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现机会来临时,千万不要犹豫,该出手时就出手,果断出击,才会令收获伴随而至。而要想创业成功,除了知识与能力外,还必须要具有过人的胆识和气魄,具有较高的情商。
第338天摆脱思维定式,成功自然来
皮尔·卡丹独自来到巴黎闯天下,当时他一贫如洗。刚开始的时候,他在一家服装店里当学徒。他虚心好学,尤其在服装设计上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天赋。他很快便在“世界时装之都”的巴黎有了一点小名气,一些达官贵人、太太、小姐都知道有这么一个非常能干的年轻人,他们都愿意请他设计加工服装,因为他在设计上力求大胆创新,受到了大家普遍的欢迎。
1950年,28岁的皮尔·卡丹创建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当皮尔·卡丹只身一人闯荡巴黎服装界时,那里的服装公司比比皆是,但真正称得上经营高级时装的公司也只有30多家,相比之下,皮尔·卡丹的小公司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而且也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不过,他有着敢想敢做的性格,总是不断地谋求新的经营理念,不懈地开拓创新迎接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皮尔·卡丹积累了一部分资金,然后便大胆地向女性服装领域进军。皮尔·卡丹特意为女性设计并生产了一系列风格高雅、质料价格适中的服装,得到广大中下层女性的一致好评。
在女性服装领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反响后,他就立即把目光转向男性服装领域。应该说,此举比他在女装上的举措更大胆,更具有开创性。不久,皮尔·卡丹成了享誉世界的国际品牌。
皮尔·卡丹正是由于没有被定式思维所束缚,没有满足于现状、没有不思进取,而是不断地锐意创新,才取得了成功。
第339天建立团队,从尊重下属开始
一个领导者不尊重下属,不重视下属的意见,其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鹰王和鹰后打算在密林深处定居下来,于是就挑选了一棵又高又大、枝繁叶茂的橡树,开始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筑巢,准备夏天在这儿孵养后代。
生活在树下的鼹鼠看到后,大着胆子向鹰王提出警告:“这棵橡树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危险,你们最好不要在这儿筑巢。”
鹰王根本不屑于鼹鼠的劝告,继续动手筑巢,并且当天就把全家搬了进去。不久,鹰后孵出了一窝可爱的小家伙。
一天早晨,正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外出捕食的鹰王带着丰盛的早餐飞回家来。然而,那棵橡树已经倒掉了,它的鹰后和孩子都已经摔死。
看见眼前的情景,鹰王悲痛不已,放声大哭道:“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一只鼹鼠的警告竟会是这样准确?”
“轻视从下面来的忠告是愚蠢的,”谦恭的鼹鼠答道,“你想一想,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和树根十分接近,树根是好是坏,有谁还会比我知道得更清楚呢?”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即使是领导者,也应该保持虚怀若谷的胸怀,听取别人的一言,也许就会避免你的意外之灾,作为一名企业的领导者更应如此。
第340天用情感激励下属
走进海尔,在为他们快速增长的市场和财务业绩而赞叹的同时,我们更被他们在公司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员工身上的灿烂的微笑、自信的脸庞、渴望的眼神、高昂的胸膛、健走的脚步、热烈的讨论所感染。海尔并非除了严格的管理,没有一点人性化的关爱。“海尔人就是要创造感动”,在海尔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感动。
1991年底,冰箱一厂女工身患重病,公司领导十分关注她的病情,集团副总派人把她的CT检查片从医院借出,先后请数名专家教授会诊,经第二次检查,最后确诊为“肝脓肿”,使这位女工有了生的希望,更令人感动的是,在她做手术时,公司的几位领导在病房外站了6个多小时,直到手术结束。
拥有高情商的领导者会把情感激励运用得淋漓尽致,从而减少企业员工的流动,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同时还能够调动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第341天不熟不做,明智之举
