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识病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的病变。本病多见中年男性,或长时间负重或站立工作者。症状表现为:初起无明显症状,有些患者常感患肢沉重、胀痛、易疲劳,休息后可缓解;患肢小腿浅静脉渐现隆起、扩张,有时可卷曲成团或囊状,尤以站立后明显,抬高腿后消失;病程长者,小腿下端、踝部皮肤有色素沉着、瘙痒、湿疹。部分患者可并发血栓静脉炎,局部呈红肿硬块、压痛。曲张静脉易损伤发生出血,或感染形成溃疡。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如下:
(1)原发性疾病多是因下肢浅静脉本身的病变或解剖因素所致。如先天性静脉壁发育不良、长期从事站立或负重工作等。
(2)继发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为下肢深静脉病变。如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先天性缺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等。
(3)其他:盆腔肿瘤或妊娠子宫压迫、先天性动静脉瘘、吸烟、冷水刺激、遗传因素等。
健康主张
轻症病人的治疗可长期使用弹性绷带或穿弹力袜缓解症状,也可在曲张静脉注射消曲灵;症状明显而深静脉无阻塞者可作大隐静脉或曲张静脉剥脱术;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应采用“四联疗法”即:内服外洗、静脉注射、打弹性绷带或激光微创术、搭桥术、带戒术。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主要是加强静脉管壁、保护浅静脉,具体的措施有:
(1)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在增强全身体质的条件下,可起到加强静脉管壁的作用。
(2)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强体力劳动者,宜穿弹力袜套保护,使浅静脉处于萎陷状态。
(3)长期从事站立工作者,应强调做工作体操,或能经常走动,至少多做踝关节的伸屈活动,使腓肠肌能发挥有效的泵作用,促进下肢血液的回流,以减轻浅静脉内的压力。
(4)若已发生下肢静脉曲张,一定要尽早去血管外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以免产生下肢溃疡等严重的并发症。
(5)不要站立不动,脚也不要不动,如果不能走动的话,可在原地做些简单的体操动作。方法:脚尖着地,腿伸直,摆动脚,使全身重量落在脚跟上,然后重心再转向脚趾,周而复始,连续做几次。
(6)尽量多走路,一旦静脉曲张出现,就不要再等待而应施行静脉硬化术。尽量避免使用暖气,因为它会使曲张的静脉持续扩张。
(7)纠正平底足,因为足底部静脉容易被压弯变形使血流受阻。因此,不要穿平跟和后跟太高的鞋子,穿高跟鞋用脚尖行走时会影响小腿肚发挥肌泵的作用。脊柱畸形,如驼背(弓形背)、脊柱侧突(背往向一侧偏斜)和两腿长短不一,也应矫正。
(8)肥胖会使腿部形态改变。首先是过多的脂肪使腿部变形,体重过重使腿部血液回流受阻。因此应尽量按洛伦茨公式中肩宽、年龄等参数使患静脉曲张者变瘦,让体重接近平均数。
食疗小提示
方法一:附子粥
制附子10克,桂枝10克,肉桂5克,葱白3茎,粳米100克,红糖适量。先煎制附片90分钟,入桂枝、肉桂、葱白,再煎40分钟。取汁与粳米煮粥,粥熟调入红糖稍煮即成。每日分2次吃。
方法二:川乌当归粥
制川乌10克,当归20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蜂蜜适量。将川乌、当归、生姜煎1小时,取汁与粳米煮粥,临熟时再调入蜂蜜,每日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