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
大明建文元年,七月十五日,这是一个极其鬼魅的日子。
唐人令孤楚《日赠张尊师》写到: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正史上这一天平安无事,家家过着平淡的日子,旧历上这一天正是中元节,俗称鬼节,民间传统节日。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仍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然而花兆的这部山寨史大明《大儒生》却在这一天出了问题。在这个鬼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大明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洞察一切天机的道衍大师居然在这一天病危了,再后来就算没死也总是人事不醒的,根本担当不起辅助燕王的重任了,北平乱了,大明也乱了,一切正史都被扭曲了,奉天靖难的前途如何?历史的前途变得很渺茫。
在这天白天一切都还是正常的。截止到今天,燕王已经收服和平定了北平周边地区,他的势力已东达渤海,北靠燕山山脉,西边到山西以东,南面军队前锋直抵山东界,可谓后顾无忧,前进有路。燕王的声威大振。
朝廷上下为之震恐,有些胆小的文官开始打小算盘,有的不懂事的大臣居然想上表让建文帝割北平给燕王,当然这份表奏也多半只是窝在那些人心中而已,以齐泰黄子澄为代表的鹰派官员,立刻建议朱允炆倾全国之兵征讨之,可这时洪武时的能征善战功臣已经留下不多了,只好由长兴侯耿炳文为征燕大将军,驸马都督李坚、都督甯忠为左右副将军,带兵北伐。几十万大军出发前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并向全国宣布了诏书。
大军即将出发了,建文帝犹有不忍。他对众将士说:“昔萧绎举兵入京,而令其下曰:‘一门之内,自极兵威,不祥之极。’今尔诸士与燕王对垒,务体此意,毋使朕有杀叔父名。”
凭心而论,来的这主将长兴侯耿炳文能力不怎么的,朱棣听闻这个人来的时候,和他的首席军事顾问道衍大师相视一笑,彼此从内心之中都发出一声感叹:“大明朝廷无将可用矣!”作为通晓前朝旧事的这两位心里雪亮:大明建国后,将星陨落殆尽,像天才的大将徐达、常遇春、郭兴、汤和、邓玉等前辈,乃至李文忠、蓝玉这些后起之秀,无一幸免,与其说是天妒英才,倒不如说是朱棣他那位朱老爹无意识的为这个四儿子日后起兵扫平了障碍,胡蓝血案的大清洗,几乎把那个世界能打仗的大将给消灭光了。什么?为何不派徐达的儿子,有大将之才的魏国公徐辉祖?这你就要亲自问问建文皇帝陛下了,他是否能放心让这位朱棣的大舅哥把他几十万兵给带过去,而不心存二心吗?虽说这种可能魏国公素来的人品是不太会,但这可是有风险的事,皇帝陛下一点赌博的经验可都没有。反正就算是将孬,还有兵多吧!所以……
一个历史上只会守城的耿炳文能有何惧?
在白天的军事碰头会上,道衍大师向大家充分分析了如上种种道理,众人无不亲服,感叹大师的智慧以及燕王天才的军事眼光。
傍晚时分,在北平西郊,燕王给那些刚死去的将士们,无论敌我双方的,死者死矣,为他们举行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追悼仪式,这个仪式还是道衍大师提议并亲自陪同燕王举行的,燕王为逝者们诵读了一篇言辞恳切的江灼为其代笔的祭文,并亲自慰问了在之前几场大小战役中牺牲的起义军家属。小河边几个大大的白灰圈子里,索性燃起了团团纸钱的火,也早放过了鞭炮,泼了些水饭等祭品。
一切进展得看似极为顺利,三军上下无不为之肃穆,心中默默感叹这大好的月色下面即便正酝酿着一场厮杀,有呐喊,有刀击枪鸣,有殷红的血,也都不是太煞风景:军人以战斗为职业,以杀敌为乐趣,以血洒疆场,马革裹尸为壮美。就像如今,燕王千金之躯,也要对着逝者的亡魂洒上一杯壮烈的美酒,人生在世,有荣耀如此,夫复何求兮!但如果敌死我伤,凯旋班师那就更是幸福了。
金乌西坠,眼见天渐渐暗下来。仪式进行到了尾声,金黄的月亮升起在东方,四野道路无不分明可见,此时慢慢起风了,灰烟开始乱飞,人们给吹得灰头土脸,燕王皱着眉毛,忙了一天觉得特别的乏力,就准备把这里交给儿子代为管理,但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乱了。
大明最勇猛的大将平安出场了。
那时候,平安一个不被人待见的武夫,要不是燕王起兵,他的名字将永远的被埋没。他祖籍是滁州人,小名叫保儿。平安的父亲史载叫平定,很早跟随着从太祖朱元璋起兵,官至济宁卫指挥佥事,后来在大将常遇春攻打元大都的时候战死沙场。平安以其骁勇善战,力举数百斤,因此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曾经被太祖收为干儿子,袭了父职济宁卫指挥佥事,要说他这样的一生也就不错了,但他当武官也实在太正直,后来竟然也不得罪了谁,把他降职了,弄到密云这个极偏僻的小地方当指挥使,还是个副职。
燕王在北平起兵造了反,势力如同烈火燎原,他在密云这地方的官儿也当不下去了,因为正职投降了燕王,下面所有的士兵也一个没落下,全部投降了燕王。因为在密云这个小鬼地方,谁都知道,这么一天天鬼混下去,只要是建文的朝廷在的话,就根本就不会有个头儿,而目前能获得新生的机会来了,那就是跟着燕王起兵,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开国的功劳可比整天守在一个让人绝望的地方强得多得多得多……
平安极力劝说他身边的同僚,他的兄弟,他的朋友,他的大叔大伯们,但他身边的人越走人越少,他想要凭一身武勇去扭转一切,但他能对你的亲人下杀手吗?不。他一咬牙,走!只身去北平!
