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孩子和父母的关系现状
①据有关问卷调查显示,许多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有的严厉过度,有的溺爱有加。只追求高分,物质上给予满足。据调查80%以上的孩子(中小学生)对父母有意见,50%的孩子对父母产生了抵触情绪。物质上的满足并不等于对孩子的全部的爱,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父母同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孩子真正喜欢的是既像师长又像朋友可以倾心交谈的父母。
父母与孩子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有两种:一种过于严厉,一种过于溺爱。过于严厉的,父母与子女容易产生隔膜。孩子见到家长(尤其是父亲)毕恭毕敬,问一句答一句,不问不说;叫他立则立,叫他坐就坐。天真浪漫的孩子,此时如同木鸡一般。表面上循规蹈矩,离开父母的视线,无法无天,尤其难管教。这样的父母与子女关系,显然孩子不愿对家长说心里话。家长不了解孩子,教育方式难以适合孩子的实际,这样的父母常常是怕孩子轻视自己,不尊重自己,结果呢,事与愿违。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孩子的过于溺爱。孩子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想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孩子弄坏了东西,还在一边叫好。孩子与小朋友发生了争执,明知道是自己的小孩的错,但怕孩子不高兴也不批评。如果自己的孩子吃亏,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齐上阵。孩子感觉自己是“小皇帝”,有恃无恐。后来发展到孩子对家长也无理,甚至对祖父母、外祖父母也敢说脏话,甚至谩骂长辈。到了这种地步父母还是舍不得管教,以为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就自然而然变得有礼貌,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溺爱孩子的父母亲,也是怕孩子不尊重自己,怕孩子轻视自己。岂知,真理多走了一小步就会变成为谬误。爱,无疑能得到孩子的尊重。但爱多走了一步就成了溺爱,该坚持的也不坚持,该制止的也不制止,该批评的也不批评。那样孩子只会轻视自己的父母,也会更不尊重自己的父母。
一个称职的家长,就要善于扮演多种角色,可以是严父、可以是慈母;可以是良师,也可以是益友;可以是生理保健医生,也可以是心理医生;可以是图书管理员,也可以是教练员。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扮演的角色越多,与孩子的感情越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就越高大。成功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个家长自我提高的过程。
②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具有独立人格、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要求和希望。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为父母者,不但要“养”,还要“教”,更要“育”,但父母的教育能力、时间都是有限的,教育孩子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
引导孩子把学习当成享受
人的享受观不同,于是便成长为不同类型的人。所以,需要家长引导孩子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孩子的学习享受观一旦形成,在今后的学习中才能不怕苦、不怕累,变苦学为乐学。
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竞争能促进个人的发展,竞争促进社会的进步。如果一个班的每一个同学都不甘人后,将促进集体的进步,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加强孩子的素质教育,使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合作精神和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要从小教育孩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己之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对于别人的帮助要铭记在心,学会感谢别人,让孩子从小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培养孩子广泛的爱好和兴趣
除了正常的学习外,孩子还应该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这样,孩子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注意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做孩子的好朋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好朋友帮她明辨是非,排忧解难。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在孩子遇到难题时,特别是孩子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对人生产生困惑时,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孩子一生的朋友,陪伴她的成长。
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举措
首先积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及各项规定,如每天早上及时提醒孩子注意各项佩戴事项,严格按照学校规定在接送孩子时不在校门口调头停车,做孩子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榜样。另外要经常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虚心听取老师对家庭配合教育问题的意见和要求,并在家庭中配合落实。平时,孩子在家里发生的问题,也要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交换意见,以便学校、家庭配合教育。再是配合学校,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经常教育孩子时时处处要为班集体着想,为学校着想。如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积极打扫卫生,集合时,做到快、齐、静等等。积极支持学校的教育活动,密切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在孩子在运动会中没有为班级取得很好成绩时,孩子伤心时就正面进行引导,教育孩子不要气馁,寻找原因,使孩子有信心在下次的各项活动中,为班级争取荣誉。
同时家长要积极参加每一次家长会,并认真做好记录,客观分析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耐心与孩子交流、探讨,督促孩子改进不足。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争取做合格的家长,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2)怎样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过于严厉,孩子会产生恐惧心理;如果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会养成不良习惯,这两种类型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父母应该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做孩子玩时的伙伴。父母要经常陪孩子玩耍,孩子才不会排斥父母在他们的心门之外。例如:跳绳、画画、跑步、唱歌、背诵诗歌等等。这样一方面加强了亲子感情,另一方面为孩子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渐渐长大,个性发展日趋成熟,更需要精神粮食,家长要经常和孩子在一起聊天,谈周围的人和事,谈理想,谈未来,在谈话中渗透思想教育。
做孩子学习上的帮手。经常和孩子探讨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帮助孩子解决他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孩子的良师。
大多数的孩子成长到某一个阶段,会喜欢和同学在一起,而对父母、师长的说教感到不耐烦。道理很简单,同龄的孩子说话简单易懂,不会讲些大道理;而老师、父母总是喜欢说些指责他们的话,所以无形的压力一天比一天重,以后也就敬而远之了!
②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不是一件难事。试着用他们能懂的简单道理,教他们明辨是非就对了。孩子的理解力有限,所以,我们平日可以多接触“心理学”这门学问,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想法,以他能接受的方式告诉他。
下面有几个要领不妨一试!
以委婉的方式取得认同:孩子回来,如果有异于平时的举动,这时,父母可以间接方式询问,让孩子说出心事。倘若孩子不肯说,不妨写便条、书信婉转了解,避免正面冲突、动不动就责备孩子。等了解情况后,再表达你的看法。有时可以引述过去的经验,或对他说:“我了解你的心情。”这样做才能使他认同你的看法、想法。
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接纳孩子:孩子有时会和父母亲商量,希望同意让他参加某些活动。这时父母要放下架子,和孩子站在对等的立场,为他解决问题,千万不要以强制的手段,或断然拒绝,毫不考虑他的感受。要知道:孩子也有自尊心,希望你接纳他的看法和想法。
让孩子明确地知道你的想法:看到孩子做错了一件事,或听到孩子说错一句话,父母通常会生气地斥责。但是,这样的效果反而不好。倘若你改变口气,对孩子说:“听着,只要给我三分钟就可以了。”“我只需一分钟,好吗?”撤除他的防卫线,然后告诉他:“如果你可以不要……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刚刚讲的那句话……你不会让我失望,对不对?”尊重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孩子会感觉到他被期待、被尊重,也会下定决心改正偏差行为。当然,如果对于不当行为,做父母的不加以阻止,那么孩子会以为你们默许,也会不断犯错,毫不悔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