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行盐铁官营的同时,桑弘羊还创设了均输制度,开展平准业务,这是在流通领域所进行的改革。实行均输、平准,主要是为了解决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地方向中央上交的贡物,往来繁杂,物多质次,或不偿其费的问题。
均输,即调剂运输,由大司农在各地郡国置均输官,各郡国应缴的土特产贡物,除一部分运往京师,满足京师的需要外,其他部分运往价贵的地区出售,辗转贩运交易,由官府赚取地区差价,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限制了贩运商的贸易活动。
平准,即平抑物价。由大司农在京师设平准官机构,由平准令管理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货物,除朝廷需用外,依据京师物价的涨落,贵则卖之,贱则买之,以控制物价,从富商大贾手中夺取了可观的商业利润。
经过桑弘羊的这些经济改革,使汉的收入大大增加,支撑了汉武帝的巨大军费和内政开支。和桑弘羊同时的史学家司马迁,称赞桑弘羊的理财是“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武帝也因此在公元前110年,赐桑弘羊为十一级武功爵的第十级——左庶长,并赐黄金百斤。公元前100年,武帝任命桑弘羊为主管全国财政的大司农。公元前87年,桑弘羊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
昭帝继位后,桑弘羊受武帝遗命,以御史大夫和霍光等人共同辅佐昭帝。因和霍光在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上意见不和,而参加了刘旦、盖长公主、上官桀父子的谋反活动。事情败露而被诛杀并灭族。
如果说,桑弘羊是以其经济措施为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经济基础;那么,霍光则是以其忠诚、果决的素质,扶昭立宣,励精图治,使一度风雨飘摇的汉王朝重新中兴。
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霍光的父亲叫霍中孺,年轻时曾在平阳县当过小吏,有一段时间被县丞派到平阳侯府中听差,在平阳侯府,英俊年少、倜傥风流的霍中孺与一个叫卫少儿的使女互相倾慕而私通,生下一子,这就是霍去病。后来,卫少儿因其妹妹卫子夫入宫受到武帝宠幸,而携子入京,霍中孺也回到家中娶妻生子,这就是霍光。
霍光自小聪明机灵,勤学善思,十四五岁,就长得气宇轩昂,英俊潇洒,被已因征匈奴而立下赫赫战功的霍去病接到长安,送到宫中侍奉武帝。先是做侍卫郎官,后步步升迁,官至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在武帝身边二十多年,武帝出行,他随侍车驾;武帝入宫,他侍奉左右。一贯小心谨慎,从未出过任何差错,因而深得武帝赏识。
武帝晚年,有心立少子刘弗陵为太子,可刘弗陵年纪尚幼,需要一位忠诚可靠的大臣辅佐,武帝感到满朝文武只有霍光可以担此重任。因此,武帝命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成王朝见诸侯图”送给霍光,暗示霍光要准备效法周公,辅佐幼主。
公元前87年,武帝病得很重了,霍光和金日碑、上官桀等人入宫问安。因武帝尚未册封太子,霍光流着泪问武帝:“万一陛下不测,谁将继承皇位呢?”武帝回答说:“你还记得朕赐给你的那幅画吗?你不明白朕的意思吗?朕立少子刘弗陵,由你行周公故事。”霍光一听赶紧跪拜推辞说:“辅佐太子,臣不如金日碑。”金日碑一听忙说:“臣本是外族人,一来臣比不上霍光,二来这也会让外族笑我们汉室无人而看轻我们。”原来金日碑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因兵败陷身为奴;先在皇宫养马,因仪表不凡、正气凛然而被武帝看中,但他身处显贵而持身愈谨,深为武帝所重。
武帝死前,颁下遗诏,立刘弗陵,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碑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
昭帝即位后,因只有八岁,因之国家的政事大都由霍光裁决。
霍光为人沉着稳重,对问题思虑周密,做事一丝不苟,史书上记载了霍光的这样一件事,说霍光每次出入宫禁,下殿出门,站立进退都有一定的位置。一些郎官、仆射曾经暗暗地记住他上朝时站立的位置,从不见分毫的移动。霍光处理国务从来不徇私情,对坚持按规章办事的官员,总是予以破格任用和奖励。
正是由于霍光的不徇私情,使他树敌很多。以盖长公主、上官桀父子为首,联合桑弘羊、燕王刘旦等人,阴谋剪除霍光,甚至是夺取皇位,因事泄,这些人或自杀、或被诛。从此后,霍光便完全掌握了朝政。昭帝也非常信任霍光,一直完全委托霍光处理朝政。
