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就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
——季羡林
季老爱猫闻名北大,每天清晨其他老者遛鸟,季老则遛猫成为朗润园著名一景。说起来,季老与猫不解情缘始于1978年,一只叫做虎子的土猫走进季老生活,随后又养了一只雪白长毛的混种波斯小猫,闺名咪咪。猫给季老的生活增加了很多情致和风景,著名记者、摄影师唐师曾抓拍过一张季老和爱猫的经典照片,是小猫咪咪从季老肩胛跳过的瞬间,照片上人和猫亲密无间,生活中,人和猫几乎形影不离。
为什么季老如此爱猫?在散文里他略有说明,季老从小就喜欢小动物,觉得跟它们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看着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为,有时抢吃抢喝,不说谎不推诿的样子,季老觉得内心舒畅。大概这是众多喜欢宠物之人的内心感受,放松,并感触小生命身上简单但执著的天性,总能在嘈杂人世有些许荡涤灵魂的感觉。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非常喜欢鸭子,在《静观尘世》中这样评价狗、猫和鸭子几种动物:狗的贪婪、无耻和势利;猫的凶狠和谄媚,根本不能使我喜欢。唯有两只鸭子,我觉得有意思。
许多人说,鸭子步行的姿态难看。我以为不然,摇摇摆摆地走路,样子天真自然,另有一种“滑稽美”。狗走起路来皇皇如也,好像去赶公事;猫走起路来偷偷摸摸,好像去干暗杀,这才真难看。但我之所以喜欢鸭子,主要是为了他们的廉耻。人去喂食的时候,鸭一定远远地避开。直到人去远了,才慢慢地走近来吃。正在吃的时候,倘有人远远地走过来,一定立刻舍食而去,绝不留恋。虽然鸭子始终吃了人们的饭,但其态度非常漂亮,绝不摇尾乞怜,绝不贪婪争食,颇有“履霜坚冰”之操,“不食嗟来”之志。比较之下,狗和猫实在可耻:狗之贪食,恐怕动物中无出其右了。喂食的时候,人还没有走到食盆边,狗已摇头摆尾地先到,而且把头伸进空盆里乱钻。所以倒下去的食物往往都倒在狗头上。猫是上桌子的畜生,其贪吃更是可怕。不管是灶头上、柜子里,乘人不备,到处偷吃。甚至于人们吃饭的时候,会跳上人膝,向人的饭碗里抢东西吃。一旦抢到了美味的食物,若有人追打,便发一种吼叫,其声的凶狠,可以使人想像老虎或雷电。
丰子恺先生以幽默漫画著称,字里行间措辞用句常令人捧腹。在猫、狗和鸭子间,把前两者写得如此不堪,又让鸭子独得厚爱,虽然读者未见那可爱的鸭子,倒是透过鸭子、猫、狗看到了一个妙趣横生的丰子恺。
古往今来文艺大家中不乏热爱动物者,只不过大家爱得各有不同。季老爱猫,为猫写过很多散文,尤其是早逝的咪咪,季老对它既伤怀又尊敬,以至后继的小猫分别取名为咪咪二世和咪咪三世。而且无论猫怎样的惹祸捣乱,季老始终奉行不打它们的原则,其爱之切,由此可见。但到了丰子恺先生口中,猫倒成了干暗杀的家伙。而在鲁迅的眼中,猫也是令人可恨的东西,在《狗猫兔》的杂文中,写他与猫的宿仇,且讨厌猫的媚态和邪恶性情,以至于会“用长竹竿去攻击他们”,最后还练成了“飞石击猫”的绝技,着实有趣。
其实在生活中,人们最开始通常是想通过养宠物来排解烦恼和寂寞,但往往日久生情,到了爱宠物胜过爱亲人的程度,这倒也是一份难得的人间真情。
在日本动静涩谷车站北口立着一尊狗的铜像,这铜像翘首远望,好像殷殷期盼什么一样。这就是日本非常著名的八公犬,它生于1923年,卒于1934年,是一只纯种的秋田犬。而关于它的故事,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知道。
八公犬出生时被当做礼物送给东京大学农学部上野教授,并得到了上野的厚爱,对它比对自己的妻子儿女还要好。而八公对上野教授也非常感恩,每天早上送上野教授去车站,傍晚准时到车站接教授回家。一人一狗成为当地一道温情脉脉的风景线。
但是好景不长,一天八公等回来的却是教授的棺材,教授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意外死亡,永远离开了八公。可在往后的日子里,八公依然跑去车站等上野教授,不论寒暑,不管刮风下雨,八公天天去等自己永远不会回来的主人,直到死去的那天。
人们感动于八公的义举,于是为八公在涩谷站前立了铜像。现在,这铜像已经成为忠诚的象征,是人们等待朋友的最佳场所,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在等恋人,他们像八公一样,脸上没有表情,等待是没有表情的,因为已经没有杂念。
日本人对八公的演绎还是很有意思的,生活中也确实如此,很多动物由于与人类的长期相处,从而培养出深重的感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对动物的依恋倒是胜过了动物对人的依恋,我们看过葛优主演的电影《卡拉是条狗》,卡拉虽然只是一条狗,却寄托了男主人生活中所有的快味。尽管,人与动物交朋友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倘若人落拓到依赖动物享受人生的地步,实在算不上值得赞赏吧。
这两只猫,再加上元老虎子和后来从山东老家来的“咪咪四世”,季羡林家共养了4只猫。此后,季羡林家猫的数量便从未低于4只。而在婶母老祖、妻子、女儿、女婿相继去世后(老祖去世不久,还不到60岁的女儿婉如病故;1994年,妻子德华走了;1996年,女婿离开了人世),这些猫给了老人极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