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港、澳、台地区
1.宗教信仰
台、港、澳同胞主要信仰佛教,此外还有不少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他们中的回族同胞则信仰伊斯兰教。
2.礼俗
香港、澳门地区民间流行一种叩指致谢的礼节。当他们接受别人为其献茶、敬烟、斟酒、布菜或端饭时,立即将手弯曲,用几个指头轻叩桌面,以示谢意,叫做叩指礼。
3.饮食习惯
台、港、澳同胞的饮食习惯与祖国大陆基本相仿。许多人回内地时喜吃家乡菜和各地传统的风味小吃。一般喜欢品尝有特色的名菜、名点,爱喝“茅台”一类的名酒,以及“龙井”、“铁观音”等名茶。
4.节日
港澳台地区的节日如同新中国成立前的内地,注重过中国传统的农历节日,如端午节、春节等。当然,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许多人也习惯过西方的圣诞节等。
5.禁忌
在香港,人们习惯讲“恭喜发财”,而不愿说“新年快乐”和“节日快乐”,因为香港人忌讳“快乐”的谐音叫起来与“快落”相似,而人们过年过节特别忌讳“落”字,尤其是做买卖和上了年纪的人,更是不愿听到他们“快落”之类的话。
香港还有讨厌“4”的习惯。因香港人大都讲广东话,“4”与“死”在广东话中同音,因此人们避免用“4”来标志。在其它场合,也尽量少用“4”字,在遇到非说“4”不可时,就用“两双”或“两个二”来代替。
台湾民间禁忌有“送巾断根”、“送巾离根”的说法。按照民俗,办完丧事,送手巾与吊丧者留念,其含义是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往来。因此,平时切勿将手巾赠人。
忌以扇子赠人。因有“送扇勿相见”的说法,其意是一到深秋,扇即抛弃不再利用。
忌以剪刀赠人。意为“一刀两断”,含“永别”之威胁感。
忌以伞赠人。台湾话“伞”与“散”同音,“雨”与“给”同音,因此“雨伞”与“给散”谐音。
台湾有丧家既不蒸甜果,也不包粽子之忌。倘以甜果或粽子送人,即把对方视作丧家,为不祥之兆。
吃饭时忌把筷子插在饭碗中央;忌用筷子敲碗;忌拔白发,认为会愈拔愈多;忌拔脚毛,认为拔了会见到鬼;忌夜晚洗烫头发,认为洗了会中风等。
二、日本
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与中国交往频繁。日本是个勤劳、智慧的民族,他们的好胜心较强,这和日本资源匮乏以及所受传统教育有关。
1.宗教信仰
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少数日本人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
2.礼俗
日本人注重礼仪,在待人接物上谦恭有礼,在语言和举止方面讲究礼貌。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相见时极重礼节。通常要脱帽鞠躬,互致问候。在接待客人或在比较正式的场合,送物接物需双手,以示礼貌。日本人在性格、意志力、自制力、纪律性和办事认真方面表现较为突出。
日本人日常的礼貌口号是“不烦扰他人”。在社会生活中,为了不给人添麻烦,在公众场合,讲话声音很小,尽力避免爆发性的高声说笑。女士们往往以手掩唇微笑轻言。人们以吵闹哄笑给他人带来不便为不道德。
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相见时,极重礼节。通常要脱帽鞠躬,互致问候。在接待客人或在比较正式的场合,送物接物需双手,以示礼貌。人们在交往交谈时,日本人经常使用自谦语,贬己抬人。常用的见面礼节话有“您好”、“您早”、“晚安”、“再见”、“拜托了”、“初次见面,请多关照”等。
在日本,自古以来家家都有父系尊长,俗称“家长制”。此制曾是日本封建制度的社会基础。一直到现在,一家之长在许多家庭依然是最有权威和尊严的人。自古以来,日本还一直流行着“长子继承制”,俗称“护家”。这种传统的俗制,是与日本的“家长制”密切相关的。为了确保“一家之长”的权威和严防家业分散,日本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大力维护长子继承权,并把其他子女排挤出去。于是,长子就成了老一辈家业当之无愧的合法接班人,而其他子女只能外出另谋生路。
日本的工作年度和学业年度的计算,都是从每年的4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3月31日终。各级公署、企业、公司、学校,都要把4月1日当做新年度的首日。日本人认为,元旦是人们每年新生活的起点,而4月1日则是每年工作与学习的起点。每年4月1日,各单位都要举行接纳新成员的仪式,各学校也要举行开学典礼,中央与地方要开始执行新年度的财政预算。