美国有一位叫辛普洛特的富翁,他最熟悉的东西是土豆,而他的财产是依靠土豆积累起来的,从他丰厚的身价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1929年,年仅14岁的辛普洛特带着20美元离开了家。他从这些钱里拿出50美分买来有息临时凭证,而后将其做担保向银行贷款,贷款到手后便以每头1美元的价格购进600头猪。隆冬季节,他会去打野马,然后把马皮卖掉,把马肉与王豆一起下锅炖熟用以喂猪。不久便靠养猪挣了7500美元。
1941年,26岁的辛普洛特开始进军卡尔德威尔的洋葱烘干市场。短短一年的时间,他便赚了50万美元。不久,他又听说参加“二战”的作战部队需要大量的脱水蔬菜,由于作战部队数量庞大,他认准了这是一个绝好的赚钱机会,于是就立即动手,买下了当时美国最大的蔬菜脱水工厂,专门加工脱水土豆,卖给军队,辛普洛特从他的果断中收获了巨大的利润。
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成就了辛普洛特在土豆上更多的利润。因为石油危机的爆发,替代能源的发展大大加速了,他从中看到了机会和利润,用土豆制造燃料添加剂。和上次一样,辛普洛特对土豆物尽其用,他又发现土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有利可图,因为这些废水中含糖丰富,可以灌溉农田。
辛普洛特在自己最熟悉的土豆上取得了成功。从他的经历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熟不做,是创业者最有保证的明智之举;否则,就会尝到失败的苦果。
第342天不计前嫌,善用人才
“玄武门之变”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杀,秦王李世民登上了王位。事变后,秦王府中的一些将领主张乘胜杀尽李建成、李元吉的党羽,并有所行动。李世民一面禁止秦府人员滥捕追杀,一面诏告天下,安抚官府中的人。
李世民的大度解除了一些敌对势力的顾虑,他们纷纷放下武器,主动向朝廷投诚,效忠李世民。其中最杰出的人才有魏征、韦挺等人。
玄武门之变前,魏征几次劝太子李建成及早除掉秦王李世民。然而,太子并没有听取魏征的意见,最终被李世民所杀。玄武门之变后,太子党羽纷纷逃亡,魏征没有逃跑,结果被秦王府的人抓获。
魏征被带到李世民跟前,李世民当众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呢?”
魏征毫无惧色,镇定地回答:“假如太子早听我的话,那么他就不会有今天的祸患了。”
李世民听了魏征的话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赞扬了他的忠诚坦荡,从而对他十分器重,委任他为詹事主簿,后改任谏议大夫。
一次,李世民在宴请大臣的时候,有人提出:“魏征等人以前是李建成的亲信,现在我们看到他们就像见到仇人,实在不愿意与他们一起谋事。”
李世民听后笑着说道:“魏征等人过去是我的仇人,但他们能为当时的主人尽力工作,这有什么不对呢?桀犬吠尧,各为其主,这是可以原谅的。我之所以重用他们,就是看中了他们的忠心。”
李世民创造了辉煌伟业,靠的就是手下的人才,靠的就是他那与众不同的高情商,还有就是不计前嫌任用了大批敌对阵营的人才。
第343天不怕才大,就怕无才
德皇威廉一世与气焰嚣张、桀骜不驯的宰相俾斯麦多年以来相安共事,因为他知道俾斯麦坚强刚毅,具有强有力的铁腕实力,能把普鲁士和散漫的德国统一起来,成为一个世界强国。事实证明,德皇威廉一世的观点是正确的。在俾斯麦强有力的执行下,德国终于走上了统一的道路。然而,德皇威廉一世的孙子威廉二世却不愿意任何人的才能和功劳超过自己,他的身边多是对他唯命是从、诺诺谦恭的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他的总参谋部里几乎全是这些人掌权,最终导致了在“一战”中的失败。
管理者大多会有一种莫名的忌讳,就是怕员工的能力超过自己。他们认为,一旦员工的能力太强,自己的位置就会动摇。这里所说的位置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经济地位,在企业中的个人声誉、威信、个人魅力等。其实这是完全不必要的担忧。在企业中,越是有这样的人才激励着你,你进步得就越快,才会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有句话说得好:“不怕才大,就怕无才。”
高情商的创业者,在面对人才时,只会加以重用,不断培养,而不是一味地制约其发展,因为他们知道一点:“不怕才大,就怕无才”。
第344天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一个非常富有的商人正准备出差,就在他即将登机的时候,接到了朋友的求助电话。在电话中,他了解到朋友生病住进了医院,急需一笔钱。商人很重视朋友间的感情,但他也很为难,一方面飞机即将起飞,另一方面朋友的求助也不能不顾。商人稍作思考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商人在候机室找到了一位不认识的年轻人,将两万元交给了他,并告诉了他朋友住院的地址,然后匆匆上了飞机。年轻人没有辜负富商的希望,他按时将两万元钱送到了商人朋友的手中。当事情传出之后,有人好奇地问这位年轻人:不认识的人托付的事情,为什么要认真去做?年轻人的回答很简单:“他信任我!”
