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使孩子真正具有自控力
实践表明:人学会自我控制,就是学会自立,自立的必备条件是生活自理。生活自理越早的孩子,心理素质就好。
①鲁迅先生说过:“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便是人类的一员。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教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该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如今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独生子女大多娇惯、溺爱,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总是尽量满足,时间长了,孩子在十分舒适、顺利的环境里生活惯了,就会意志情感脆弱,自控力差,生活不能自理,没有自立意识,一旦欲望不能及时满足,就会心理失衡,同时还生出了许多不良行为。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时,父母必须狠心一点。因此,父母为孩子建立一套正确、合理的行为规则,让其从小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会遵守一些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规则的掌握决定于孩子是否学会了自我控制,即孩子认识到规则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规则,而且乐于遵守规则。家长不应该围着孩子,要解放孩子,培养孩子从小成为自立的人。
据美国心理学家最新研究表明:自控力强的孩子,到了初、高中阶段其学习成绩高于相同智商孩子20%左右。
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早在50年前针对父母对孩子照料过度的现象,就语重心长地奉劝年轻的父母们:“做母亲最好只有一只手。”父母总是以为自己的孩子处于危险的边缘,因而处处指导孩子,以至于孩子时时期待这种照料。父母越是帮助,孩子就充满依附思想,越怀疑自己的能力。
当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时,需要给以照料,做父母的也有这种责任和义务。可是,父母必须明白照料孩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适幸福,更重要的是在照料过程中教孩子逐步学会劳动,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许多父母都认为是小事,这是完全不对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关系到孩子生活是否舒适,也关系到孩子有没有自信心。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会做,都难不住,其将来学习和工作都会富有成效;而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事事都不会做,处处怕困难,这样的孩子不仅将来会受到许多磨难,还会逐步滋长自卑心理,以至在学习和工作上觉得处处不如人。生活自理是孩子将来独立面对社会的必备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要使孩子真正具有自控力,继而具有自立精神。父母应做到既不能过分溺爱他们,也不能突然把孩子“推入”自立状态;既不能过分控制孩子,也不能给他们无限的自由。要让孩子看到能力,充满信心,要随着孩子的发育和成熟逐渐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这种氛围中,孩子就会充满自信地、急切地渴望长大,越来越多地依靠自己。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不能照料自己的生活,相反,要是父母把毫无心理准备的孩子突然推向自立,就有可能使孩子丧失信心,而回到早期的依附状态。在孩子对承担某些义务有一定准备的条件下,通过承担义务,会使孩子的自立精神十分顺利地发展起来。
父母过分控制孩子与过分照料孩子一样,会使孩子不能依靠自己,也没有自控力。如果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反对孩子一切富于冒险的活动,就妨碍孩子学会自主。同时,父母不让孩子独立思考,或者不能让孩子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按自己的决定行动,那么后来再发现孩子有成长中的障碍,就不足为奇!
过分控制孩子相反的一个极端就是过分放纵孩子,让其在一切事情上自行其事,这与过分控制孩子一样,是错误的教育方法。过分放纵的孩子,极不顺从,惹是生非、固执、难以管束;过分控制的孩子忧虑、过分自我意识、逆来顺受、害羞腼腆,缺乏主动性,这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都不利。只有父母恰到好处的教育方式,才能使真正自控的孩子富于独立性、机敏性,富于创造精神,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
旧式的、严厉的纪律及教育方式,能够造就规范的孩子;现代先进的教育方式能够造就具有独立精神、充满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孩子。
爱和自立会造就孩子幸福的童年,并为他们未来的幸福铺平道路。从小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状态,是一种智能投资,为孩子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心理行为基础,使孩子有毅力、有耐心去学习、工作和为人处事,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②家长该如何矫正孩子的坏习惯
许多家长为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大伤脑筋,尤其对独生子女常见的任性、乱发脾气等毛病无可奈何。
家长为孩子建立一套行为规则,让他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遵守一些规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规则的掌握决定于孩子是否学会了内部的自我控制,即孩子要认识到规则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规则。而且要乐于去遵守规则。然而,如何让孩子多学会内部的自我控制,习惯于遵守规则,矫正其不良行为呢?下面几种方法家长们可以试试:
