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92600000039

第39章 宦官干政

政治腐败的显著表现,就是宦官干预朝廷政治。而宦官干政,则是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一大痼疾。不过,这个疾病,在皇帝圣明雄武的时候患得轻一些,在皇帝童昏无能时患得重一些。明朝的宦官之害,从英宗开始,一直伴随到明朝的灭亡。其他干政的宦官,后面还要讲,这里先来看看英宗正统年间的大宦官司礼太监王振。

前一章已经讲到,在英宗的父亲宣德皇帝统治的时期,就确立了司礼监和内阁的双重辅政体制。这种体制,为宦官干政提供了制度上的条件。

司礼监和内阁的作用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臣下请示政务指示的章奏先上交到皇帝那里,皇帝就派宦官转给内阁的大学士们,让他们提出初步的处理意见。这种意见用黑色墨汁写在一张纸条上,就叫做“票拟”。阁臣通过票拟,可以对皇帝的决策起很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决定性的。不过,阁臣的票拟必须通过皇帝的“批硃”,才能变成对各级政府部门的正式指示。所谓的“批硃”,又叫“批红”,就是皇帝用红色的笔,在章奏上直接批写指示。批红一般是照抄票拟,但皇帝对票拟不同意时,就让阁臣重拟。阁臣要是坚持自己的意见,皇帝又不愿接受,便直接按自己的意思批红。有时候,臣下的章奏太多,批不过来,皇帝就将批红交给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去做。皇帝犯懒病时,就更是如此。这样,司礼秉笔太监就成了皇帝的代表。他们在代表皇帝行使批红权时,可以对阁臣的票拟提出更改意见,往往得到皇帝的许可,这样,他们凭借批红的权力就可以钳制内阁。

司礼监太监、阁臣与皇帝的关系也是不一样的。

阁臣与皇帝之间是一种臣与君的关系。对于这种关系,儒家的信条是“臣事君以忠,君待臣以礼”,也就是说,对皇帝的忠是有原则、有保留的。而且阁臣全都出身儒士,信仰孔夫子仁义礼智那一套,是文官和国家长远利益的代表,对皇帝有损于国家长远利益和法制纪纲的行为,往往持不合作的态度,因此,皇帝与阁臣之间常有矛盾、冲突。当然,这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就阁臣的职能来说的,并不排除有的阁臣放弃信仰与原则,去奉迎皇帝与太监。不过,这样内阁就没有履行他正常的职能。

司礼太监则是宦官,是皇帝的家奴,他对皇帝的忠是无原则的绝对的忠,是皇帝利益的代表。所以,皇帝一旦信任他,他的权力就远高出内阁。当然,宦官的权力太大,难免出现“太阿倒持”的局面。汉、唐历史上宦官擅自废立、甚至弑害皇帝的事,屡见不鲜,就是教训。作为明朝的开基者,太祖朱元璋对这种教训是有深刻认识的。但他并不想放弃宦官这个维护皇权的工具。他对这个工具作了一些改造,让宦官的权力有所制约。虽然后来宦官有预政、出使、专征、镇守等权力,但是各宦官之间、宦官与文武官员之间,都有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尽管宦官的权力很广泛,却没有出现宦官废立皇帝的局面。司礼太监不能同时掌握军权,也就不能废立皇帝。不过,他掌握的批红权就足以扰乱朝政、破坏国家法纪了。司礼太监王振便是借这一权力败坏了正统年间的政治。

王振是山西大同府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教官出身。教了9年书,没有什么成绩,按照规矩,要被贬谪充军。眼见就要一辈子翻不了身,永乐帝下诏,这类遭贬充军的教官中生有儿子的,允许净身入大内,给宫女当老师。所谓净身,就是割掉生殖器中的精巢,也就是阉割。王振一狠心,就把自己给阉了,入宫当了宦官。

宣德时期,虽然设有内书堂专门培养小宦官,但宦官的整个文化素质并不高,多是仅能识字而不知文义,王振这位知识型的宦官便显得鹤立鸡群,才能高出同辈。为此,宣德皇帝对他高看一眼,让他进司礼监当了秉笔太监,又让他伺候皇太子读书。

