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有了这样一次信任危机,老曹的声誉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培训机构请他去讲课的频次大不如从前,在讲台上被一些调皮捣蛋的学员当面质问搞得尴尬难解的场景也时有发生,而老曹最沮丧的是原本制订的让一天三万授课费,变为五万,再变为八万的三年宏伟发展计划不得不暂时束之高阁了。
结婚之后的阿漆依然做图书,金姐照旧经营她的棋牌台球俱乐部,夫妻俩各干各的比翼齐飞。
解除了生存上的后顾之忧,阿漆一心一意谋求发展。金姐表示愿意成为他坚强的后盾,鼓励说,男人嘛,就应该做大事创大业。你可以不赚钱,小亏小赔也没事。
好的。阿漆信誓旦旦地说。
金姐的鼓励和金姐划出的底线,是阿漆最需要的精神支柱。阿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何尝不希望做大做强?如果说赶超石大兴他目前还不是特有底气,但一年做下来比金姐赚得多,哪怕多一点点,这口气却是必须要争的。阿漆不想让人背后说三道四。
可是,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励志类图书经过这么多年的你抄我我抄你,已经被大家做烂了,很难再聚集起人气,走上了一条穷途末路。阿漆如今咬着牙也仅仅只能开印一万二千册。二渠道图书市场完全倾向了买方一边,回款越来越困难,批发商想给就给,不想给理都不理你。你还不能跟他急,一急他先嚷嚷着跟你退书清账。逻辑上讲,你把书免费给批发商代销,卖完之后再把钱给你,好像是批发商亏欠你似的,其实批发商根本不领你的情,他还嫌你的书占了他门店的地方。假如批发门店最佳的摆放数量是一百本书,1996年阿漆刚入道那会儿,批发商只能拿到五十至六十本,十年之后,批发商能拿到的新书是八百本一千本,为了解决这问题批发商不得不每隔三四天就撤换一批新书,就是说,相当一批新书连上货架的机会都难以获得,你说是你牛还是他牛?
当年阿漆都没真正做起来,这会儿再去发狠拼命,显然不是时候。有没有可能?当然有,但希望太渺茫,除非改弦易辙,独辟蹊径。可在一个大趋势下滑的行业里,那不是阿漆能做到的事情。
随着网络的兴起以及大资本的进人,纸质图书从2008年之后,正式走上了衰退之路,励志类图书首当其冲成为了重灾区。苦苦折腾了两年之后的阿漆,开机印数反而下降到八千册。这是一个临界点,它说明阿漆的图书生意已经做得没意思了,再往下就该赔钱了。
2009年,最早一批无力为继的小书商被迫退出图书出版行业,阿漆不幸加人了其中。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一轮经济高速发展的周期也步人了尾声,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寻找和酝酿之中。石大兴的危机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由于网络的普及与兴起,纸质图书受到了革命性的冲击,石大兴赖以生存的民营销售渠道出现了问题,销量呈逐级下滑之势,另外一方面受通胀的影响,生产与人力成本大幅上升,这样便从两头挤压了图书出版的利润空间。如果说之前做得比较好的话,一本书能赚六块钱,如今则只能赚两块三块,于是,为了维持经营的规模和利润,一些有实力的出版商便一窝蜂似的开始增加品种数量,原来一年做三十个品种的,现在一年做五十、六十个,几乎都翻着倍往上冲,一时间,图书出版业品种大增,呈现出一种充满血腥味的虚假繁荣。实力不济的小书商,则只能雪上加霜束手无策,阿漆便是在这一轮疯狂的扩张中被甩出去的。
面对无序的激烈竞争,石大兴保持着一份自己的冷静。他向来不看好以规模取胜的野蛮经营模式,认为那种做法不适合图书。假如之前做得不好是因为规模太小,那么翻一倍甚至翻两倍之后,依然还是小,你的参照物只是你自己,这说明不了问题。石大兴认为此次由网络引发的出版业危机是深刻的,也是不可逆转的,出版业面临着一次大洗牌,传统粗放的经营模式将受到颠覆性打击。按照石大兴的逻辑与理解,在这种时候不改变方式,而是采取盲目上规模的做法,无异于自杀,很可能把以前的利润全搭进去。
