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跳出车外,都隐藏起来。中士躲在路边的灌木丛里,而上校则藏在路下的水沟中。德国人发现了中士并向他的方向开火。上校本来很容易不被发现的。然而,他却宁愿跳出来还击——用一把手枪对付数辆坦克和机关枪。他被杀害了。这个中士被捕入狱。后来,他对人们讲述了这个故事。为什么这位上校要这样做呢?因为他的责任心要强于他对自己安全的关心,没有任何人能勉强他。
这一点难做到吗?的确很难。这就是为什么真正正直的人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钦佩的。但是从根本上说,正直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价值,是值得人们为此而努力的。
A·戈森认为,正直的品性可以给人带来许多益处,勇敢、正直使人具备了冒险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欢迎生活的挑战,绝不会苟且偷安,畏缩不前,一个正直的人是有把握,并能相信自己的——因为没有理由不信任自己。
坚定不移。正直经常表现为坚持不懈、一心一意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拒绝放弃自己努力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我们决不屈从!决不,决不,决不,决不。无论事物的大小巨细——不要屈从,惟有屈从于对荣誉和良知的信念。”温斯顿·丘吉尔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心地坦然。正直的人都是抗震的,他们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平静,使他们能够经受住挫折甚至是不公平待遇。林肯在1858年参加参议院竞选活动时,他的朋友警告他不要发表某一次演讲。但是林肯答道:“如果命里注定我会因为这次演讲而落选的话,那么就让我伴随着真理落选吧!”他是坦然的。他确实落选了,但是两年之后,他就任了美国的总统。
正直还会给一个人带来许多好处:友谊、信任、钦佩和尊重。人类之所以充满希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们似乎对正直具有一种近于本能的识别能力——而且不可抗拒地被它所吸引。
怎样才能做一个真正的人呢?A·戈森认为,这是找不到一个现成答案的,也许第一步就要锻炼自己在小事上做到完全诚实。
当你不便于讲真话的时候,不要编造小小的谎言,不要去重复那些不真实的流言蜚语,不要把个人的电话费用记入办公室的账上等等。
这些方法听起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你真正在寻求正直并且开始发现它的时候,它本身所具有的力量就会令你折服,使你在所不辞。最终,你会明白,几乎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都包含有它自身的不容违背的正直的内涵。A·戈森住所附近的一所大学邀请他在毕业典礼上讲话,一位朋友开玩笑说:“这很容易,你只要向他们提供一条万无一失的成功秘方就足矣。
”
戈森说,虽然这是句玩笑话,但在实际中的确存在着这么一种成功秘方,只要人们有识别它的聪明才智,并能付诸实践,它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可以得到的。
正直的品性,是时代成功者的优良品格,做一个正直的人,本身就是成功者的写照。通过我们自己哪怕一点点的实际行动,揩拭积淀在正直品性上的世俗尘垢,让人性的正直之光,绽放出温煦的光辉,驱散人性的阴霾。
在当代的人们日渐“聪明和乖巧”的社会中,正直,正在渐离我们远去。需要清扫的,是蒙在正直身上世俗的灰尘。
5善良的人永远幸福
斯宾塞说:“善良是灵魂上的健康。”托尔斯泰说:“神奇的善良使数学法失去平衡。”至善的人拥有至善的力量,不独使自己,更使整个人类都更辉煌。
西方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一个为他所钟爱到极点的儿子。这位年轻的王子,没有一件欲望和要求得不到满足。因为他父王的疼爱与权力,使他可以得到一切他所向往的东西,然而他仍常常眉头紧锁,面容戚戚。
有一天,一位大魔法师走进王宫,对国王说,他有方法可以使王子快乐,能把王子的戚容变成笑容。国王听了大为高兴,对魔法师说:“如果你能办到这件事,你要求的任何赏赐,我都可以答应你。”
魔法师于是将王子领入一间密室中,用一种白色的东西在一张纸上涂了一些字迹。他把那张纸交给王子,让王子走入一间暗室,然后燃起蜡烛,让他注视着纸上呈现出的东西。说完魔法师就离开了。
