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球60岁到70岁的妇女中,有1/3的人罹患“骨质疏松症”,我国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约有5000万人,50岁以上妇女的罹患率高达50%,而因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骨、髋骨等骨折约为50%~60%。有数据显示,随着我国进入高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及伴随的脆性骨折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其中,老年女性因雌激素缺乏罹患率最高,此外,老年男性发病率也近30%。
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运动。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缺乏运动,将会使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储备严重不足。另外,老人也应该注意锻炼身体,虽然不能增加骨密度,但至少可保持已有的骨密度不降低并增加骨质含量。另外,骨质疏松症的其他危险因素也很多,如遗传体质、种族、钙摄食不足、大量抽烟、酗酒、服用某些药物、高蛋白高盐饮食、内分泌疾病等。
骨质疏松中最为严重的结果是髋骨骨折,而据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每周步行4小时的女性,其罹患髋骨骨折的危险可减少40%。这项研究结果对那些不愿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却又找不到好的治疗方法的妇女来说会是个很好的消息。
因为研究发现,每天散步1小时或每周慢跑3小时可以产生与激素治疗相同的预防髋骨骨折的作用。该研究显示,步行和慢跑等负重运动能够延缓骨质疏松。
研究人员说,步行是最普通的锻炼方式,也是降低骨折风险的最合适的活动,激素替代疗法虽然能够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但它有可能引发心脏病和某些癌症。不管纤瘦或肥胖的女性都可以通过增加活动量来预防骨折。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经常进行慢跑和步行的交替运动可有效地防止骨折。日本干叶大学医学部讲师后藤澄雄就曾做过相关的研究,他将三个长跑团体中的41人与年龄相当而不经常运动的86人一起进行了腰椎、股关节、膝关节及手腕等活动部位的骨质密度的比较,发现经常参加长跑或步行运动者的膝盖骨比不参加运动者要强壮许多,而且在骨质密度上也高出14%~40%,而且,经常外出进行散步运动者的骨质状态也十分理想,基本上相当接近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表示:“散步不仅可以锻炼肌肉,还能增强骨骼。研究显示,妇女在20多岁时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并且适量摄取钙质,在70多岁时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几率就少了30%。”
因此,后藤澄雄认为:如果男士们能够坚持每星期平均行走距离多于慢跑距离的话,那么他的骨质密度就会增高;对于女士们来说,则需要快步走的距离多于散步的距离时,骨质密度才能相对提高;而对于老人来说,在进行散步运动的时候,则应掌握交替方式的适度,具体做法是以慢速开始,然后再逐渐加度至急行的速度。以两分钟急行、一分钟慢行的模式交替转换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能太慢,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骨质密度,预防骨折的发生。
对于容易骨折的女性来说,如果能进行适度的阳光疾走运动,那么,就可以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接受适量的紫外线照射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健康,调节身体中的钙、磷代谢。
另外,在生活中,老人应适度增加自己步行的机会,如买菜、购物时多走路,不坐汽车、不以自行车代步,爬楼梯、不搭电梯等;40岁以上的人则要避免做剧烈运动及运动过度;对于女性来说也要防止女性月经不正常,增加骨质流失,在进行散步运动前,应做些适当的暖身运动,运动时,若发现筋骨有任何异样时,就要马上停止运动;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防止骨折,那么就应该从中学开始,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的散步运动,那么就有益于骨密度的增加,进而防止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