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建汉后,接受西汉后期皇帝失去权位的历史教训,为不使那种强臣窃国柄的局面再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强化皇权、强大中央集权,他的这些措施在皇权强大的条件下,对强化皇权、维护统一是起着积极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光武帝的强化皇权、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也给东汉社会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的隐患。例如,为集军权于中央,光武帝取消了内地地方的军事力量,取消了地方上的都试制度。光武帝之所以能取消地方武装,是因为从西汉后期发展起来的地方豪强所拥有的私人武装能够为其承担维护社会治安、镇压人民群众反抗的职能。这样一来,事实上就承认了这些豪强武装存在的合法性,这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军事基础。同时,东汉从汉和帝起,皇帝都是在幼童时继位,因而就出现了范晔所概括的那样:“东汉皇统屡绝,致使权归女主,先后有四位皇帝是外戚所立,六位皇太后临朝听制,她们莫不是定策于帷幄之中,委事父兄。为使自己专权能长久地保持下去,她们在选立皇位的继承者时,多是选立孩童。”所以从汉和帝开始,皇帝即位时都是幼童:和帝10岁、殇帝生下不到百日、安帝13岁、顺帝11岁、冲帝2岁、质帝8岁、桓帝15岁、灵帝12岁。这些幼童长大后,不甘作傀儡,往往依靠自己的心腹宦官诛除外戚,但往往又演成宦官的弄权,如此循环往复。
东汉的外戚专权开始于窦氏。
和帝即位时,因年仅十岁,所以便由窦太后临朝听政,让其兄窦宪以大将军辅政。尽管在窦宪辅政之初,他的门客崔驷就上书告诫窦宪说:“古书上说:‘生来就富有的人骄横,生来就尊贵的人倨傲,’生于富贵而能不骄横倨傲的人,未曾有过。如今您的恩宠和官位正在上升,朝中百官都在看着您的所作所为,怎能不像《诗经·周颂》所说的‘望能以终日的小心谨慎,求得终身的荣耀’呢?……外戚大多是在当时被讥嘲,被后世责备,原因就在于权势太盛而不知退让,官位太高而仁义不足。西汉一朝,皇后家族共有二十个,而能保全家族和自身的,只有四位皇后,殷鉴不远,能不谨慎吗?”对崔驷的忠告,窦宪并未听进去。窦宪性情暴烈,睚眦必报,特别是在公元91年(和帝永元元年)征匈奴,大胜还朝后,窦宪更是势焰熏天,以致有人提出在叩拜窦宪时要伏身口称“万岁”,窦宪是如此。窦氏家族其他人也是如此,如执金吾窦景,放纵他的奴仆和部下抢夺商旅,以致使商人不敢出门经商,见到窦景就如同见到强盗,窦景还擅自征发边疆各郡骑士的精锐,为己所用。
公元92年(和帝永元四年),和帝忍无可忍,在宦官郑众等人的帮助下,一举消灭了窦氏死党,收回窦宪大将军印绶。因为窦太后的缘故,和帝不愿正式处决窦宪等人,而是把他们赶出京师,选派严苛干练的官员监督他们,后窦宪等人全部被迫自杀。郑众因协助和帝消灭窦氏有功,而被任命为大长秋,自是常参与政事。不过因和帝躬亲万机,郑众也是一心王室,不事豪党,所以尽管是宦官开始参与政事,但没有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公元105年(和帝元兴元年)12月,和帝在洛阳章德宫前殿去世,年仅二十七岁。和帝生前,儿子是接连夭亡,前后有十余个之多,所以以后出生的皇子,一出生就秘密地送到民间养育,群臣无人知晓。和帝死后,邓皇后才将皇子从民间领回。长子刘胜,身患顽疾,久治不愈。幼子刘隆,出生仅百天。相比之下,邓皇后还是立刘隆为帝,是为殇帝。邓皇后为皇太后,临朝摄政。