自然后果惩罚
先给孩子讲明规则以及违反规则的后果,如果孩子不听,不妨由他去,然后让他品尝由自己行为带来的苦果。只要不太严重,不必心疼他,这样可以使孩子真正明白规则的意义。
作暂时让步
当孩子要去玩耍妈妈却要他洗脚时,他不愿意听妈妈的话,硬要出去玩,这时妈妈可以采取暂时让步的方法,以调和的口气说:“玩一会儿吧,不要太长。水不烫了再洗脚吧!”接着给他讲爱清洁讲卫生的小白兔的故事,使孩子领会“小白兔真乖”的道理而受到启发。
故意不理睬
对有些孩子,道理讲清以后,如果他们还是无理取闹,不必喋喋不休地去重复,重复越多,成人的话越没分量。这时,就可以装作没看见,做你正在做的事。孩子看见没人理他了,闹腾起来也就没劲了;不过,这种方法切忌半途而废。
“冷处理”
对于已养成坏脾气的孩子,在发作时,成人跟他讲任何道理他都听不进去。这时,成人可以及时将他带离现场。带到一个比较清静的地方,然后态度坚决地告诉他:必须在这儿坐5分钟。待他情绪平静下来时,再讲道理。
让孩子自己选择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是由于父母过于专制,过多限制了他的自由造成的,因此,可以经常提供机会,让孩子自己选择,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休息日,是跟爸爸妈妈上公园,还是同小伙伴去玩,由孩子自己作主。
结交小朋友
孩子上幼儿园结交小朋友是一方面,回家之后还应该与邻居小孩交朋友,不能一回家就把孩子关在门内,这样可培养孩子的群体观念,减少撒娇和任性。
培养羞愧意识
如带孩子到亲友家里作客,客人尚未到齐,孩子看到刚上桌的菜肴,就想伸手去抓菜吃。这时,家长不必马上制止,可以讲个小故事,使他有一点“不应该这样馋”的羞愧心理,再教育他应该怎样做。孩子在羞愧心理引导下,可以自觉控制不当行为。
真诚地称赞
如果你希望孩子养成某种好习惯,那么,要留心观察,只要孩子在这方面有一点点进步,就真诚地称赞他、夸奖他,或者抱一抱、亲一亲,要知道,称赞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
(2)教会孩子自控
①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自控
父母要用心发挥孩子的自觉性,从内心彻底接受自我控制这个观念,才能达到以自我控制为乐,才能真正做到控制自我的一言一行。特别是走入社会以后,父母也不能总跟着孩子监督他,关键是孩子能发挥自觉性,才能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规矩。
父母要做好控制自我的榜样。父母不要表现出沉溺于自己的欲望之中,比如父亲不要星期天总是坐在沙发上看球赛;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等。
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评价自己。让孩子用那些交给他的“可、否”观念来评判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样他就会自觉以此来约束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让孩子知道控制自我是成熟的标志。能够很容易就控制自我、阻止自己犯错误的人才是一个成熟的人,孔子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让孩子学会着眼于远大的目标。不能自我控制的人通常是着迷于眼前利益,有一个远大的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在心中,就能让孩子轻而易举地克制住自己。
培养孩子坚定的意志。要让孩子坚定正确的立场,不要动不动就轻易在花花世界里失去自我,要学会抵制外界的诱惑。
培养孩子温和的性格。教会孩子做事不要只想自己,要从他人的角度考虑自己做得是否适当,如别人对自己这么做能不能接受,温和地对待周围的人,在他任性、专横跋扈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批评他。
让孩子学会忍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人主要的表现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容易激动发怒,会给别人造成不好的印象,损伤自己的人际关系。所以要让孩子学会忍耐,不要轻易流露出自己的情绪,激动的时候让他在心中默数“一、二、三”,再问自己是否应该爆发。
让孩子学会冷静分析。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要让他学会先分析各个方面丝丝缕缕的利害关系,再做出自己的决定,让孩子保持冷静的状态,遇事不要慌慌张张。
②五种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的方法
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五种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的方法,父母们使用这五种方法,就可以帮助孩子把不恰当的冲动转换为自我调节。
通过情境管理保护孩子不受自己冲动的影响,例如,当孩子在家里看到一些物品,忍不住想要拿,而这些物品又不适合孩子玩耍时,父母要设法把这些东西放好,不让孩子拿到。
对于还并不具备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例如,在孩子情感爆发时进行安慰或劝说。“停止、镇定下来”、“保持自我控制”、“做一次深呼吸”,以及“看起来你马上就要失控了,你应该怎么正确地处理这件事呢?”
传授一些正确的处理技巧。比如通过转移儿童的注意力,使儿童的欲望延迟满足;在家庭中写下一些自我控制的座右铭,经常与孩子一起讨论;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些自我控制的家庭规则,也包括对父母提出的自我控制的要求;教孩子通过腹部呼吸来进行自我控制等。
帮助孩子预期他们行为的后果,用孩子能够听明白的温柔的语言,告诉他们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如果你做出那些有害的选择,那会发生什么后果呢?”“这样做是对还是错?”“有人会受到伤害吗?”“我会惹出麻烦来吗?”
进行自我控制的模拟。例如,在家庭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让儿童从小在父母的有意识培养下,逐步学会适度的自我控制,为道德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