一轮满月,悬挂中天,在如水的银光里,田野山川一片静安,不论是城外四郊,还是城内的街巷都悄然无声,只是偶尔听见一两声狗叫,平安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安的月夜里动的身,背着他亲爱的大铁枪咬着干粮,走了一日一夜,这天晚上,他看到了眼前一切。
燕王祭悼亡灵的时候,他没有动手,那是出于对那些人的尊敬,现在,燕王准备离开,再不动手怕晚了。他大吼一声:“呔!燕王,留下命来!”
随着这声大喊,燕王和江灼马三保唐云等一干燕王众侍卫,张玉朱能等大将,三个王子以及北平大小的官员,起来有数百人,只见月亮下面沿河边走下来孤单的一位壮汉,布衣长枪,杀气冲天!
士兵那是干什么吃的,早有人本能的大喊,保护燕王!
呼啦,早把燕王用人给围在当中了!
当时谁也没有多想。因为自起兵来,燕王遇到的刺杀的事情早不是一回两回了,多是疏于防备,才被个别的人靠近燕王身边,但也就仅此而已。先前有个文士景清就是刺杀不成的,然后又有个杜举人,但现在这样一个人离燕王还有百米的距离,就大喊着要人命,这简直是说笑话。
大家都眼看着那个壮汉稳当的把背后的大枪端在手里,整理好衣服,随后起步,加速,冲刺!
直到四五十米的时候,这些卫士才慌了,发现这家伙跑起来的速度好快!
那杆铁枪在这人手里,竟然使出了奇怪的弹性!而同时,这枪并不是用来刺的,而是用来“弹”的!枪是兵器之王,片刻功夫,这家伙的长枪施展开了,借着月光,那枪仿佛一片夺命的梨花万点,光茫一片,惨叫声一片!这一切都在数秒内发生,谁都傻眼了!一个人对数百人,简直是单边的屠杀!片刻的功夫地上躺下无数,空气弥满了血腥的气味,而这家伙冲击的速度却根本没有被减慢,像一支快艇在水面劈波斩浪,又像一个大箭头,直奔燕王而去,燕王也被吓呆了!
论武术功夫在燕王军队中数一不数二的,只有唐云,可他这次没有带关刀出来,只有一把雁翎刀,保护燕王的任务他首当其冲,他也唯有单刀对长枪,但和平安的长枪比起来真差了好多,而这次平安也真是抱了必死的决心,枪枪都是绝杀,所以唐云在平安面前没有打上十秒钟,只听“噗”的一声,长枪刺进唐云的胸膛!
好个忠心的唐云,知道这一枪避无可避,他在最后关头,用尽最后的力气牢牢的攥住长枪,大喊:“燕王快走!”
众士兵围上来欲借这机会杀死平安,哪知煞神附体的平安猛然回头,凶恶四顾,大叫一声,吓得众人全都退缩!
神鬼也怕恶人!
河边祭奠的数百军士,大多还都是军官,其中不乏武术高手,可无人能挡平安一人!
张玉朱能知道不好,架起朱棣就跑。江灼知道自己的功夫也不行,想照顾道衍大师等文官,可万没有想到道衍大师走路倒是正常,但身边过了一个被吓得乱跑的士兵,大概是慌张,一下子把道衍大师撞倒在地,大师的光头正摔在一块大石块上,砰的一声,大师人事不醒!
附1:正史上的道衍大师,即姚广孝是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苏州人。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始终未曾放弃成就大业的抱负,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欲成开国建业之功。谋划“靖难之役”帮朱棣从侄子手中夺得大明江山。朱棣即位,复姓,赐名广孝,授太子少师。广孝一直不蓄发,不娶妻,为出家之人,八十五岁病故,葬于北京房山崇各庄,现有墓塔留存。有“政治和尚”,“黑衣宰相”之称。为“北郭十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