邓太后,名绥。其祖父是东汉开国元勋邓禹,其母亲是阴丽华的侄女。邓绥自幼聪颖好学,6岁读史,12岁通《诗经》《论语》,因此,城府很深,也很有心计。邓绥15岁被选入宫,16岁立为贵人,在诸后妃争宠于皇上、皇后时刻提防后妃夺位的情况下,邓绥委婉周旋于帝、皇后与后妃之间。每当皇帝宴会之时,诸姬贵人无不精心打扮,仔细修整,而邓绥却一如平日,身着素装,服裙无饰;每次去见皇后,都要先打听皇后服饰,若服与皇后同色,则随时解易;与皇后同时进见皇帝,行则偻身自卑,进则不敢正坐而离立;皇帝每有所问,也不敢先于皇后言。就这样,邓绥韬晦待时,果然得到和帝宠幸,最终当上了皇后。当上皇后以后,邓后也是表现得十分恭谨,尤其是限制邓氏。
公元106年(殇帝延平元年)8月,殇帝一命归西,邓太后立13岁的刘祜为帝,是为安帝。邓太后立刘祜为帝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刘祜之父是原章帝太子刘庆,刘庆从太子被废后,一直是小心谨慎,畏事守法,不敢稍有异志。但和帝在继位后对刘庆是优渥有加,关怀备至,使刘庆感激涕零。和帝死时,刘庆悲痛异常,痛哭于和帝灵前,以致呕血数升,一病不起,把这样一个人的十几岁的儿子立为皇帝,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邓太后临朝听政后,让其兄邓骘以车骑将军、仪同三司辅政。但邓太后为不使邓氏蹈窦氏之覆辙,在严格管束邓氏的同时,一方面让各地举荐有影响、有能力的士人人仕,如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杨震,明经博览,无不深究,被人称之为“关西孔子”,就被邓太后征为太仆,后迁任太常;另一方面,邓太后也拉拢和依靠宦官,像改进造纸术的蔡伦,就是在邓太后的重用下,逐渐提拔起来的,最后被封为龙亭侯。同时,邓太后本人也注意关心民情,提倡节俭,史书记载说,邓太后“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戹”。因此,邓太后在位期间,被人誉之为“德政”。
公元121年(安帝永宁二年),邓太后病死,安帝在皇后阎氏以及一部分宦官的诬奏下,下令将邓氏一门抄斩,阎氏从此得势。阎皇后兄弟阎显、阎景、阎耀、阎晏等人并为卿校,典领禁兵,就是阎氏家族中一些尚是孩提之辈,也都当上了黄门侍郎。一时间,阎氏家族和安帝乳母王氏沆瀣一气,使安帝时期政治乌烟瘴气。
公元125年(安帝延光四年),安帝死于出迎途中,年仅三十二岁。阎皇后与阎显以及宦官江京等人认为:“如今皇上死在道上,他的亲生儿子济阴王却留在京都,消息一旦传出,如果朝臣们立济阴王为帝,一切就完了。”于是谎称安帝病重。把尸体抬上卧车,所过之处,贡献饮食,问候起居,一如往常。车队急行四天,返回洛阳,在为皇帝发丧,阎皇后为皇太后临朝主政,任命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后,迎立济北王之子,北方侯刘懿即皇帝位。但八个月后,北方侯无命承运,死了。就在阎氏正在忙于寻找新的继承人时,宦官孙程、王康等人截单衣为誓,发动政变,阎氏兄弟尽管握有兵权,但都是昏庸无能之辈,一一被擒。孙程等人立11岁的济阳王刘保即位,是为顺帝。朝政又被宦官所把握,政治之混乱,更甚于阎氏专权时期。
顺帝的皇后为梁纳,梁纳年幼时不仅勤于女红,而且喜读史书,9岁时就能背诵《论语》。13岁被选入宫,公元132年(顺帝阳嘉元年)被立为皇后。梁纳为后以后,其父梁商也被封为大将军,梁商虽位居大将军之要位,但每存谦柔,虚己进贤。他为巩固和发展梁氏势力,一方面结交宦官,如曹操的养父曹腾就是其中的一位;另一方面结交当时在朝野有一定影响的士人儒生;同时还注重拉拢民心,使朝廷上下,都认为梁商是顺帝的良辅,顺帝也乐于委以重任。
