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待边境各族的朝贡贸易,终于给明朝带来了麻烦。
麻烦是瓦剌朝贡使团的规模越来越大,给明朝造成沉重的负担。不过,堂堂的天朝大国,还是打肿脸充胖子,维持着优待远人的虚荣。
更糟糕的是,朝贡使团在沿途强奸妇女、抢劫财物,无所不为,而且将严禁出口的弓箭、火器带出境外,既有伤明朝的尊严,又扰乱了明朝的社会治安,威胁着明朝的安全。但由于政治的腐败,明朝也无可奈何。
也先蓄积了力量,得知了明朝政治腐败、武备松弛,觉得一块美肉正在嘴边放着,正待他吃下去。
1449年1月,瓦剌向明朝派出一个1 772人的朝贡使团,领赏时,报成2 257人,虚报956人,让明朝官员查出,同时进贡的马匹又瘦又小,明朝给的价款也不很高。也先欺骗明朝不成,大为光火,于是诬赖明朝无理削减马价,又说明朝不把公主嫁给他,悍然发动了大规模入侵明朝的战争。
1449年夏末,瓦剌骑兵分三路进犯明朝。东西两路分别攻辽东和甘州,也先亲率中路30万人马直冲明朝边防重镇大同、宣府。
7月20日,山西边报传到北京,英宗命令严加守备。30日,也先大军进攻大同边外的猫儿庄,明军右参将吴浩战死。消息传到北京,英宗派驸马井源等四位将领各领一万人马增援大同。王振早就想建立战功,见机会来了,便极力怂恿英宗亲征。英宗年轻(23岁)气盛,跃跃欲试,令群臣讨论亲征计划。
吏部尚书王直联合中央各部门主管上奏劝谏亲征。他们认为,对付也先入寇,应该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明军蓄气,等待战机。当时正值酷暑干旱季节,水草不丰,也先没有强大的后勤补给,势必不能持久。而且也先前进找不到与明军决战的机会,撤退又没有掠到足够的物资,乘他进退维谷、人困马乏时,明军乘锐出击,必定取胜。况且兵乃凶器,战乃危事,皇上以万乘之尊,系一国安危,亲履险地,是十分不妥当的。
英宗说:“朕为一国之主,保卫社稷江山,义不容辞。”下令安排亲征。
8月3日,英宗令御弟成阝王朱祁钰留守京师,又安排扈驾从征的各部门大臣。就同一天,由于监军太监郭敬的牵制,大同明军主力各部互不协调,在阳和口(今山西阳高县北长城关口)与也先骑兵大战,全军覆没,三员主将两员战死,只有左参将都督石亨逃还大同。
4月,英宗与王振统帅各部门大臣和50万京军精锐,匆匆踏上征程。一路上,军士惊扰不止,王振全不顾虑。大军出居庸关,经宣府,然后西行到大同,已是18日。大同镇守太监郭敬密告王振:驸马井源和大同主力全军覆没。王振害怕了,让英宗起驾回师。对于回师的路线,大臣们主张尽量抄近路,从紫荆关回北京。王振不同意。他邀请英宗到他的老家蔚州去看一看,好光耀门楣。走了20千米,王振担心大队人马会踏伤庄稼,给家乡带去灾难,便改变主意向东前进。大军经宣府,30日到达土木堡。
英宗一行到达土木堡时,天还没有黑,土木堡离怀来县城仅有20里,扈驾大臣建议进驻城中,可凭坚城守战,防备不测。王振可惜后面千多辆辎重车没跟上,决定驻师等待。而驻营地又选在高冈无水的地方。
31日,也先骑兵将英宗和他的部队团团困住,切断他们通往营地南边7.5千米的溪流的道路。明军掘井2丈深,不见泉水,饥渴难忍。
9月1日,英宗令明军突围,不成。这时,也先派使者来议和,英宗也派使臣前往也先营。王振天真地以为瓦剌骑兵放松了斗志,便矫旨下令部队移营就水。匆忙间,明军乱了阵脚,瓦剌骑兵猛冲,明军大败,随驾的大臣活着逃走的没几个,50万部队伤亡过半,骡马20万匹和所有的辎重装备全部被也先获得,英宗则大大方方做了俘虏,王振被愤怒的明军将领打死。这就是明朝历史上的“土木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