这位皇太子就是英宗朱祁镇。1435年1月,宣德皇帝去世,英宗继位。英宗当时虚龄9岁,实足年龄是7岁零2个月,是一个还不太懂事的孩子,一个童昏皇帝。小皇帝来日方长,可塑性大,成为王振与辅政大臣的争夺对象。

在这场争夺小皇帝、实际上是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中,辅政大臣们采取了为小皇帝举行经筵的办法,希望把小皇帝培养成儒家理想中的圣明君主。所谓经筵,就是给皇帝讲授儒家经典。这些干涩枯燥的东西当然无法吸引一个9岁的儿童,而仪式的繁缛,对童心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如果说这种教育方式取得了什么效果的话,那就是培养了小皇帝傲慢自大、一意孤行的意识。

然而,在司礼太监王先生那里,小皇帝的童心得到了充分满足。王先生给他安排了观看军事比武、骑马射箭、游园踢毬等等有趣的节目,还教他如何调弄大臣,建立权威。

1437年1月(正统元年十二月),小皇帝让兵部尚书王骥、侍郎邝野讨论边防问题,5天过去了,未见回奏,王振教小皇帝召见王骥,当面斥责他:“卿等欺朕年幼耶?”把王骥、邝野关了好几天禁闭,吓得群臣出了一身冷汗。

不久,右都御史陈智弹劾辅政大臣之一的英国公张辅回奏稽迟,又弹劾六科、十三道不能举奏。小皇帝开释了张辅这位“靖难功臣”,听从王振的意思,将科、道官各打20大板。这样,王振就借小皇帝的威权大灭了辅政大臣的威风。从此以后,言官们奉王振的旨意,专找那些瞧不起王太监的大臣的差子,自公、侯、驸马、伯到尚书、都御史,以及以下的官员,无不遭受弹劾,或者被关进监狱,或者被戴上项枷,甚至被贬充军。这样的事情,每年都有。王振在与辅政大臣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英宗刚即位时,日常的大政由他的祖母张太后和辅政五大臣主持,王振只是利用怂动小皇帝的惟我独尊的意识来干预朝政。到1441年底,英宗年满15周岁,开始亲秉国政,全面履行皇帝的权力,王振的干政就发展到左右国家的大政方针。辅政五大臣更不是他的对手,纷纷采取将顺苟且的态度,持禄保位。

王振左右国家大政方针的确定,造成了边防战略上的一系列失误,最终挟持英宗亲征,导致驾陷土木堡。

最大的失误是旷日持久地兴师麓川。麓川是指明朝的土司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位于今天云南西部腾冲县西南。所谓土司,是元朝以来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民族自治制度。土司的长官和各级官员由少数民族首领担任,中央政府加以认可。土司只须向朝廷缴纳象征性的贡赋。当时,西南的许多少数民族刚迈入文明社会不久,各部族间经常发生互相攻杀、抢掠人口、霸占土地的事情。1428年(宣德三年)以后,麓川宣慰使思任发多次率兵侵占邻近土司的地盘。1438年(正统三年),明廷兴十万大军,历时三年,遭受重大损失,才打败思任发。思任发派人到北京朝贡认罪,请求明廷饶恕。明军虽未取得辉煌战绩,但已达到震慑思任发的目的,面子上也过得去了。战争本来可以就此结束,然而王振、兵部尚书王骥都想借战争建立功业,稳固自己的地位,加官进爵,极力鼓动英宗坚持将战争打下去,把思任发逮捕归案。1441年,麓川战争又重新开始。

在明廷大规模出师麓川之前,翰林侍讲刘球上《谏伐麓川疏》,援古证今,指出明朝的边防重点在西、北蒙古,而不在滇西南麓川的弹丸之地,英宗不听。

1443年6月,雷震奉天殿,刘球应诏上奏向英宗提出十条建议。核心的建议有两条:一是请皇上亲揽大权,不要旁落;二是要停止对麓川的用兵,将防御重点转移到北方。他强调指出:“麓川荒远偏隅,即叛服不足为中国轻重。而脱欢、也先并吞诸部,侵扰边境,议者释豺狼攻犬豕,舍门庭之近,图边徼之远,非计之得也!”