日本人喜好柔道。柔道是日本传统的以健身养神为要旨的攻防武术。它不使用武器,进行攻防较量的两人巧用对手的攻击力量,将对手击倒、摔倒或压倒,从而取胜。
日本女子喜好花道。花道是一种传统的室内插花造型艺术,源于古代的供佛艺术。从十七世纪中末期,花道从公卿及僧侣客厅中的壁龛渐渐普及到平民之家。明治维新以后,花道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并成了日本女子入学品德教育与生活技艺修养的必修课。二次大战后,花道进一步接受了现代美学的影响,成为社会生活艺术的一部分。
日本人喜好书法。称其传统的书法为“书道”,并视之为修身养神的艺术。现代的日本,书道广为普及,其爱好者遍及全国,各种书道组织共有正式成员一千余万人。日本政府明文规定,小学必须普及书道教育,中学教师必须精通书道。当今,日本书道分为两大派,即旧派与新派。旧派注重中国书法的传统功力,运笔飘逸遒劲,字形可读,讲求内韵之美;新派力求摆脱中国的传统书法及字的义、音、形的限制,讲求纯美造型和现代派绘画的抽象神韵。
3.饮食习惯
日本是四面环海的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日本民众独特的饮食习惯。日本的饮食有本国固有的“日本料理”,有从中国传去的“中华料理”,有欧洲传去的“西洋料理”等。
“日本料理”的主食是米饭,副食最大的特点就是以鱼、虾、贝类等海鲜品为烹食主料,多不用油或少用油,做法一般是火烤、水煮。或热吃、或冷吃、或生吃、或熟吃。
日本人还喜欢吃面酱汤、酱菜称“渍物”、紫菜和酸梅称“梅干”,吃菜采取分食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本人越来越讲究食品营养学、讲究菜点的色泽和形状,以激起食欲。日本人的口味喜欢味鲜带咸、清淡素雅,有时稍带甜酸和辣味。
日本人酷爱吃鱼,在吃鱼时,都要去掉骨刺。日本人还有吃生鱼片的习惯。日本人还喜食牛肉、精猪肉、蔬菜、豆腐等,对肥猪肉、猪内脏及羊肉等则不感兴趣。
每逢喜事,日本人爱吃红豆饭不加任何调料,只在碗里撒一些芝麻盐,十分清香适口。也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中秋节则吃用糯米做成的实心团子。不管是吃粽子还是吃团子,都必须有一盘用糖和水炒成的豆沙做配料。过春节时家家都吃汤年糕。
“便当”和“寿司”在日本是受欢迎的两种传统方便食品。“便当”就是盒饭,“寿司”就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才吃的“四喜饭”。“四喜饭”的品种和做法很多,最简便的是先用糖、醋、盐调成卤汁,然后拌入饭里,再用紫菜把饭卷起来切成段;另一种做法是将拌好的米饭加进煮熟的蘑菇、胡萝卜、笋丁等配料,装在盘子里,上面放些紫菜末和盐水虾,携带方便,又很符合人们的传统口味,因此成了人们喜欢的方便食品。
日本青年人的饮食习惯已受西方影响,如早餐喜欢吃鸡蛋、面包、牛奶和咖啡等。
日本人到中国来喜欢吃广东菜、北京菜、上海菜等,喜欢中国的绍兴酒、茅台酒等。
4.节日
1 元旦。日本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时间在公历的元旦。按照日本的一般风俗,除夕前要大扫除,并在门口挂草绳,插上桔子,门前摆放松、竹、梅,取意吉利。家家户户忙做年糕,若在春节吃不上年糕,会被认为太穷或寒酸,也无过节气氛。
2 成人节。日本青年当进入20岁时,就要举行“成人节”。“成人节”1月5日举行,是固定假日。这一天,城乡街道往往为20岁的青年人举行集体“成人式”。仪式结束后,青年人多相约去拜神访友,女子过成人节时,都穿民族服装“和服”。
3 男孩节。5月5日是日本的“男孩节”,又称“子供日”。过节之际,无论城乡,只要有男孩的家庭,各家屋顶上都用竹竿挂起尼龙布、纸或塑料制的各色空心鲤鱼帜,其数与家中男孩之数相等。日本人认为,鲤鱼喜逆水而上,鲤帜可以象征并激励男孩的勇敢与上进精神。
5.禁忌
1 馈赠忌。日本人讲究送礼,而且注重实惠。切忌选购玻璃、陶瓷这类的易碎易破品。也不要将装饰着狐狸和獾图案的物品,以及菊花和装饰有菊花图案的物品作为礼物送人。因为日本人认为,狐狸象征狡猾,獾象征狡诈,而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标志,一般人不敢也不能接受。
