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猜疑是烦恼的祸根
猜疑是指对他人缺乏理解、信任和安全感,甚至怀有敌意的心理品质。猜疑的行为特点表现为:极度敏感、思想行为固执、自卑而且自闭、不信任他人、看问题主观武断等。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产生严重的猜疑心呢?
猜疑心与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有关,与他所处的小环境的人际关系紧张有关。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所处的小环境内耗严重、互相倾轧、人际关系紧张,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火药味,充满了对立和斗争,那么,这个人的猜疑心理就会很重。
◆猜疑有害身心健康:心理学研究证明,猜疑会加重人的心理压力,使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缺乏应有的安全感。久而久之,身心健康遭受破坏,导致各种悲剧。猜疑之人做事常以自我为中心,而且不考虑后果,对他人有极强的对抗性,常以害人开始,而以害己告终。猜疑使人远离朋友,远离人群。古今中外,这类人在人生和事业上都曾酿造出许多苦涩的悲剧,所以说,狭隘猜疑对人害处甚多。
而据科研人员调查发现,大多数长寿者都心胸坦荡、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性情温和、待人和气、无忧无虑。而所有这一切正是狭隘猜疑之人所缺少的健康的心理品质。
◆消除猜疑心理的办法:如何消除猜疑心理?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的山野教授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虽然简单,但非常实用有效。
要建立自信心。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它能使人了解自己,相信自己,使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只有充满自信,才可能去善待他人,并理解和信任他人。当我们充满信心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自己了。
以事实为基础评价别人。评价别人的时候,应当防止先入为主的假定产生的心理定势,不以怀疑为基础,进行合理推论。要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循环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就会觉得他的猜疑顺理成章。因此,冷静思索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不要沉浸在流言中。在生活中,一个人遭到别人的议论和流言,或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如果觉得别人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
调整自己的认知。我们应当牢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古训。找自己的好朋友说说你的猜疑,让他们帮助你分析,以消除一些荒唐可笑的先见之见。同时出现猜疑时,分析自己的一些非理性的想法,来阻断对别人的无端怀疑。
(2)损害身心的牢骚
◆发牢骚的危害: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发牢骚产生的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十分有害。当人处于牢骚状态时,体内可分泌大量肾上腺素,会引起血压升高,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还会使血糖升高,加速动脉硬化。经常发牢骚的人,还会促进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患有高血压的人,易发生脑栓塞等意外,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月经失调也与发牢骚有关。
因此,稍微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以发牢骚来解恨,甚至大动肝火实在没有必要。此外,发牢骚还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既损人又害己,从而让发牢骚者事业和生活上遭受更多麻烦,心情更不畅快,从而危及健康。
◆如何克服发牢骚的习惯:克服发牢骚的习惯,必须要克服依赖心理。人生中的成功快乐,只能由自己找到,如果要解除自身烦恼,就不能怨天尤人,要充分认识到家庭与社会的因素只是诱发烦恼的外因,而自身的个性心理弱点才是导致烦恼的内因,只有改善自己才能改善情绪。
此外,还要学会自我调节,即通过自我劝慰、自我开导、自我调适,使自己冷静下来,把问题想通、想透,这是克服抱怨心理的最好的办法。人之所以会产生抱怨,与身边的不公平现象有关,但也与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和认知方式有关。想一想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是否只从个人意愿出发;想一想自己考虑问题是否全面,有没有偏激;想一想有没有比抱怨更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生活的琐事侵扰,是克服牢骚最重要的一条。有些朋友的抱怨常常来自生活中的琐碎之事,凡事过于较真儿,常常搞得自己疲惫不堪。而对于这些琐碎之事,我们还是置之不理为佳,一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被疯狗咬了,难道非要把侵犯你的疯狗也反咬一口么?所以,遇事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生活得更加理智,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抱怨和牢骚。
(3)克制嫉妒的本能
◆嫉妒有害健康:人为什么会嫉妒?这是人的本性驱使。人生而有欲,求而得会感到快乐,求而不得则会感到苦恼。嫉妒是一种病态的心理,通常表现为“眼红”、怨恨、自卑等,甚至对他人的成就产生极大的憎恨。
嫉妒为何能致病呢?现代医学认为,在人体下丘脑及其临近部位存在“快乐”与“痛苦”2个情绪中枢。嫉妒也与忧郁、烦恼等不良情绪一样,会刺激痛苦中枢,使肾上腺皮质酮类激素分泌增加,血清素类化学物质降低,引起人体免疫机制紊乱,大脑功能失调,抵御疾病能力减弱,因而使某些疾病,如精神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不请自来。
◆如何摆脱嫉妒的阴影: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有适合于自己人生所扮演的角色,只要你定位准确,并按自己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就会有良好的结果和归宿。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必须有勇气承认,所有的人都有比自己高明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师”。但是你也有高明和优越的长处,从而你要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和创造自己。这样就能从病态的自尊和自卑感中把自己解放出来,走向自信、自立、自强,而远离嫉妒的狭隘境界。
许多嫉妒之心是由误解而产生的。嫉妒者误认为对方的优势会造成对自己的损害而耿耿于怀。所以要打开心灵的窗户,让新鲜空气透进来,你应主动与他人接近,加强沟通与融洽,就会避免误会,即使是发生了误会也能及时地消除和解决。
(4)伤人害己是报复
报复心态是指以幻想甚至计划用攻击的方式,对那些曾经给自己带来伤害或不愉快的人发泄不满的一种心态。在日常生活中,有两种人容易产生报复心态:一种是“闷罐子”型,这类人往往心胸狭窄、嫉妒心强,遭到挫折后,对领导、同事产生敌对情绪和报复行为;另一种是“炮筒子”型,这类人遇事激动、脾气火爆、性情急躁、凡事急急匆匆、争强好胜。容易动火,遇事不能冷静下来,易产生过急的报复心态。
◆“以牙还牙”的危害:首先,报复心态是走向犯罪深渊的根源。报复心态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常常会失去理智,导致犯罪。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运用非法手段报复他人,将使你的仇人占2次便宜。一次是冒犯你时,第二次是你因为报复他而被惩罚时。尽管培根所说的报复行为与我们所说的报复行为有所不同,但我们仍可以从中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以违法行为实施报复者必然自食其果。
其次,报复心态是影响人身心健康的根源。人是一个身心健康不可分离的整体,对于一个健康的个体来讲,也应该同时兼顾这2个方面。心理是人类行为的主宰,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导致健康的行为,才能拥有一个幸福、充满人性的人生,人的生命才能发出绚丽的光彩。所以,一个明智的人,都应该选择一条通往心理健康之路。
◆如何消除自己的报复心态:在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或是与人发生矛盾,难免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心理。但这样做不但不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很可能会触犯法律,引起悲剧。同时,报复心态对健康也百害无一利。怎么样消除自己的报复心态呢?
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俗话说,壶小易热,量小易怒。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会为眼前的得失而感到迷惑和愤怒,也不会为了生活中的小事而激动。“风物长宜放远量”,把时间多花在增长见识上,就不会把别人对自己的偏见与评价放在心上,自然也就消除了报复心态。
换位思考。在人的交往中,不可能没有利害冲突。我们在遭受挫折或不愉快时,不妨进行一下心理换位,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境遇之中,想想自己会怎么办。只有设身处地、以心换心,才能真正理解他人,从而抛弃报复心理。
学会宽容。一个成熟的人,应当在交往中增长见识,懂得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具有宽容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会在发生矛盾的后果中体会到,只有团结友爱、宽容谦让,才能享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