但危机已经出现,接下去会怎么样发展,石大兴不知道,也看不清楚。他选择了以静制动、量入为出的保守防御策略,等待洗牌之后的局势明朗。他相信出版行业没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现行的经营方式。
一直做得平稳顺畅的生意如今飘摇不定,危机四伏,前途未卜,石大兴甚是焦虑,常常彻夜难眠。他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起伏变动,大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恐惧与不安。
这一年,距离石大兴研究生毕业接触图书出版业有十二年,从他正式成为出版商算起,也有七年多了。按照彼得原理,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爬不完的梯子,由不胜任到胜任,再到不胜任,其间的跨度通常为五到七年。人们常说的“七年之痒”,其内在逻辑也在此。
如此说来,石大兴的危机在这个时候出现,看来是顺理成章不奇怪。
相比阿漆,石大兴的综合实力更强,规模更大,图书的品质更好,而且有一定的市场品牌累积效应,因此,阿漆出局的时候石大兴受到的冲击并不大。到这个时候,石大兴的内心还是自信的,依然认为自己是图书出版核心竞争力的拥有者,打拼这么多年之后,如今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还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要想真正淘汰他,不是那么容易的。
但后面发生的事情却证明了石大兴之前的许多判断未必都准确,商场上,真正的话语权永远属于资本拥有者。从这个角度来说,石大兴和阿漆一样,都属于小出版商。
然后,国家出版政策放开,********改制,更为剧烈的动荡接踵而至。许多财团和民营资本进人出版业,纷纷抢购和兼并大型民营********,石大兴因为规模较小,未能进人他们的视线。
看着那些在书刊界曾经大名鼎鼎受人尊敬的文化公司,一个个神神秘秘削尖了脑袋把自己送与他人收购与兼并,石大兴看不懂究竟是玩些什么,却从中感到了几分失落。他想起了销声匿迹的兰书商,难道兰书商的经营思路才是正道?如果他没出问题,而是按计划一直发展下来,那现在就应该是最热门最抢手的香摸摸了。
小莫成了首批幸运儿,率先被整体收购,他虽然起步较晚,却做得非常成功,在青春文艺类图书当中影响很大。小莫他哥,也就是始终看不起小莫的莫老板,反倒越做越不行。据说小莫谈收购时,已经到了苟延残喘地步的莫老板曾捣鼓小莫把两人的公司合一块都算上,可小莫没理他,而是用当年他经常教训小莫的话回敬道, 自己的路自己走。危难时刻,见小莫竟然顺风车也不让自己搭,莫老板抬手就是一巴掌。从此两兄弟分道扬镰,井水不犯河水,回老家见父母都有意把时间错开。
老曹曾经自我评价说如果他没出息,于情于理都讲不过去,对此石大兴不是十分认同;但是,如果说能够把阿漆给玩了的人这年头一定能混出名堂,那石大兴是认可的。当年石大兴就感觉出小莫是个能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后浪,几年之后,果不其然。
石大兴看好小莫,小莫也欣赏石大兴,两人关系友好,始终保持着联系。经小莫的大力举荐,一家计划打造网络阅读与图书出版一条龙商业新航母的民营资本找到了石大兴,洽谈收购“顺势”文化公司一事。
条件很简单,整体收购“顺势”文化公司图书出版一块的业务,包括石大兴本人和手下的团队,包括公司现有资产和所有的外欠款。收购之后,公司另外更名,作为总公司的下属分公司之一,由对方出资,石大兴继续率领团队做图书,扩充队伍,加大规模。前三年的投资分别不得低于三千万、五千万、八千万,多多益善,能达到四、五个亿最好。石大兴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资金变成图书投放市场,而且必须保证不亏损。总公司的目标是把蛋糕做大,然后在大陆A股,或者港交所或者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