这位年轻的王子遵命而行,在烛光的映照下,他看见那些白字化成美丽的绿色,而变成的一行字是“每天为别人做一件善事!”王子遵照魔法师的劝告,很快就成为了国土中最快乐的一个少年。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有助于他人,才能称得上是喜悦与快乐的。我们必须有所“给予”,才能有所获取,我们的生命才能健康生长。
有一次,一位哲学家问他的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哪一件事?”答案有许多,但有一位学生回答道:“一颗善心!”那位哲学家说:“在这善心两字中,包括了别人所说的一切东西。因为有善心的人,对于自己则能自安自足,能去做一切与己适宜的事。对于他人,他则是一个良好的伴侣和可亲的朋友。”
一颗良好的心,一种爱人的性情,可以说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虽然我们给予他人以爱、同情和鼓励,然而我们本身却并未因为给予而有所减少,反而会由于给予而获得更多。我们把爱、同情、善意给人得愈多,则我们所能收回的爱、同情和善意也愈多。
与人为善是每个公民应具有的道德品质。这种品德需要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锻炼和铸造。
要做到与人为善并非易事,它不仅需要有善意,而且要注意做到三忌:
一忌“一切为善”。与人为善只有在人民内部、在朋友同事之间这个特定的范围内才能提倡,并非一切皆可为善。与人为善不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不做任何分析,对一切人为善。对那些道德败坏、违法犯罪分子必须依法行事,不能姑息养奸,否则就是对人民大众的不善。
二忌“幸灾乐祸”。有的人缺少同情心和正义感,乃至以一种畸形的变态心理,见他人遭到灾祸,不是关怀、帮助,而是幸灾乐祸。我们决不应去做那种“幸灾乐祸”的小人,而要做古人所倡导的那种“见灾修德,灾变成善”的君子。
三忌“落井投石”。有的人乘人之危,借机整人。这种“落井投石”的人比“幸灾乐祸”的人品质更为恶劣。这种“与人为恶”者是丧失天良的小丑,终究有一日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奉劝这种人按照司马光的格言去做:“去恶而从善,舍非而徒是。”
我们不仅自己要培养“与人为善”的优良品质,而且要倡导“与人为善”的新风。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做到“与人为善”,那么,人际关系就会改善,生活就会安宁,团结就会增强,社会风气就会清新。
善良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它要求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万物。
这需要我们用心去学,用行动去实践,用未来回答。
6同情心是一种最高贵的美德
同情心是永恒的生命之谜。它战胜了邪恶,弘扬了美德;它解除了反抗的武器,融化了最顽固的心灵,促长了人性中美好的部分。
据说,圣约翰很老的时候——老得几乎都不能行走和说话了——在朋友的搀扶下,他参加了一次教会举办的儿童集会。在会上,他站起来说:“孩子们,爱你同类的人。”接着,他又说:“爱你同类的人。”有人问他:“您没有其他什么对我们讲的吗?”他回答道:“我一再重复这句话,是因为,如果你们这样做,别的就不再需要了。”
同样的真理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同情心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它不过是无私和爱心的另一代名词而已。我们为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忘却自我并将自我投入到他人。我们同情他,帮助他,安慰他。因而,没有爱,就没有同情。仁慈、同情心和爱心,是同时受到祝福的。
祝福,既为那给予者,也为那接受者。当它们在给予者心中结出丰硕果实的时候,也就是在接受者心中生长出仁慈和爱心之时。
我们经常通过同情心而不是劳动,做更多的善事,并通过嫉妒心的缺失和美德的意识,而不是雄心勃勃的坚韧努力,来使世界走上更久的幸福之路。一个人也许会失掉地位、影响、财富,甚至健康,但如果他认命的话,同样会生活得舒适。可是,有一件东西,少了它生活就会成为负担,它就是人的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