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著部分:
①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②朱光潜著,张隆溪译,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③[英]爱·摩·福斯特著,苏炳文译,小说面面观[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7.
④[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⑤莱辛著,朱光潜译,拉奥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⑥吴功正,小说美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
⑦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⑧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第二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⑨(法)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全译本)[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荒林,王光明,两性对话——20世纪中国女性与文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李银河,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王喜绒。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林幸谦,女性主体的祭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3.
任一鸣,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简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刘传霞,被建构的女性——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7.
张文红,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杨朝明,儒家文化面面观[M],济南:齐鲁书社,2000.
王德威,想像中国的方法[M],北京:三联书店,1998.
张均,中国现代文学与儒家传统岳[M],长沙:岳麓书社,2007.
贺仲明,一种文学与一个阶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赵园,地之子——乡村小说与农民文化[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
张清华主编,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张岚,本土视阈下的百年中国女性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奥]A·阿德勒著,徐家宁,徐家康译,超越自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周文柏,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朱正,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
周作人,周作人文选:自传·知堂回想录[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9.
许寿棠,鲁迅回忆录·亡友鲁迅印象记(专著)[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俞芳,鲁迅回忆录·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专著)[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郑家建,被照亮的世界:《故事新编》诗学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汪辉,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增订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隋清娥,鲁迅小说意象主题论[M],济南:齐鲁书社,2007.
莫言,说吧莫言——作为老百姓写作[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
莫言,我的高密(散文卷)[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莫言,会唱歌的墙(散文选)[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莫言,散文新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莫言,演讲新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莫言,欢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莫言,王尧,王尧对话录[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莫言,丰乳肥臀[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
胡亭亭,张爱玲的世界[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袁良骏,张爱玲论[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
张爱玲,张爱玲精品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张爱玲,张爱玲精品集[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
张子静,季季,我的姐姐张爱玲[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刘峰杰,薛雯,黄玉蓉,张爱玲的意象世界[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陶方宣,海上花张爱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陶方宣,寻踪张爱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流言[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金宏达,于青,张爱玲文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余华,活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克里斯蒂安·梅茨著,刘森尧译,电影的意义[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格非,小说叙事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涂昊。20世纪末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时间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伍茂国,现代小说叙事伦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沈从文,边城·湘行散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沈从文,沈从文散文[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
张新颖,沈从文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孙绍振,怎样写小说[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
孙绍振,文学创作论[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蒲松龄,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吴组缃,聊斋志异欣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知识出版社,1992.
余秋雨,山居笔记[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8.
冯光廉主编,文学体式流变史(上、下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姚春树,中外杂文散文综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林非,林非论散文[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
文章部分:
①曹建玲,超性别书写——鲁迅作品的女性主义立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
②王宇,现代性与被叙述的“乡村女性”[J],扬子江评论,2007.
③张磊,百年苦旅:“吃人”意象的精神对应——鲁迅《狂人日记》好莫言《酒国》之比较[J],鲁迅研究月刊,2002(5)。
④刘红,论鲁迅与莫言在剖析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上的精神传承[J],潍坊学院学报,2006(1)。
⑤陈广录,中国现代文学母亲形象表现的模式与嬗变[J],杭州师院学报,1994.
⑥谭桂林,张爱玲家族题材小说简论[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6.
⑦林莺,张爱玲小说“家”意象及心理机制解读[J],浙江社会科学学报,2010.
⑧曹芝兵,红楼梦与张爱玲小说环境描写比较研究[J],明清小说研究,2008.
⑨高峰,张爱玲小说的哥特性[J],海外英语,2010.
杜存迁,尘埃里的爱情悲歌——张爱玲多少恨赏析[J],文艺评论。
余建荣,石门库弄堂和公寓洋房——论张爱玲小说的都市叙述,群文天地,2010.
杨芝明,围城研究概述[J],文教资料,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