、出国人员政审表、大学兼课教师登记审查表、重点课题研究结项表……

但即使再重要的表,其中的细节我都没有留下印象,唯有人生的第一个表格—也就是人生的第一个履历记录,使我终生难忘。

每个人,在制造自己履历的过程中,也有参与制造别人履历的可能。

不知道农业中学这个“初中毕业生鉴定表”今天是否仍然躺在我的档案里?但从我的经历看,好像我并没有受到它的任何影响。有一次我和一位同学谈起当年的这一幕,他哈哈大笑说:靠!当时的“毕业鉴定”按说你都可以自杀了,但是—嗨!鉴定最差是你,而后来混得最好的却也是你!这叫什么事儿啊?

至于这位在狰狞岁月里厉害至极的老师,有一次回乡时我给他送上刚出版的两本新书,他抖动着新书,面带愧色,一下子说不出话来,只是用手连连拍我的肩膀……

同类推荐
  • 尘事

    尘事

    作者通过两个农民家庭冉家和李家的发展变化,讲述了在改革开放以后,宁夏南部山区的农民,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落后的生活状态,实现经济富裕,走向小康之路的发展历程。同时也道出了中国最广大的群体渴望知识,渴望进步,渴望改变的普遍心情。
  • 季节轮换

    季节轮换

    本书作者试图通过梳理尘封的往事,重溯“第三代”诗的流程,仔细探讨一种诗学趣味发生、形成以及几经变流的内在动因和外部条件,弄清作为一个时代精神生活见证的“第三代”诗,在精神、心理和感知方式等诸多方面,所表现出的应变能力和承受能力。
  • 她们知道我来过: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

    她们知道我来过: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

    本书作者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关怀近百位八十岁以上的老奶奶,他发现:高龄奶奶的精神世界异常丰富;她们的烦恼与痛苦非常复杂;她们身上的人性温情与生命力量让人震撼。本书将大量实用关怀技巧融入到生动的故事中,把“高龄老人关怀”这一涉及每个家庭的艰难事情变成了“人人皆可做好”的事情,是每个家庭必备的教科书般的关怀宝典。
  • 万物无邪

    万物无邪

    黄昏时,洋画师来我家,跷起二郎腿坐在了门口。他先是等来放学的我。看我狐疑地上下打量他,便朝我点点头,招呼道:“丫头放学了?”我噢噢两声跑开,眼睛仍不肯离开他。他来干什么?我当然惊奇。我们庙村的人几乎都来过我家,比如,逢到身为医生的父亲回家,来问问有恙的病体;比如,请我母亲出工裁缝衣服,再比如,请颇有些神秘招术的我祖母(我们庙村的称呼能婆婆)驱凶纳吉……按照他们说法,庙村人差不多踏过我家青石门槛。洋画师却没有,在我印象中,他几乎没来过我的家。他不会来,因为他与我祖父断交了,即使万不得已照面,均是冷眼而过。
  • 高平作家丛书:茹实斋吟草

    高平作家丛书:茹实斋吟草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热门推荐
  • 原来他是爱我的

    原来他是爱我的

    他们的感情始于骑虎难下却不知不觉走过六个年头彼时以为还会碰到比对方更好的于是她说分手吧他说好,就按你说的来吧只是四年后,身边朋友不经意的问“小萌,眼界别太高,差不多行了”“丹哥,还不打算定下来呢”两个人却默契地噤声了ps;她是我的无可奈何,但我心甘情愿——张子丹遇到他之前我不相信命中注定,遇到他之后我相信了——张萌
  • 爱你甚初见做个春梦下了个蛋

    爱你甚初见做个春梦下了个蛋

    “春梦也能怀孕?”发了半天愣的女人终于想出一种可能,但这真的可能吗?泪汪汪的眼睛求助的看着自己的好友,眼泪好像随时都能流出来。“虽然不知道你是怎么来的,但你肯定是我的亲亲宝贝……”宁静张着大大的眼睛,看着自己微鼓的肚子,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刚好不愁没人养老了!”看着自己从蛋里出来的儿子在幼儿园跟小盆友打架,熟睡的小脸上还有一道伤痕,眼泪再也控制不住的流出来。身后的男人看到好似更加消瘦的女人因为哭泣不断抖动的肩膀,心中不可抑制的疼痛蔓延开来,到四肢百骸。
  • 冷眸公主的千年冰山

