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有一句话说:天天吃白馍馍,天天过年哩!如今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天天吃肉,天天过年哩。吃团圆饺子。也已是平日最廉价的食物了,这便使一年到头的年夜饭变成了一个名义。但有一个常理,饭是吃不厌的,年总是要过的,万变不离其宗,年夜饭自然就有了点说头。由此想来,被喻为年夜饭的一年一度的春节电视文艺晚会,便在众目睽睽与众口难调之下成了众矢之的。平日被五花八门、绚丽多彩的媒体声像所浸泡,年节的精神大餐已很难伺候挑食的胃口,有仁智之见,有褒贬之别,都是常理中的事。无论如何,年夜饭的制作者们总是尽力而为,倾情奉献。此时回味起来,依然有些余香。
且说陕西台的晚会节目,我是每年都要留意看的。尤其是在客居海南岛时,看陕西台的晚会是寻思因距离而形成的乡土情结。作为精神生活的滋补,或者叫娱乐消费,对于身在异乡的浪人来说,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候,观赏一台家乡的春节晚会,实在是莫大的快慰。中央台的晚会当然是顶尖级的,但从来也未见得无可挑剔。作为补充,地方台的晚会更拥有地域文化的特性,以满足不同欣赏口味的受众的需求。既是年夜饭,南北的差异,城乡的不同,因年龄层次和生存境况及饮食习性所构成的不同口味,便各有千秋了。精神的年夜饭,一样道理,陕西台晚会的地域特性愈显明晰,整体的艺术水准也逼近上乘,其中几个精品节目有一种令人惊讶的艺术感染力。
地域文化不单指地理概念,它含有历史积淀的深度,政治经济文化所辐射的f度,尤其是时代所赋予的与传统相悖又相融的文化风潮。2001年陕西台的春节晚会,明智地摆脱,一般意义上的地方特色的俗招,少了秧歌大鼓和羊肚子手巾,少了老陕又土又粗的憨相,而是把乡俗的表象深切地融入时代风尚,张扬了新世纪秦人秦地的精神风采。跨时空的生活状态,多样化的艺术形式,用有机的链环打造一个节目的单元,所产生的审美情感的冲击力是磅礴而优雅的。这便是《哎,走哇》和《钢琴、唐诗与秦腔》。古老的皮影艺术录像,有劳动者与民间文化原生态的魅力,接下来切换到现场的民间舞,继而是快节奏的现代舞,从而构成了一波三折的走哇的吆喝。走哇的主题发现,无论怎么理解,都是雄壮而深邃的。钢琴、唐诗与秦腔的三位一体,此起彼伏,错落有致,是一曲奇异的交响,一个美妙的和弦。何以为洋,何以为土,其矛盾与和谐所形成的声像是隽永的,也是精致的。这应该说是陕西艺术发展中不可多得的突破性的作品。
陕西不乏电视艺术的资源,将丰厚的文化资源加工升值为艺术作品,需要的是思想发现、文化见识与实践的勇气。不是模仿风俗,贫嘴卖乖,而应该洞察现实的真谛,继而生发出天然去雕饰的作品来。年夜饭不常吃,电视却经常看。遥控器端在手上,在不停地检索什么?精神消费者群会愈来愈成熟,文化产品的创造者也就面临着新的挑战。
《西安晚报》2001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