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9年9月,英宗皇帝驾陷土木,大明王朝面临前所未有的政权危机。
英宗被俘的第二天,北京皇宫中的孙太后和钱皇后就得知了消息,她们搜刮宫中大量的金银珍宝,让前来报信的人带给也先,幻想把英宗赎回,将危机轻松解决。也先不是个贪图小便宜的傻子,金银珍宝照收不误,英宗也仍然把持不放。过了两天,明军的残兵败卒狼狈地出现在北京街头,消息便再也无法封锁。孙太后只得一面让英宗的弟弟成阝王朱祁钰监国、立英宗两岁的儿子朱见浚为皇太子,一面召集百官商量如何对付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当时亲军精锐在土木堡丧失精尽,北京没有了可靠保卫力量,“群臣聚哭于朝”,一筹莫展。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翰林侍讲徐珵,急忙出班,哭丧着说:“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能避免更大的灾难!”幸亏明朝还有于谦这样的干国英才、“救时宰相”,不然明朝从此就不成为明朝了。徐珵逃跑主义的主张刚讲完,即刻遭到兵部侍郎于谦的坚决反对。于谦慷慨陈言:“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的根本,一动,大势就去了。大家难道忘记了宋朝南渡的教训吗?”
于谦的话说得掷地有声,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大学士陈循的支持,“辅成阝居守”的太监金英将徐珵轰出大殿,抗战派占了上风,孙太后和郕王也消除了犹豫不定的心态,决定固守北京,并把战守的重任托付给于谦。于谦受命于危难之时,“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