信任的力量是巨大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作为管理者,如果任用了某位员工,就说明这位员工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素质,在公司里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管理者就应该充分相信他,这样才能使员工全力以赴地为公司工作。
第345天人才宁可缺,奴才不可要
司马子反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军,他有一个忠心耿耿的仆人。正因为这位仆人对他的关爱和体贴,使他丢了性命。
这天一大早,司马子反经过一番厮杀之后,感到精神疲乏,口干舌燥。楚共王下令全军撤回营地,调养半天后再出战。司马子反驱马回到营帐后,让仆人立即给他弄些水来喝。这位仆人看到主人汗流浃背,非常心疼。他觉得酒既可以解乏又可以解渴,而主人恰好嗜酒如命,于是立刻拿来酒坛和大碗,给主人倒上酒,然后在一旁不停地给主人擦汗。司马子反端起大碗一饮而尽后,仆人立即又给他满上。就这样,司马子反一发不可收拾,连着喝了好几碗。最后,他烂醉如泥地倒在了床上,不省人事。
调养过后,楚共王下令继续作战。然而,司马子反迟迟不来报到。楚共王心急如焚,赶紧派人去找。派去的人回来后报告楚共王:大将军司马子反正在酣睡,据其仆人称,他胸口疼痛,无力作战。
楚共王此时已如坐针毡,他立即亲自前往司马子反帐中。当闻到帐中刺鼻的酒味后,楚共王勃然大怒,大声对沉睡中的司马子反喊道:“此次战争,关系到楚国命运,意义重大。正因为如此,寡人策马亲征。如今,寡人伤势严重,无法指挥作战,正要下令由你率军与晋军决一死战。你身为大将军,竟然在这火烧眉毛的时刻抛开国家利益,喝得酩酊大醉,还如何出征?”说完这些话后,楚共王拂袖而去。
司马子反的仆人此时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他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恳求楚共王不要治司马子反的罪。楚共王听了仆人的一番话后,冷冷地说道:“司马子反身为大将军,严重耽误了国事,你一个小小的仆人凭什么替他顶罪?”
军中无帅,自然无法打仗。楚共王无可奈何,只得鸣金收兵。率军回朝后,楚共王按照军法判了司马子反斩刑。司马子反的那位忠心耿耿的仆人在他死后,也从楚国消失了。
奴才之所以能有立足之地,就在于他的忠心和善于察言观色。不论他是装出来的还是发自真心,奴才的忠诚都只是愚忠。他们事事迎合主人,时时让主人感到舒适。为了让主人感到舒适,甚至牺牲主人长远的利益,同时,由于他们目光短浅,还会误了主人的大事。
在创业的时候,不要摒弃人才,不要宠爱奴才,否则只会令自己处于失败的地位,永远无法独占鳌头,甚至会功败垂成!
第346天独木难成林,团结出效益
3个化缘的和尚同时在一个荒废的庙中相遇,作为和尚,他们都为这座庙香火的断绝感到羞愧。于是,3人展开了激烈地讨论。
和尚甲说:“肯定是因为管理这座庙的和尚不虔诚,菩萨不愿意显灵,导致庙里没有了香火。”
和尚乙说:“一定是这座庙的和尚非常懒惰,从来没有想过把破庙整修一下。香客看到如此破烂而缺乏生气的寺庙,自然不愿意再来烧香拜佛。”
和尚丙说:“一定是这座庙的和尚擅离职守,不愿意去外边化缘讲经,以至于没有人知道这里有一座庙。”
3个和尚各持己见,毫不退让。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他们3人都留了下来。和尚甲聚精会神、虔心修佛;和尚乙不辞辛劳,将寺庙翻修了一遍,并且将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和尚丙四处奔波,到各家各户去化缘讲经。在3人的共同努力下,香客络绎不绝,庙里的香火越来越旺盛。
此时,3人又开始了争论,都将功劳归于自己的努力。由于都不服输,他们的争论一直持续下去。就这样,寺庙的香火一天天又恢复了惨淡的景象。
其实,寺庙香火的旺盛是3个和尚共同努力的成果。其中任何一个和尚的不努力都会影响到香火的旺盛,他们是一个共同的团队,因此,功劳应该属于团队所有,而不是具体到某一个人。
第347天冲破阻碍,大胆创业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中摆着一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40厘米,高度有10厘米。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一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
儿子问:“爸爸,那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块石头?从你爷爷时代,就一直放到现在了,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没事无聊挖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
过了几年,这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
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菜园那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说:“算了吧!那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
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媳妇早有心理准备,可能要挖一天吧,谁都没想到几分钟就把石头挖起来,看看大小,这块石头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
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仅仅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冲破阻碍,大胆地去创业,否则我们只会故步自封!
第348天畏首畏尾是创业的大忌
1971年5月,日本京都的制陶者稻盛和夫收购了美国圣迭戈的一家经营极差、濒临倒闭的制陶工厂。在别人看来,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为这家工厂每月几乎都要赤字十几万美元,而且员工不团结,管理混乱,整个工厂死气沉沉。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工厂的管理方式与日本根本不同,稻盛和夫的企业管理理念在这个工厂能否行得通还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