在日本友好馈赠中,严忌用“四”、“六”、“九”、“四十二”数字或数量的礼品。日本人认为,这些数字是不吉利的。另外,梳子在日本受到冷遇,切忌以梳子为礼品,因为在日文中梳子的发音与“苦死”同音,意为极其辛苦。所以,送梳子意味着给别人送苦。日本的酒店等服务行业也很少主动摆梳子让客人使用。
2 日语忌。在交往谈话时,忌问青年女子的年龄及婚配等个人私事。对老年人忌用“年迈”、“老迈”、“老”之类的词语。与残疾人谈话时,忌说“残疾”之类词语,应称之“身体障碍者”;称盲人为“眼睛不自由的人”;称聋者为“耳朵不自由的人”;称哑巴为“嘴不自由的人”。
3 衣着忌。在正式场合,忌穿便服或只穿衬衣、短衫。进入主人室内后,忌讳不脱外套及不脱帽。宾主均忌讳衣着不整或赤脚、光背、袒胸、露腿,忌讳卷袖而半赤膊。和服是日本民族传统盛装,但在日本一些地方,除非隆重仪式,一般不选用白色和红色,因为白色代表神圣、纯洁,红色则象征魔力。
4 礼让忌。到别人家作客时,切忌不经礼让而直接走进主人室内。日本人不用香烟待客,抽烟而不敬烟。日本人一般不愿在室外或是走廊拉着客人交谈,而喜欢在休息室或房间里交谈。
5 颜色忌。日本人忌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
6 筷子忌。日本人就餐时,忌用同一双筷子给宴席上所有人夹取食物。另外,日本人饮食上忌讳8种用筷子的方法,叫做“忌八筷”,即忌舔筷、迷筷、移筷、扫筷、抽筷、掏筷、跨筷和剔筷。
三、新加坡
1.宗教信仰
新加坡人多信奉佛教,而且很虔诚,他们有室内诵经的习惯,诵经时切不可打扰。华裔新加坡人来华喜欢进佛寺烧香、跪拜并捐香火钱。印度血统的新加坡人多数信仰印度教。马来血统的人、巴基斯坦血统的人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当然还有一些人是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
2.礼俗
当代新加坡人极重视制定和遵守法纪,同时也很重视“礼貌之道重于行”的准则。他们的礼貌口号是“真诚微笑”,生活信条是“真诚微笑,处世之道”、“人人讲礼貌,生活更美好”。尤其崇尚尊老敬贤。
为发展旅游业,该国还经常举办“礼貌运动”。华裔新加坡人在礼貌礼节方面不但与我国非常相近,而且保留了许多中国古代遗风,如两人相见时要相互作揖等。通常的见面礼是鞠躬或轻轻握手。
来华的旅游者中,不少人华语水平很高,使用华语礼貌用语很娴熟。印度血统的人因多数信奉印度教,故仍保持着印度的礼节和习俗,如妇女额上点着檀香红点,男人腰扎白带,见面行合十礼。而马来血统、巴基斯坦血统的人则按伊斯兰教的礼节待人接物。
3.饮食习惯
新加坡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喜食西餐,并爱吃炒鱼片、油炸鱼、炒虾仁等。不信佛教者爱吃咖哩牛肉。主食爱吃米饭和包子。水果爱吃桃、荔枝、梨等。
新加坡人到中国来爱吃广东菜。
4.节日
新加坡的华人过春节,此外该国还有食品节等。
5.禁忌
新加坡人视紫色、黑色为不吉利。黑白黄为禁忌色。与新加坡人谈话,忌谈宗教与政治方面的问题。
虔诚的佛教徒及印度教徒、伊斯兰教徒谨守他们的宗教禁忌,接待时要弄清他们的宗教信仰或让他们主动提出要求,不要因不懂他们的禁忌而导致失礼。
新加坡人忌讳说“恭喜发财”。他们认为“发财”二字含有“横财”之意,因此,如果说“恭喜发财”,将被认为是对别人的侮辱和嘲弄。
当代新加坡人将男子蓄留长发视为“鬼怪式”而引为禁忌。许多公共场所的标语牌上明文写道“长发男子不受欢迎”。
四、韩国
1.宗教信仰
韩国人以信奉佛教为主,佛教徒约占全国人口的1/3。
2.礼俗
韩国人普遍注重礼貌礼节,如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规矩严格,以表示特别的尊重。若与长辈握手时,还要以左手轻置于其右手之上,躬身相握,以示恭敬。
与长辈同坐,要保持姿势端正、挺胸,绝不可懒散;若想抽烟,须征得在场的长辈的同意;用餐时,不可先于长者动筷。男子见面,可打招呼相互行鞠躬礼并握手,但女性与人见面通常不与他人握手,只行鞠躬礼。
韩国人一般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公共场所不大声说笑,颇为稳重有礼。尤其妇女在笑时还用手帕捂住嘴,防止出声失礼。
在韩国,妇女十分尊重男子,双方见面时,总是女子先向男子行鞠躬礼,致意问候。男女同坐时,一般男子位于上座,女子居于下座。当众多人相聚时,往往也是根据身份高低和年龄大小依次排定座位,地位高、年长的优先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