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手工业最具代表性的要算陶瓷。以景德镇为代表,明代的瓷器业发展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洪武年间的瓷器品种主要有青花瓷器、釉里红瓷器和单色釉瓷器三种。这些瓷器不仅数量大,而且品质好,深受人们喜爱,有的甚至销售到了国外。
青花瓷器
洪武青花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产品,继承了元青花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多。图案题材以程式化的花卉纹为主,布局趋于简单,扁菊纹、缠枝纹或折枝莲叶纹较为多见,龙纹出现五爪但仍以三爪、四爪为多。造型以盘、碗、罐为主。除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余均为胎底。胎底的盘、碗之类底部有红色护胎釉,且多数有明显刷纹。青花瓷的图案以花卉纹为主,基本上和釉里红的花卉纹相同,特别多见扁菊纹,有的器物以缠枝扁菊为主题纹饰。从传世品及景德镇窑址发现的标本看,洪武年间以碗类为主的民窑青花粗瓷底部无釉,且有尖钉状凸起,仍保留了元代斜削足的特点。
洪武青花不同于典型的至正青花的青翠艳丽,也不同于典型永乐、宣德青花的浓艳色泽,而有自己的特点。这一时期的青花主要使用含铁量较低且淘炼欠精的国产青料,呈色多为灰蓝色,黑色结晶斑点不明显。后来人们发现,青花料若不罩在釉下烧制,烧出后则为黑色,如果罩在釉下烧制,成品则为灰蓝色。
洪武年间的釉里红瓷器明显多于青花瓷器,尽管釉里红的烧造技术仍未完全成熟,呈色有的不太稳定,多较淡或偏灰,个别器物有晕散或发暗黑色的现象,釉面上往往还有开片,但基本上与元代釉里红的色泽接近。在烧制工艺上也比元代有了很大的进步,元代无法克服釉里红晕散飞红的现象,所以大多先在坯胎上刻好图案,然后再用釉里红填绘釉里红瓷器纹样留出白地,故而直接用釉里红绘画的并不多见。洪武年间的釉里红纹样已不再借助刻划花而直接用釉里红绘画,图案大多用线条表现。这表明洪武釉里红的烧制技术已有明显的进步,已经能够成功地控制烧制过程中釉里红的飞红晕散现象。
洪武釉里红的纹饰题材基本上与青花一样,构图繁复的缠枝花、折枝花、缠枝莲花、扁菊花以及松、竹、梅、庭院芭蕉、飞凤、人物故事图等均有所见。
洪武釉里红瓷器的制作工艺与同时期的青花瓷器完全相同,除执壶、玉壶春瓶及直径20厘米左右的墩式碗等器物底部施釉外,其余大盘多涩胎无釉,烧成后氧化呈现红色,圈足端大多采用平削工艺而成。
单色釉瓷器
洪武时期的单色釉瓷器品种丰富,有白釉、红釉、蓝釉、酱色釉(柿色或褐色)和黑釉多种,这些器物虽有碗、盘、高足杯之别,但其共同特点是制作规整,特别是器物内壁均印云龙纹,龙都为五爪。器内底心皆浅刻云纹,云纹有两种:一种为“风带如意”云纹,另一种为三朵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