王振对刘球前一次谏止兴师麓川本来就感到不愉快,这次对刘球奏章中讲到要英宗揽权的内容,更是不能容忍,于是找个差子,把刘球抓进诏狱,指使指挥马顺将他杀死,然后肢解尸体,埋在监狱的地下。

刘球遭王振惨害,就再也没有人敢对出兵麓川提反对意见。这一战争一直持续到1449年的春天,耗费了明朝的实力,“骚动天下”,几个月后,土木之变发生,应了刘球的预言。

在直接涉及与蒙古关系的事宜上,英宗在王振的唆使下,也犯了战略上的错误。一是1444年(正统九年),英宗在未了解事态大小与真伪的情况下,贸然对兀良哈三卫用兵,导致兀良哈与明廷的宗藩关系破裂。二是同年瓦剌攻哈密,哈密忠顺王向明廷求救,英宗置之不理。三是1446年,瓦剌东征兀良哈,也先派使者向明朝借粮饷,明廷既不给粮饷,也不阻止瓦剌的东征,坐视兀良哈被也先兼并。这样,明廷就眼睁睁让也先轻易打破自己的防御战略布置,使也先势力坐大,成为对自己安全的最大威胁。

不但如此,王振还不惜出卖国家的安全,借以谋取个人的私利。

明代蒙古族社会的基础是单一的游牧经济,植物性的食物和手工业产品,大多数要从内地获得。和平获得这些物资的途径有两条:马市贸易和朝贡贸易。马市贸易类似现在的边境贸易。朝贡贸易是明朝优待边境各族和外国人的一种措施,借以换取名义上的宗藩关系。在朝贡贸易中,明朝除了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给贡品付款外,还要给朝贡使团丰厚的赏赐。两项的价值加起来,超过贡品本身市价的好几倍。

在以上两种贸易中,铜、铁、兵器属于严禁出口的物品。市场的规律是越难得到的东西,价格越贵。这些严禁出口的东西在黑市上可以卖很好的价钱。王振于是不顾国家的安全和禁令,做起了走私兵器的勾当。他嘱托同党大同(这里设有马市)镇守太监郭敬,每年向瓦剌走私箭镞几十万只。甚至当时属高尖技术的火铳也走私到了瓦剌。

也先从贸易中不但获得了大量必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还获得了大量的战争物资,很是得意,想重温祖先大元帝国的旧梦。他正对明朝虎视眈眈,寻找适当时机,大举南侵。

同类推荐
  • 崛起崇祯

    崛起崇祯

    崇祯十一年,鞑虏十万联军入侵大明,肆虐京畿。大明危矣!而此时,后世的一个历史爱好者穿越成崇祯皇帝。大明不可欺,大明不可辱!朕将率大明无敌虎贲,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巍巍大明,日月昭昭,朕之所指,皆为汉土!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世人皆盼自己有个官大钱多的好爹,可生在乱世的刘和却摊上了一个忠厚仁义的傻爹。袁绍和韩馥联名推举老爹当皇帝,他坚决不干!部下公孙瓒瞒着老爹吃里又扒外,他视而不见!袁术骗老爹一起去长安拯救小皇帝,他真信了,然后派出五千精骑南下,结果……摊上这样一个憨傻老爹,刘和彻底暴走了!
  • 异世财富大亨

    异世财富大亨

    不了解他的人以为他只是个富可敌国喜欢逐利的商人,了解他的人认为他是个心慈面善的善人,然而不管逐利也好,心慈也罢,他认为对的事情便会去做。
  • 位面骇客

    位面骇客

    家破人亡的哀恸,让一颗浪子的心从此变得坚硬如铁,誓言报复;雷电交加的夜晚,让一个对天怒吼的人拥有了神才能有的能力;穿梭时空!回到过去,发现每一段历史都是平行的,于是售卖现代商品,赚取当代黄金,撬动重大事件,掠夺历史美人,皇后王后、贵妃公主、名妓行首……全部纳入后宫!改变历史并不能改变现在!未来却可以,利用黑科技吊打当代世界轻而易举!然而,即便是心硬如铁的人,也不能对即将发生的事件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凶残的外星生物,疑似外星球的建筑,还有那枚神秘的戒指,这些对于地球文明又代表着什么涵义?
  • 夜郎武僰传

