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琼是初二的学生,她听说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性食物,如谷类、薯类、根茎类蔬菜和豆类,另外是食用糖类。而吃碳水化合物易发胖。所以她就只吃水果和蔬菜几乎不吃主食和土豆、红薯之类的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但没过多久她老是觉得浑身乏力,头晕。在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琼琼准备去厕所,但刚一起身琼琼的眼前一黑,晕倒在课桌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食物中缺乏碳水化合物将导致全身无力,疲乏、血糖含量降低,最终导致低血糖症使人晕厥。
营养误区
误区一:碳水化合物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很容易就被摄取了,所以不用在意孩子身体摄取碳水化合物的多少。
误区二:蛋白质、维生素、和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碳水化物好像作用不大。
厨中论健
稍有些营养知识的家长都听说过碳水化合物这个名词,知道膳食结构中不能缺乏碳水化合物,但是碳水化合物究竟有哪些生理作用呢?哪些食物中含碳水化合物较多呢?
碳水化合物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糖和淀粉。像平时我们食用的蔗糖、谷薯类及水果里面都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由于它是一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氢、氧的结构等同于水(H2O),故被称之为碳水化合物。我们都知道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而碳水化合物是三大产能营养素中最主要最经济的能量来源,有着其他营养素无法替代的作用。
同时,碳水化合物也是构成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它除了为人体提供能量外,还可调节脂肪的新陈代谢,改善食品风味,并能为人体提供膳食纤维。除此以外,它还有一项很重要的生理功能,就是能促进消化道的运动,防止便秘、预防肠道肿瘤的发生。
由于碳水化合物具有这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所以在每日膳食中要摄入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脂肪则会因氧化不全而产生过量的酮体,影响体内的酸碱平衡;肝糖原会储备不足,会影响肝脏的解毒能力。
饮食真经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1.单糖。常见的有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这些糖具有甜味,易溶于水,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
2.双糖。常见的有蔗糖、麦芽糖、乳糖等,这些糖易溶于水,经机体分解为单糖后可以被吸收利用。有些人的消化道中缺乏分解乳糖的酶,因而食用乳糖后不易消化,常出现腹泻等症状。
3.多糖。指米、面等粮食中含有的淀粉和膳食纤维。淀粉易被人消化和吸收,而膳食纤维不易或不能被消化吸收。
同时,根据其是否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又可分为:
1.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即可在人体小肠内全部消化和吸收的的碳水化合物,如糖类和淀粉。它们好消化,易吸收,升高血糖也快。
2.不可利用的化合物。指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这些物质在小肠内不能被人体酶分解利用,常与其它不易吸收的物质随粪便排出。这些不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可促进肠道蠕动,具有保健功能。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7月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的适宜摄入量(AIs)”中小学生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应提供总能量的55%~65%。中小学生每天应摄入1700~2900千卡的热量,相当于粮谷类食物425~725克。也就是说中小学生每天应获取1斤到1斤半的碳水化合物。
饮食宝典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如大米、面粉、小米等各种粮食)和根茎类食物(如红薯、土豆等薯类),其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少量的单糖或双糖。还可来自各种食物,如蔗糖,麦芽糖等。蔬菜、水果除含少量单糖外,也是纤维素和果胶的主要来源。
一般情况下,谷类食物含碳水化合物60%~80%,豆类食物含40%~60%,薯类食物含15%~29%,是人们获得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途径。谷类食物也向来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条就明确提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以提醒人们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防止发达国家膳食中缺少碳水化合物的弊端。
常见高碳水化合物食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