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曹没想清楚,石大兴却想得明明白白。
六部口才演讲的稿子,大致上涵盖了口才演讲的所有内容,石大兴有意从六个方面去进行编写,最终通过市场的销售状况,检测市场认可的究竟是哪种角度?哪种类型稿子?市场上买图书的读者或者说主要购买对象,是些什么样的群体?他们的兴趣、 口味如何?这些东西在AAAA公司,显然只有石大兴一个人能感觉得到。
口才演讲是图书中的一个类别,能够相对完整地搞清楚这个类别在市场上的基本情况,石大兴相信其他类别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意味着自己完成了作为一个编辑对市场的初级摸索过程,表示你已经上路了,至于今后的造化,那就要看个人的修行了。
和李莉一样,他们的水平是早已具备的,李莉等待的是出国留学的费用,石大兴等待的是摸到市场的门槛。既然觉得已经有感觉了,石大兴当然就得开始考虑自己的下一步。
下一步最大的问题无疑是启动资金。时过境迁,没有一定的启动资金,如今想进人图书出版行业是不可能了,但是,倘若再等下去,以后对启动资金的要求只能越来越高,这就标志着石大兴指望赚工资从而攒够启动资金的创业之路实际上已经堵死了。
靠自己不行,那就只有借助别人的力量。放眼望过去,唯一能够考虑的对象只有老曹。但石大兴很快就否定了这种念头。首先,老曹匪气太重,劣习太多,性格太独,为不可共事之人;其次,老曹和孙军合作的前车之鉴摆在那了, 自己做不来,上去一个回合都顶不住;其次,就算自己愿意,如今春风得意赚了钱的老曹也不会选择这种方式,他看不懂合作的价值所在,更做不到和一个员工去合作。
有没有可能通过为老曹服务而赚下自己需要的资金呢?可能性应该极小,在老曹的概念中,一个员工就不可能有那么大的价值。
只能先离开AAAA公司再说。离开之前,不管有没有希望,如果老曹愿意谈, 自己就说说试试。此路不通,再想别的法子。
三天后,老曹约石大兴正式谈话。
老曹开门见山,我不能让你走,AAAA公司也不能没有你。你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你有什么要求,也尽管说。
董事长这么抬举我,真是叫我不好意思。想法嘛当然是有的,只是我有点说不出口。
说,没关系,你随便说。
我觉得我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我想你就是因为这个。这问题好商量,根据你的能力,我可以提高你的基本工资标准。
我不要你的基本工资。
……不要基本工资?那你要什么?
我要提成。
……你想好了怎么提成吗?
想好了。我给你策划编辑的稿子,如果发行在一万册以内,我一分钱不要。超出一万册,每册我提成五毛,如果超出三万册,每册我提成一块。这是石大兴想好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石大兴估计帮助老曹卖出一百万册的图书,就能赚出自己需要的启动资金。而已经做出来的六本书,如果不出意外,总数应该就能突破一百万册。当然,已经做出的六本书,事先没有约定,也就不能计算在内。
……究竟卖出多少,这个不好统计呀。
按开机数计算。正规出版社一般作者通常拿版税的7%到10%,比我刚才说的标准要高得多。
正规出版社不是卖不过我们吗?另外,我们对稿子的要求也低。
是。
老曹在心里默算了一下,说,你的要求太高了,我不能接受。
没关系,我说我的想法,你有权不接受。
……你觉得我们还有谈判的余地吗?比如,提两毛和四毛。老曹很不高兴,但他还想再争取一下。
石大兴也默算了一下,以一本书定价三十元计算,提两毛相当于0.67%,提四毛相当于1.33%,那太低了!不能接受。石大兴说,我的想法你有权利不接受。
嘿嘿!老曹阴险地笑了笑,按照你的算法,就不是你给我打工了。
石大兴没吭声。他后悔了。他意识到自己太天真了。老曹这是准备攻击他了。
你在我这里把翅膀练硬了,就反过来要挟起我来了!
……董事长,我可以走了吗?
老曹被一种莫名的情绪给顶住了。石大兴的离职对他是一种打击和伤害,令他很心痛,如果是别人挖石大兴,那老曹绝对是要找人家玩命的,但现在是石大兴自己要离职,而且留都留不住,这让他很无奈,很被动,很压抑。
在老曹看来,石大兴也就是个戴着副眼镜的书呆子,是个弱者。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如此不合作,竟然要拆他的台,而且竟然让他如此难受。他觉得自己需要发泄发泄。老曹平生最不能容忍的是别人对他的不尊重,尤其是比他弱的人。
但石大兴不顶撞,不强辩,老曹这口气便有点出不去,他继续挑衅。你看上去斯斯文文像个读书人,我对你那么好,你竟然敢利用我?