公元前74年,昭帝去世,霍光与群臣议立刘贺入继大统。可刘贺即位后,淫戏无度,仅短短的十几天便惹得朝廷内外怨声鼎沸,霍光为此忧愤不已。他恨刘贺不顾礼仪、身份淫乱无度;恨自己考察不细,有违武帝临终之托;忧汉室江山如就此下去,将不能久长。他果断地决定:宁愿对不住我自己,也不能对不住汉室江山。因此,他找到大司农田延年,田延年支持他说:“大将军是国家的柱石,既然刘贺不配做君王,为什么不禀告太后,另选贤明呢?”霍光见田延年支持自己,但又怕这样做不合礼制,便问道:“这种事古时候有过吗?”田延年告诉他,商朝的时候,伊尹做国相,为安定社稷,继祀宗庙,就曾赶走了昏君太甲,后世都因伊尹的这一行为而称他为圣人,然后更进一步鼓励霍光说:“您如果能这样做,您就是汉朝的伊尹了!”在得到田延年的支持后,霍光又向车骑将军张安世征求意见,张安世完全同意废去昏君。这样霍光的决心更坚定了,于是他让田延年把这件事告诉丞相杨敞,杨敞忠厚老实,但极端胆小怕事,当他听了田延年的话以后,吓得脑门冷汗直冒,不知说什么好。田延年见状,便到里面去了,让杨敞有时间想一想。杨敞的夫人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受其父熏陶,很有见识,便趁机跑出来对丈夫说:“这是大事,现在大将军已做出决定,才特意请大司农告诉您,您要是和大将军不一心,就死到临头了!”司马夫人还没来得及离开,田延年就进来了,司马夫人索性拜见了田延年,并对他说:“您听从大将军的命令!”李敞见再也没有退路了,只好照着夫人的话,重复了一句。
一切准备就绪后,第二天,霍光在未央官召集了丞相御史、将军、列侯等大臣,霍光开口就说:“刘贺行为昏乱,恐怕社稷不保,天下不安,该怎么办呢?”一时间,大殿内鸦雀无声,大臣们只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会儿,只见田延年,手持宝剑,上前跨了一步,大声对霍光说:“先帝曾临终托孤于大将军,是因为大将军忠诚、贤明,能够保全刘家的天下,现在人心惶惶,国家将亡,要是大将军不能从速决断,汉天下就从此灭了,刘氏宗庙就从此毁了,请问大将军是以何脸面去见先帝?今天的事不能再拖下去了,做汉室的大臣不能匡正汉室就是不忠!谁敢不同心协力,我先把他给斩了!”霍光赶紧谢罪说:“大家责备我是应该的,天下骚动不安,我霍光应当受到责备。”众臣们赶紧一齐趴到地下,说道:“天下万民全依仗大将军,我们愿意听从大将军的吩咐。”
当下,霍光和众大臣谒见皇太后,废掉了刘贺。另立刘询为帝,是为宣帝。
宣帝即位时,已是十八岁了,霍光要求归政于宣帝,宣帝辞让不受,因此天下大事仍是决于霍光,宣帝对霍光是异常尊重。
在霍光掌政期间,他始终遵循着武帝“罢轮台屯田诏”的精神,以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缓和社会矛盾作为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为“昭宣中兴”局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公元前68年(宣帝地节二年),霍光病逝。
霍光掌政先后二十年,这期间,霍氏势力“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骄横不制。以致在霍光死后,其妻霍显竟然和其子、侄、女婿想发动政变,企图废掉宣帝而立其子霍禹为帝,后事情败露,霍氏集团,自杀的自杀,被斩的被斩。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霍光辅佐汉朝可以说是忠心耿耿,然而却终究未能庇护其宗族免遭祸患,为什么呢?威严的权柄,是只有君王才能享有的,如果由臣下长期享有,不肯归还君王,则很少能逃脱灭亡的命运。以汉昭帝的贤明,十四岁就能洞察上官桀的奸诈行为,已经完全可以亲理朝政了,更何况汉宣帝十九岁即皇位,聪明刚毅,了解民间疾苦。而霍光却依然长期专擅大权,不知自动引退,反而在朝中广植私党,致使君王积蓄怨愤于上,官、民增长不满于下,咬牙切齿,侧目而视,都在等待时机,准备将其置于死地。霍光自己能够幸免,已是十分侥幸了。何况其子孙更加骄横奢侈,怎么能不加速灾祸的降临呢?尽管如此,假如汉宣帝专用官阶和俸禄赏赐霍光的子孙,让他们享用食色的赋税,定期前来相见,也就足以报答霍光的盛德了。而汉宣帝仍然让他们主持朝政,授以兵权,等到他们越来越不像话,积怨也日益增加,这才对他们的职权加以削夺,以至让他们恐惧怨恨,终于生出反叛朝廷的阴谋。这难道只是霍氏一家自己招致的祸吗?这也是汉宣帝故意放纵酿成的。春秋时,斗椒在楚国作乱,楚庄王灭其宗族,却赦免了斗克黄,认为如果不让当初于国有功的斗觳於尧留下后代,就不利于勉励人们行善立功。以霍显等人犯下的罪行,当然应诛灭全族,但霍光的功勋也不可不加纪念。汉宣帝竟将其全族老小,一个不留,也未免过于刻薄寡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