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交活动中,我方有时可能处于主动地位,有时则可能处于被动位置。在被动情况下接受对方的提问、质疑时,如何回答、表态就成为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误解、泄密或其他不良的后果。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表态。但是,直接拒绝是失礼的、不当的,正确的办法应该是:既要避开表态,同时又不能有损对方的面子,破坏双方交谈的气氛,还要在国际公众面前树立起良好的个人形象和国家形象。常见的避开表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话题转移法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中东战争中,基辛格率领美国代表团前往埃及与总统萨达特进行和平谈判。会谈一开始,萨达特说了几句寒喧话以后,就让基辛格看一个埃及——以色列脱离接触计划。然后,萨达特吸了一口烟,征求基辛格的意见,要他表态。
根据这个计划,以色列将撤离西奈地区2/3的地面,这是难以办到的。因为,要说服以色列在苏伊土运河西岸后撤几千米都很困难,所以更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诱使以色列做这么大的后撤;再说,要以色列这样做,埃及的交换条件又是什么呢?萨达特在这个问题上又含糊其辞。所以,基辛格不能明确表示同意这个计划。但是,会谈刚刚开始,并且美、埃自战争以来这才刚刚开始接触,这时表态拒绝这个计划是不明智的。那么,能不能表态说“让我们就交换条件谈谈吧”?也不行!在双方没有任何基础的时候来谈这个让各方都难以让步的棘手问题,也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回避这个问题,避免表态。这时,基辛格就使用了话题转移法。基辛格说道:“在我们谈论手头的事务以前,可否请总统告诉我,你是怎样设法在10月6日那天如此成功地发动了那次令人目瞪口呆的突然袭击的?那是个转折点,我们现在所做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个转折点的必然结果。”
萨达特眯着眼睛,又吸了一口烟,他微笑了。于是他放弃了要基辛格表态的要求,而是应基辛格的要求讲述起来。基辛格之所以能成功地避免表态,是因为他采用尊重对方的方法来转移话题。基辛格主动问起那件事是恭维萨达特,确立他的谈判地位,证明他不是站在软弱的地位上来进行这次谈判的,他不是一个低声下气的人,他已为埃及取得了谈判的权利。总而言之,他恢复了埃及的荣誉和自尊心。
2.玩笑回避法
在埃及和美国的会谈结束之后,萨达特和基辛格两人共同会见了记者。二名记者问萨达特:“总统先生,美国是不是从现在起不再给以色列空运军用物资了?”
“你这个问题应当向基辛格博士提出。”萨达特回答道。虽然此时他已十分清楚地知道空运即将结束,但他还是对此问题进行了回避。
基辛格立即说:“幸亏我没有听见这个记者问的是什么问题。”
对于空运是否即将停止这个敏感和机密问题,双方都进行了回避,萨达特用的是转移视线,而基辛格用的则是“打哈哈”,即说笑回避。
3.废话回避法
1%5年9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在北京举行建落千丈国以来首次记者招待会,有近300名中外记者参加。席间,日本记者问到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情况,并具体询问何时爆炸第3颗原子弹。对于这种问题,当然要回避,可陈毅却没有讲“无可奉告”等套话,而是风趣地说道:
“中国爆炸了两颗原子弹,我知道,你也知道;第3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请你等着看公报好了。”
全场哄堂大笑。中国爆炸两颗原子弹,当然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何时爆炸第3颗原子弹,记者当然会注意看公报。问题是记者此时就想知道,可是陈毅就是这样故意说些近乎“废话”的话,既回避了敏感问题,又表现出机智与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