……我对你是有贡献的。希望你注意自己在公司的形象。
说完,石大兴转身往外走,没有回头,不给老曹发泄的机会。走出老曹办公室有一段距离之后,他听到里面传出摔东西的声音,那应该是老曹把茶杯给摔碎了。
阿漆风风火火地找到老曹,董事长,石哥不能走,他对公司是有作用的。
老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盯着阿漆问他更关心的问题,你事先知道他要走吗?
阿漆愣了一下,我不知道。
是不是你也准备走?
……我没有呀。
……我要告诉你,你的决定是正确的,跟着我没有错。
阿漆继续说石大兴的问题,董事长,你听我一句,石哥是个难得的人才。
老曹不服软,脖子一昂,如果石大兴离开我就混不下去了,那我应该直接卷铺盖回家。北京这么大,去哪找不到一个编辑?
不是这个意思。大家本来就没什么事,有想法也正常,有话好好谈叹。
……他的想法正常吗?老曹鼓着双眼睛,我看很不正常!
我可以说句实话吗?
你说。
我先表个态度,你给石哥多少,跟我没关系,我绝对不攀比,不让你为难。我是为公司考虑。石哥的要求不过分,都是在行规范围之内的。水涨船高,公司始终拿的是大头,不吃亏。
老曹不便跟阿漆深谈这问题,摆摆手说,不是钱的问题,我不在乎钱。过河拆桥的东西!要走就让他早点滚蛋,留下也只能起副作用。
老曹当然没想到他的过激反应其实完全源于他自己狭隘的自我心理。多年之后,当他扳着手指细数手下的员工时,竟然发现石大兴是他最怀念的人,也是贡献最大的人,而石大兴的离职,也最干干净净、堂堂正正……
1998年新春伊始,石大兴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因为没有启动资金,又借助不到外力,他只能利用自己的特长从小做起,从零起步。
石大兴的创业方式平淡无奇,不仅小,而且俗,说白了就是编稿子卖稿子。这要是搁现在,在北京只要是个编辑,只有拼拼凑凑勉勉强强能完成一部稿子,都能想到这一出。如果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石大兴做的时间非常早,当时在北京像他这种专业卖稿的人不多,组织一帮作者,成立一家组稿公司,批量卖稿的就更少。如果一定还要找区别,那就是石大兴本人的文字水平和市场意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要算相当出色的了。
小归小,俗归俗,结果如何得因人而异,要看你怎么做。
当然,选择组稿公司开始创业,石大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那时的石大兴还不知道组稿公司的巨大潜力,也不清楚组稿公司究竟能赚多少钱,他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隐隐约约感觉到这是一条路子,值得去尝试。十年之后的北京,大大小小各种组稿公司遍地都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石大兴要算他们的先驱师祖,他能从组稿公司中捞取到自己的第一桶金,也就顺理成章了。
首先,办公地址得讲究讲究,要往最有文化的地方去。石大兴想到了北京大学西门的蔚秀园。这蔚秀园的文化底蕴自不必说了,风水宝地,大家都知道,找起来也方便。经多方探寻,还真找到了一个小院,虽然租金有点高,但高有高的道理,石大兴认准了就是它。
虽然是以卖书稿为主要业务的工作室,石大兴觉得还是应该注册一个公司,出于三点考虑,一、正规公司可信度高,也是一种背景。二、公司经营范围尽量扩大,有利于将来业务的延伸,关键是如果做好了,品牌效益能得到延伸。三、以后万一发生纠纷,也可通过正规渠道维权。做生意不可能不出现纠纷,在目睹了AAAA公司一系列的争斗之后,石大兴觉得自己玩不来那套,只能选择正规渠道维权。
石大兴给公司取名为“顺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公司的理念确定为,顺势而为,以势取利。石大兴将理念做成大小不一的装饰品,分别张贴在每个办公室,以造成一种基本的气氛。公司的营业执照也用匾镶嵌悬挂于公司显眼的地方。
关于员工的配置,前期自然是以石大兴为主,招一两名手下就行。将来员工的多与少,视业务量而定。但在员工的选择上,石大兴看好周边几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哪怕是在校学生来兼职也可以。石大兴本人的背景没问题,名牌大学研究生,所以,他要求员工的背景也必须拿得出手。
组稿公司是一种专业性服务公司,卖稿子实际上就是卖背景,在背景问题上一定要把文章做足,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文化味越浓越好。石大兴认为这对公司的形象乃至成败至关重要。