    夜郎武僰传

    祖国神奇的西南腹地,这里生活着四十多个少数民族,无数先民在这里创造了神秘的文明,其中古夜郎国最为神秘。这是一个强大的文明古国,与中原但是它却在与汉王朝争夺西南霸权的过程当中,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里。到底这个存在了千年,与中原王朝密切联系得文明古国在争霸的岁月发生了什么,导致它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夜郎自大的典故后就消失了,将会在本书里得到答案。
热门推荐
  • 自想名

    自想名

    这是一个天骄大佬重修的故事,为了追求极致完美。
  • 第叁世界

    第叁世界

    每当世界变革之时,七十二王座天降择主。每一尊王座,都代表着魔术师所能掌握的极致的法则。汇集七十二王座的力量,将获得封神的资格!普普通通的少年,操纵神秘,问鼎世界之巅!
  • 异战时代

    异战时代

    一个少年,原本只是一个只会玩网络游戏的少年,却因为一次跟魏延的掌控者穿越到异次元三国的机会。他的命运。从此改变。赵云武灵。灵皇风勋。魂皇行封。武皇吴轩。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异战时代。
  • 神魔异闻录:天罪

    神魔异闻录:天罪

    世间一切都要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神也不例外,天也不例外,背负神罪行的少年,生命最后的四年,风雨将起,雷云皆现,他的传说也将揭幕,过去之人,未来之人,一一出现在这邪神的盛宴之上,情也好,仇也罢,都将结束。黄昏之后,终将出晴。一代邪神洛基,再次的回归这个世界,他终将让世人承受他无数年下来的愤怒。洛基:我终有一天会再次的回到这个世间,带她回来,就算毁灭一切,我也愿意,至于她,只要在我眼前就够了,原不原谅,关我什么事。
  • 都市之狼王归来

    都市之狼王归来

    【免费阅读,至尊爽文】他,出生于狼群之中,喝狼奶存活下来,自幼骨子里就透露出一股至死不屈的狼性!后参军入伍,从戎七年,面对敌人,他如狼吞虎,屡立战功,终荣封为王,燕然勒功,权倾天下。他就是苏浪,一代狼王,活着的传奇,永恒的丰碑!书友群:974265922(新群等待开荒)
  • 凤兽鸣天下

    凤兽鸣天下

    一个神魔大陆中,怪兽横行。似无坚不摧。灾难来临
  • 修仙之女配又怎样

    修仙之女配又怎样

    异世重生,天道莫测,生死一线,逆转之后方获新生,有些时候不是不爱,是不能爱,百种纠缠千般无奈,我的归途是你来时的路,惟愿此生初心莫负。
  • 俞敏洪内部讲话

    俞敏洪内部讲话

    本书深刻剖析了新东方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时间点,以及其精神领袖俞敏洪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创业,指引企业的成长,如何以一人引领创业团队,因理想而实用,战胜种种困难,成功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一次次危机。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如资金不足,人才亟缺,没有市场等,纵观商海风云,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愈挫愈勇,只有秉承“永不言败,不畏艰难”精神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更长久。俞敏洪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同样可以创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创业不仅需要一颗有远见的头脑来规划蓝图,更需要秉持一颗激情的心将梦想落实于行动。
  • 野樱桃

    野樱桃

    徐剑铭的散文题材宽泛,主题鲜明,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韵,本书所选作品均为作者在报刊发表并获奖的精品散文。有一定市场号召力。
  • 彼界奇谈

    彼界奇谈

    先行者纷纷陨落,‘界’需要新血延续,唯有在鲜血与死亡中奋起直追,才能寻到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