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流动图书馆自开创以来,其物流创意及服务模式,堪称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里程碑。它发挥了积极的优势,推动了公共图书馆的事业建设。
[关键词]流动图书馆,优势,推动
广东流动图书馆,一个以“美丽”著称的名词,自2003年11月在广东大地启动以来,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至目前为止,已在粤北、粤东、粤西等地区县级图书馆建立了70多家分馆,其中茂名地区有3家分馆。广东图书馆业内人士认为,“广东流动图书馆”的物流创意及服务模式,堪称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里程碑。笔者现就“发挥流动图书馆优势,推动公共图书馆建设”这一主题谈一些见解。
一、流动图书馆社会效益显著,优势独特
广东省近几年来图书馆的建馆速度和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但是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图书馆普遍缺乏图书文献资源。图书馆建起来了,却没有足够的书——县市图书馆缺书的现状,令图书馆人揪心,也牵动着广东文化界乃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心。为了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和图书馆事业发展步伐,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4年起,每年单列广东流动图书馆购书经费500万元(2006年增加到600万元),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在短短的几年里,广东流动图书馆取得了瞩目的社会效益,显示了它的独特优势。茂名地区先后建起了化州分馆、高州分馆、信宜分馆。“广东流动图书馆”建设模式以网络为基础,以知识导航为动力,以资源共享为目标,围绕“建机制、创模式、育人才、出效益”的宗旨,推动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广东创建流动图书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开辟了一个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这一普遍存在问题的新思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发展形势喜人。但是,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这在文化建设上表现尤其明显。从人均图书占有量看,2003年全国人均图书占有量为0.3册,但县级图书馆人均仅有0.1册。东西部地区之间差距越来越大。这就必须加大对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创办流动图书馆,正是面向农村、面向贫困地区广大群众,为他们提供文化信息服务的好措施。它的实施,对转变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激发公共文化单位活力,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作用,为构建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这便是它的优势所在。广东流动图书馆的建设,激活了一度是“冰点”的广东基层公共图书馆。让每一个人都拥有自由与无限地利用知识、思想、文化和信息的权利,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填平数字鸿沟,传播文明薪火,净化社会风气。基层公共图书馆,为个人和社会群体提供了终生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中涌现出的新事物——广东流动图书馆,正是为图书馆事业建设乃至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推动力。可以说,流动图书馆的社会效益越来越明显,优势越来越显现。
二、发挥流动图书馆的“品牌效应”
1、“品牌效应”引起政府重视,不断加大图书馆经费、人员投入。
广东流动图书馆,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办,省财政每年拨500万元(2006年增加到600万元)经费给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各分馆购置1.2万册图书,半年或一年内将图书相互流动一次,让有限的书在流动中实现利用最大化。各分馆还可通过网络共享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海量的数字化资源。
以化州分馆为例:自从广东流动图书馆在化州落户以来,成为化州文化事业的一道美丽风景线,为化州图书馆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也融化了化州图书馆事业长期以来相对落后、传统管理的冰点服务,谱写了化州图书馆史上光辉的一页。化州分馆努力树立起流动图书馆的品牌效应,积极做好各方面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认可。2006年3月,化州市人大通过了建设新的化州图书馆的有关议案。这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大喜事。建设新的化州图书馆,已纳入了化州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项目来抓。图书馆经费的投入,是基层图书馆发展的命脉所在,化州图书馆领导班子多方努力,进一步争取增加图书馆业务经费,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使财政预算经费由原来的几万元增加到二十多万元。化州市委市政府对该馆人员安排工作也非常重视,2006年度共增加8个编制,为本馆增加新生力量,进一步加强和充实了图书馆队伍建设,大大保证了该馆的开放时间。
2、充分发挥分馆优势,热诚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化州分馆努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始终如一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该分馆充分发挥其服务优势,除提供1.2万册的图书供读者借阅外,还积极向读者推介阅览网上电子图书,开展网上书刊荐读、数目检索、常用网上读书软件下载、网上读者借阅信息查询,以及实行电话续借图书等服务,进一步拓宽了服务的途径,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以2006年度为例:该分馆共接纳了读者129061人,阅览图书163163册,办理书证858个。每逢节假日,“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该分馆成了市民的好去处,同时也成为当地媒体争相报道的一道亮丽风景。2006年该分馆被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评为全省流动图书馆先进单位,并有1人获得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三、以流动分馆带动本地图书馆建设
1、充分利用资源,拓展图书馆服务范围。
如何发挥图书馆的优势?关键是利用好本地的流动分馆,通过分馆作用,带动本地图书馆建设。以化州分馆为例:化州城由一条美丽的鉴江河分为河东河西两大片区域。化州市图书馆设立在市河西文化宫内,日常进馆读者较多,特别是成立流动分馆以来,形成了一股喜人的读书热潮。但受地域性的影响,河东片读者要到图书馆来就较为远些。鉴于这种情况,为进一步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效应,吸取办流动图书馆分馆的经验,于2006年12月底在人口比较密集的河东老干活动中心成立了河东分馆。化州市主管文化的市委常委和副市长为河东分馆揭了幕。河东分馆充分用好、管好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赠送的两批外借书库图书,并购进批量新书作补充,外加10多份报纸、100多份杂志供馆内阅览。该分馆吸引了大批的读者,特别是老年读者前来借阅。每天接纳读者平均约300多人次。
2、将流动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辐射到乡镇一级。
广东省文化厅杜佐祥副厅长在2006年的流动图书馆工作总结表彰讲话中指出:广东流动图书馆一直受到基层的欢迎,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体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基层文化的关心。文化部门在加强公共服务方面的改革和探索,流动图书馆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模式,广东省委领导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预示着广东流动图书馆的前景是美丽的、是辉煌的。全省将继续加强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包括乡镇一级。由此可见,将流动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辐射到乡镇一级,已成为了建设书香新农村的一大举措。如在全省众多分馆当中,罗定、端州等分馆率先建起了基层流动图书室,将流动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辐射到农村图书室,让农民也可受惠和分享到广东流动图书馆的资源。化州分馆也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了河东分馆、东方分馆、下郭分馆、丽岗浩村、南盛湖艳、中垌福建坡等十几个图书分馆(基层图书室),并协助有关方面每年有针对性地“送书下乡”、“送文化下乡”,不断为基层更新资源,同时像流动分馆一样,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真正地把流动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辐射到乡镇一级。
广东流动图书馆的建立将呆滞的资源盘活了,将基层图书馆的管理水平、队伍水平提高了,是一种新的办馆理念和新的办馆模式。作为全国首创项目并走过九年光辉历程的广东流动图书馆,是文化的风景,是创新的活力,在推动公共图书馆建设方面,越来越显出她的优势与美丽。公共图书馆的事业,明天会更好。
(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