    冷眸公主的千年冰山

    昨晚竟梦见了你可笑的是即使是梦你也不敢面对我好像从来没有过我没事反正我也不爱你了
  • 被卖到山沟的大学生

    被卖到山沟的大学生

    10年前,我毕业于西安的一所不怎么知名的大学,学的计算机专业。4月初,我就找到了用人单位——深圳一家投资公司。5月底,我的毕业论文就做完了。由于到7月份才能毕业离校,所以,我决定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到深圳。
  • 我们的青春:好好珍惜我们的青春

    我们的青春:好好珍惜我们的青春

    没有人永远青春。我们都是单翼天使,只有拥抱着才能飞翔。我们都要面向着太阳骄傲的活着。再见,再也不见······许梦琪眼角有晶莹的液体流出:“骗子,都是骗子。说好的做一辈子的好朋友,为什么都走光了,就留我一个!”在医院,在机场······一次又一次。承诺似乎还在昨天。人,却都不见。梦——破碎。昔日的快乐——不见。
  • 下辈子我还当女人

    下辈子我还当女人

    下辈子我还当女人讲述女性有一片自己的天空,也有一块自己的土地,她们对生活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解析、自己的视角、自己的发掘。这几年女性文学有长足发展,有时候我感到,女性与文学的结缘有比男性更优越的条件,她们观察细微,笔触细腻,感情细微,这些表现在文学上,就产生了很大的特色。作者总是从生活的最细微处、最现实处提取和发现内容,娓娓道来,在最平凡处道出一点新意来。
  • 我的方块1

    我的方块1

    是一棵树,从那时我的心里长出漫天荆棘,小刺凌厉的横长,它蜿蜒缠绕在我的枝桠上,不被允许的荆棘,就深种在我的灵魂上吧这个世界上,所有令人害怕的东西,阴沟潮湿,阴暗的魂,腐烂的万物,生来就存在。那么便把我的勇气深种在我的灵魂上,我也是生来就存在。酉西,我永远的红皇后—
  • 我爱你,只是你

    我爱你,只是你

    这是一个纯爱的故事,因太多的误会,两人彼此相爱却相互折磨。萧然爱景书,爱到深入骨髓,痛彻心扉。“可是就算死我也不想放手怎么办?“景书爱萧然,却无法放下心里的枷锁,在萧然离开的那一刻他才知道自己宁愿一辈子活在愧疚与不安中也不要没有萧然的日子。
  • 邪魅狂妻驾到活阎王快快迎接

    邪魅狂妻驾到活阎王快快迎接

    祭陌寒,祭家唯一的继承人,冷酷无情,以“活阎王”闻名。夏栀鸢,冷若如冰,视男人为毒物。误闯“活阎王”领域,一夕之间,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命运悄然开始交缠起来……到底是谁开启了这一场命运的纠缠?是谁?不愿意放过谁?“祭陌寒,我恨你。”“夏栀鸢,我爱你。”“祭陌寒,你无赖!”“夏栀鸢,你可爱!”“祭陌寒,你……”“我很好!”一场意外,一朵栀子花,勾起了尘封多年的秘密,到底谁对谁错?两人的命运何去何归?
  • 心灵的焦灼

    心灵的焦灼

    如果现实让你感到无能为力,就读一读《心灵的焦灼》! 洞察人物内心世界的曲折幽深,现实主义心理描写的高峰!在人类文学史上,茨威格被誉为“人类灵魂的猎手”。《心灵的焦灼》作为他生前仅有的长篇小说,洞察人类内心世界的幽深曲折,是探究人性的至高之作!茨威格擅长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复杂的内心冲突,在《心灵的焦灼》中,他对内心的描写无比真实!茨威格在生前就已获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联合国的调查中,茨威格的作品在译介和销量上都位居世界首位!奥斯卡提名导演韦斯·安德森名作《布达佩斯大饭店》的重要灵感来源!短篇小说之王茨威格生前仅有的长篇小说!篇长而不冗杂,一口气读完,情感宣泄淋漓尽致! 《心灵的焦灼》完整地呈现了人类的精神世界!作者在二战时被迫流亡他乡,在这期间写就了《心灵的焦灼》这部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辉的杰作!你是否也曾在感情中感到无能为力?一个年轻而贫穷的军官,在机缘巧合下,结识了当地贵族家的残疾千金。两人越走越近,千金爱上了他。然而,军官却发现自己无法回应她的爱情,在去留之间徘徊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