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欧洲旅游,无论到哪个历史名城,都能看到我神往已久的雕塑名作,如巴黎的《维纳斯》和《展开双翼的胜利女神》、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大卫》……观赏这些经典的艺术珍品,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在已被人誉为雕塑之城的挪威首都奥斯陆,更有一座令人流连忘返的雕塑公园,它不仅给我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而且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久久难以忘怀。
这座雕塑公园位于奥斯陆的西北角,占地八十公顷。园内繁花似锦,绿茵如毯,小溪淙淙,喷泉潺潺,到处矗立着造型优美、婀娜多姿的雕塑,真可谓美不胜收,夺人眼球。最令人称奇的是,公园内的一百九十二座雕塑,总计六百五十个人物塑像,均出自一人之手。他名叫古斯塔夫·维格兰,生于1869年,是个木匠的儿子。他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曾到法国和瑞典学过雕塑艺术,后来成为20世纪最杰出的雕塑家之一。1910年,他向政府提出:“给我一片绿地,我让它闻名世界。”政府满足了他的请求,把弗罗格纳公园交给了他,让他在这块美丽的绿地上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他毕生的艺术梦想。他用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以非凡的毅力和卓越的才艺,终于完成了他以“人生”为主题的这一旷世杰作。从此,人们就把弗罗格纳公园改称为维格兰人生公园。
世界各国,包括我国的首都北京,都有雕塑公园,但以一位雕塑家命名的雕塑公园,恐怕至今只有维格兰人生公园。有意味的是,维格兰对公园内的所有作品,皆无只字说明,因此,凝聚着他三十年心血的由铜、铁和花岗石制成的六百五十个雕像,给观众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从布局上看,后人把这些雕塑分为四组:生命之桥、生命之树、生命之柱、生命之环。一进公园,就先过生命之桥。这是一座又宽又平的石桥,石桥两边的护栏上,安放着反映日常生活的五十八座造型极其生动的青铜雕像,体魄雄健的男子、风姿绰约的少女和纯真无邪的儿童组成了大组群雕。其中,大都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双人组合:兄弟携手、姐妹共舞、情侣相伴、母女偎依、祖孙嬉戏……充满着天伦之乐。但在一处不显眼的地方,却突然冒出一尊怒目圆睁的小男孩的雕像,他双拳紧握,仿佛是面对着一个杀人的恶魔,一跺脚,发出一声怒吼。也许人们从未见过有如此表情的雕像,所以他特别引人注目,一只小拳头已被游人摸得锃亮。面对着他,我忽然想到,无论是谁,在人生的旅途中留影时,摄影者总要好意地提醒一句:“笑一笑!”至于众人合影时为显露笑容而齐声喊“茄子”的场景也随处可见。显然,这尊《愤怒的小孩》,有违于人们惯常的审美情趣。但细一琢磨,维格兰特意创作了《愤怒的小孩》,想必是要提醒人们,世界上既有真、善、美,又有假、丑、恶。为此,人生在世,既要懂得爱,又要懂得恨,从小就得学会爱憎分明。常言说“愤怒出待人”,像维格兰这样才艺超群的雕塑家的诞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过桥往北走,就是生命之树群雕。场地的设计是一个方形水池,中间是一座喷泉。喷泉四壁的浮雕,从婴儿出世开始,经过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直至死亡,反映出人生的全过程。水池的四周,有多具青铜雕像,但人体都被放置在一棵棵青铜树下。围着水池看一圈,就会发现四角树枝里的人物,也是一个生老病死的循环:天真活泼的孩童,激情奔放的青年,吃苦耐劳的壮年,身弱体衰的老年,组成了人生之旅的四季图画。我想,维格兰之所以选择青铜来塑造这组群像,其艺术用意,就是要以此来象征人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生命之树常青这一自然规律吧?
第三组群雕是生命之柱。基座像个圆形祭坛,巍然矗立在坛心的生死柱,乍看像是中国的华表,无论艺术技巧,还是思想内涵,都堪称园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它是维格兰花费了十四年的心血雕成的。这直径为三米五的花岗岩石柱高达十七米三,周围上下刻有一百二十一个裸体男女浮雕,层层叠摞,盘旋而上,展现出世人不满于人间生活而向“天堂”奋力攀登时相互倾轧或相互扶掖的一幕活剧。其中,既有不幸夭折的婴儿、愤世嫉俗的青年,又有披头散发的怨妇、骨瘦如柴的老翁……瞻仰这根生死柱,人世的艰难险阻尽收眼底,我不禁发出唏嘘之声:追寻理想天堂的路,是多么陡峭崎岖啊!
生死柱下,圆坛的每一层都环绕着十八组花岗石雕像。我置身于雕像群中,仿佛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实体,似曾相识,不禁联想到自己的一个个至爱亲朋。其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那尊《做牛马的母亲》:跪着的母亲双手撑地,背上骑着两个神情轻松快活的孩子,男孩手中拽着的一根缰绳,紧勒母亲的口,使承受着重压的母亲有苦难言,一脸凝重与痛楚……谁都有母亲,但长大之后,并不是人人都懂得报答伟大的母爱。面对《做牛马的母亲》,凡有良知的游客,岂能无动于衷呢?再有,背靠背的一组夫妻雕像,也给我以巨大的视觉冲击,我与妻子在他俩身旁伫立良久,感到他俩就是我俩的化身,在人生道路上几十年相濡以沫,互为依靠,走到这里,很有些累了,坐下来小憩,一个在回顾来路,一个则在畅想未来……就在这组耐人寻味的夫妻雕像前,我和妻子特意模仿他俩的姿势,留了一张颇有纪念意义的合影。总之,环绕圆坛观赏了一圈又一圈,我几乎忘记了自己是到此旅游,而是像一个虔诚的学生走进人生的课堂,在认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活该如何活得清清白白、万种风情,死又该怎样死得坦坦荡荡、一无挂牵?……
公园的最后一组雕塑是生命之环。这是由四个人体结成的一个环,放在一个花岗石基座上。这里地势较高,可以眺望维格兰人生公园的全景。此处回望,生命之柱赫然耸立。显然,生命的环与柱,是象征生命的本源。而在我看来,维格兰精心雕塑的这个生命之环,不只是这由四个乐章组成的人生交响的休止符,而且也是为他的艺术创作生涯所画下的一个圆满的句号,令人叹为观止。
也不知是何原因,那天到维格兰人生公园游览,导游领我们进的不是正门,进园后的线路是以生命之环为起点,途经生命之柱、生命之树,到生命之桥。好在园内有一条长达八百五十米的中轴线,正门、石桥、喷泉、圆坛和生死柱都位于中轴线上,雕像、浮雕分列两侧,左右对称。其布局犹如北京的故宫、天坛,游人无论是先进南门还是北门,沿中轴线参观,都不会遗漏景物。正因为那天我出的是公园的正门,所以在临出门前才看到古斯塔夫·维格兰的青铜雕像,他站立在园门的右边,一手握锤,一手执凿,神情凝重,仿佛正在构思又一具揭示人生真谛的作品。他虽已在1943年离开人世,但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雕塑公园全年无休、免费开放,延续着他艺术生命的六百五十尊雕像,将和纷至沓来的一代又一代观众,默默探讨一个谁都必须真诚面对的话题:人生!
2007年2月28日
生命之环
生命之柱
生命之树
生命之桥上的雕塑
生命之柱下有十八组花岗石雕像
做牛马的母亲
孩子是爱情的结晶
模 仿
维格兰青铜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