梁商死后,其子梁冀继任大将军。梁冀据史书描绘,可以说是丑陋无比。他长得骨瘦如柴,且是腰弯如弓,一双斜眼,如同豺目,连话也说不清。说话时,就像口中含着东西,这在古代称之为“口吟舌言”,但梁冀却是骄横恣暴,为所欲为之人。
公元144年(顺帝建康元年),顺帝死去,年仅30岁,梁冀立年仅2岁的刘炳为帝,是为冲帝。冲帝在位不到一年即死去,梁冀又立8岁的刘瓒为帝,是为质帝。质帝虽是幼童,但“少而聪慧”,对梁冀的专横极为不满。公元146年,质帝在一次早朝时,当着众朝臣的面,指着梁冀说:“此乃跋扈将军也!”梁冀知道质帝长大后定对自己不利,几天后便命心腹把毒药放到汤饼中,送给质帝,质帝吃后中毒而死。质帝死后,梁冀立15岁已准备和自己妹妹结婚的刘志为帝,是为桓帝。不久,桓帝立梁冀妹妹为皇后,至此,梁氏的专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梁氏一门,前后共有7个侯,3个皇后,6个贵人,2个大将军,夫人和女儿享有食邑,而称君的有7人,娶皇室公主为妻的3人,其他担任卿、将等官职的57人。梁冀把持朝廷威权,独断专行,凶暴放肆,日甚一日,甚至安置在皇帝身边的亲信,监察桓帝的举动。
公元159年,梁冀的两个妹妹皇太后和皇后先后死去,梁冀失去了靠山,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梁冀便认当时的贵人孙猛为女,并改其姓为梁,恐其母宣不同意,便派人去刺杀宣,宣发觉后,便逃进宫中向桓帝求救。桓帝早就想除掉梁冀,于是,他单独招呼小黄门史唐衡,跟随他上厕所,到厕所后,桓帝问道:“朕的左右侍卫,和梁氏不和的有哪些?”唐衡回答说:“中常侍单超、小黄门史左倌和梁氏有仇,中常侍徐璜、黄门令具瑗常私下对梁氏放纵骄横表示愤恨。”于是,桓帝将单超、左倌叫入内室,让他们策划该如何诛杀梁氏。策划已定后,桓帝和唐衡、左倌、徐璜、具瑗、单超在一起,桓帝把单超的手臂咬出血,作为盟誓。几天后,具瑗率内宫卫士一千多人,突然包围梁冀住所,逼梁冀夫妇双双自杀,把梁氏所有亲族,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斩首,暴尸街头。对与梁氏有牵连的官员全部免官。梁氏专权的局面结束了。
桓帝诛灭梁氏后,因单超等人诛梁有功,下诏同时封单超他们五位宦官为侯,时称“五侯”,东汉的历史从此进入宦官专权时期。五侯中除单超早死外,其他四人横行欲为,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刻画他们的骄横:“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墯。”意思是说,左倌力可回天,具瑗唯我独尊、骄横无偶,徐璜恶似卧虎,唐衡随心所欲。
公元167年,汉桓帝病死,时年36岁,皇后窦氏为皇太后,临朝听制。窦太后与其父窦武合谋,立12岁的刘宏为帝,是为灵帝。灵帝初年,外戚窦武和太尉陈蕃曾想诛除宦官,但因事机不密,反为宦官所杀,从此,灵帝便被宦官所控制。灵帝对宦官是言听计从,竟公开声称:“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宦官竟成了皇帝的父母!
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的专权,特别是他们之间无休止的宫廷斗争,给国家、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使得东汉的政治黑暗,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东汉王朝濒于危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