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生活哲学篇
在《牛棚杂忆》以及多篇散文中,季老都提过自己在政治上的幼稚,是真正的糊涂,所以身陷漩涡痛苦不堪,故此他才说:“真糊涂不难得,假糊涂才难得。”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庞杂而璀璨,即便是一个“糊涂”,也能演绎出一门独特的处事哲学和人生境界。当然,要谈此二字,非从“扬州八怪”郑板桥开始不可。
我读了一辈子的书,做了一辈子的书虫,但我从来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好的。
——季羡林
有一期非常好的中医电台节目《国学堂》,他们的广告语策划得非常棒,其中几句为:“……不扭曲,不变形,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本是所有人都应该知道的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最原本的认识,但现代人对此却困惑得很,找不到答案,也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这种时代的群体性的茫然感,归根结底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本”是什么。
古人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自生”,对此宋朝大理学家朱熹做过一个解释,他说:“言君子凡事专用力于根本,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季老作为一个学者,读书做研究就是他的“本”,在他的一生中几乎没有干过读书研习知识之外的事情,所以他能载誉无数,为世人所敬仰。这样看来,成功其实倒也不难,就是做一个安守本分的人。
但我们的“本”是什么呢?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告诉过我们答案,一个人,当他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的时候,他只要守着一个最简单最质朴的“本”,就可以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这个“本”,就叫做“孝”。
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或者统治者们那么注重孝道呢?民间要举孝廉,并被当做一种至高荣誉;一个人做了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只要他是一个孝子,便可以法外留情;元代一个叫郭居敬的人专门收集整理了24个孝子的故事,并编成《二十四孝》,成为中国重要的伦理思想教育读本,用于儿童的启蒙教育。后来又演绎出《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成为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的常见题材。古人对于孝道的推崇,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二十四孝》中排在第一位的故事叫做“孝感天地”,讲的是舜的故事。说舜的父亲娶了一房后母,并生有小弟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然和后母及象联合起来多次加害舜,但每次舜都能成功逃脱,并且依然对父亲恭敬孝顺,对小弟慈爱有佳。舜对孝道的坚毅精神感动了天地,于是他在厉山耕种的时候,大象替他耕地,小鸟代他锄草。当时的部落最高统治者尧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并将首领之位禅让于舜。而发达之后的舜,虽然成为天底下最有权力的人,但并没有报复迫害,依然非常孝顺他的老父,并册封小弟象为诸侯。
可见,在中国古代,一个男人如果秉持孝道,不但极其受人尊重,在好的政治环境下,还可以一步登天成为国家领导人。当然,一切唯孝是从也不对,但古人在“愚民政策”治理国家的时候却如此注重发扬孝道,其根本原因就是,孝,乃为人之本。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至少是一个孝顺的人,那这个人还不是一无是处,还可以受到尊敬。整个社会,无论怎样礼崩乐坏,只要还遵从孝道,那么这个社会仍旧是个有道的社会。
当然,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是很多元的,对孝道的遵从也不像从前那样突出,自由、民主、平等、博爱这些普世价值观,都可以当做我们的“本”。但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对此毫无兴趣,也从不思考做人的本分是什么。
2008年汶川地震出了一位范跑跑,这是全中国人都知道的故事,所以剧情不必陈述。范跑跑讲的理由都正确,但依然不被大多数民众所接受,那是因为他的选择和理论逻辑只遵从了他的本能,而不是本分。趋利避害是草履虫也拥有的本能,而只有人才知道在危难时刻牺牲自己救助他人,尤其作为人民教师。范跑跑就是一个典型的只剩本能、无视本分的人。这样的人,即使再怎样的雄辩和据理力争,也是不能为道义所认可的。
一个不能守本的人,会是一个可怕的人;一个不能守本的社会,也是一个可怕的社会。
网上有一个著名的段子,叫做“我们从食物里完成了化学知识普及”: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黄,从木耳中我们认识了硫酸铜,从三鹿奶粉我们又知道了三聚氰胺……
而近日媒体又有爆料,说很多政府机关及大型单位都在进行一项秘密的福利事业,他们在农村购买或者承包一块土地,雇用农民种植完全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的蔬菜和水果,因为市场购买到的产品已经无法完全信任。某些地产开发商从中获得启发,在开发高端楼盘和别墅时,每出售一个单位,便捆绑一个果园或菜园,如果业主没有时间自己打理,物业还会提供代管服务。
富贵阶层当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享受回归自然的蔬菜水果,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谁来保障他们的饮食安全呢?看到这样的新闻,真让普通人感到难过,所以短时间内就累积有超过1万条的跟帖回复。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写了本畅销书,叫《你幸福了吗?》,其中谈到一个严肃的话题——信仰。这位名主持坦诚地说,在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必须解决一个信仰的问题,否则很容易迷失,会找不到下面的路。中国,新中国成立已经60周年,改革开放已经30年,从长计算,已经是耳顺之年;从短计算,也已经是而立之年,那么我们的本分和信仰又在哪里?作为社会中一个个体,我们中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并能作出回答。否则,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又到底是为什么活着呢?
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不可能像季老一样,能拥有一个终生做学问的事业,我们的生活繁杂、琐屑、忙碌且欲望丛生,夜深人静的时候扪心自问,假如我们什么都不是,那么退守我们的孝道,也还不算一无所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