以石大兴手上的一点资金,弄一下办公室,再临时去找客户拿选题回来编,那都是坚持不住的。好在之前利用工作关系和开书会的机会,石大兴已经认识了一些社科类书商,加上已经上市的六本书确实销售不错,他们也有意让石大兴帮他们做语言类书稿。所以,石大兴一出来手头实际上就有活干,这大大缓解了他心理和资金双方面的压力。石大兴只需用原有的资料重新嫁接,驾轻就熟,几天就能完成一本稿子。
因为有在AAAA公司的成功编辑案例,石大兴只能先拿它出来说事,并以此作为拓展业务的切入口。这必然会对老曹市场上在销的图书造成冲击,可事关“顺势”公司的生存问题,石大兴也就无法顾及老曹的利益了。老曹即使再凶狠,即使有过明确警告,也不可能阻止石大兴这么做,何况老曹还没有。
石大兴的逻辑是:只要一本书卖好了,书商就会来要第二本、第三本;只要获得了三、五个书商的认可,“顺势”公司就能生存下来;只要生存下来了,以自己的实力,就一定会有赚钱的那一天;只要赚到了启动资金,石大兴就立马进人图书发行渠道。至于之后再怎么做,石大兴暂时没想那么远。
石大兴认为只有进人商业渠道,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商人,也才有可能真正赚大钱。组稿公司不能算,充其量只能叫作坊或者叫工作室。对于图书出版行业,石大兴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你的策划编辑能力,而自己恰恰就是这种能力的拥有者。从这个角度而言, 自己才是这个行业真正的主人,只要锲而不舍,励精图治,最终一定能凿开一片天地。
石大兴觉得如果到最后连初中都没毕业的老曹、孙军都不能超越,那将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失败!当然,石大兴知道事情不能这么去看,也不能以他们为参照物。关于AAAA文化公司的变迁史,石大兴觉得对自己是一本难得的教科书。从孙青峰到孙军再到老曹,虽然每个人都有明显的短板,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明显的长处和优势,就某种角度而言,他们都属于成功者。时代不同要求不一样,评价的标准也不同。纵观AAAA文化公司发展的三个阶段,不难发现经营的难度在逐渐加大,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看上去是因为利益的争夺而产生更替,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商业形态下的自然淘汰与接力。每一次更替都是因为有更强更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新人出现,每一次更替其实都是一次进步。
商场上所谓的幸运与成功,和个人素质以及所处的时代关系密切,说到底是时代对有胆有识之士的馈赠。进步与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每个人都会有机会,每个人也终将被淘汰,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规律。石大兴深知如果自己想发展,想做强做大,那么,要比较的人,应该是他们之后的对手,是那些以后将出现的高人;而要思考的问题,是行业接下去的要求与格局,包括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包括选题策划的角度与风格……
去AAAA公司打工,石大兴当初的想法是了解文化公司的运作模式,如今,那一块他都用不上,反而是他在编辑方面取得的突破和成功给了他实实在在的帮助,或许这就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说明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想法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
在讲述石大兴创业的故事之前,先说一段石大兴与李莉之间的小插曲。
石大兴跟李莉的交往严格来讲是从李莉借石大兴小平房暂住开始的。之前没故事,或者说之前石大兴仅仅是李莉表演的一位看客而已。
下班之后,石大兴先去宾馆帮助李莉搬行李。李莉没有解释为何住宾馆又为何要借房子,石大兴知趣地什么也没问。把行李搬进小屋后,石大兴拍了拍手,便将两把房门的钥匙交给李莉,说,房东总共给了我两把房门钥匙,你都拿着吧。
干吗给两把?一把就够了。李莉不解。
不是,我、我是说,既然你住这,我就不拿钥匙为好。
李莉明白了,那时他俩的关系还不是太熟,否则李莉就该骂人了。李莉拿过其中一把钥匙,笑着说,算我给你一把行不行?你呀,九头鸟!
石大兴笑笑,他知道这样做有些多余,也有些做作,却还是觉得有必要走个程序,男女之间嘛。
天色已暗,石大兴要回公司去。李莉提议说一起吃完饭再走吧。石大兴说也行,那算我为你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