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没有一个人愿意让别人攻击自己的短处。若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说对方的短处,其结果往往是引发唇枪舌剑,两败俱伤。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如能够不伤及他人的自尊,便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当着矬子不说矮话”,是告诫人们在应酬中不要伤害和无视别人的自尊心。人生在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若以己之长,较人之短,则会目中无人;若以己之短,较人之长,则会失去自信。这是与人说话的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的一点。
在交谈中,要谈得顺畅,还要注意他人的禁忌。若不避忌讳,就有可能给融洽的交际增添周折。有一个工厂的几位团干部,一次去慰问一个退休老工人,有这样一段话:“您老身子真够硬朗的,今年高寿?”“七十九啦。”“人生七十古来稀,厂里数你最长寿吧?”“哪里,XX活到八十四呢!”“那您老也称得上长寿亚军呀。”“不过,XX去年归天了。”“呦,这回可轮到您了。”谈兴正浓的老人一听此言,脸色陡变,话锋顿收。这是因为说话者刚才触到了老人最敏感的问题,老人肯定理解,快要轮到他归天了。再如,某人为一同志结婚筹款赠送礼品,他笑嘻嘻地要本单位一位四十几岁的女同志“合伙”,没想到这位女同志竟伤心地哭了起来。原来她至今还未结婚,别人的喜庆勾起了辛酸的往事。而那个经办人未注意避忌,触动了她伤感的神经。
因此无论在应酬或是交谈中,尽可能地避开对方的短处,也是交际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每一个人都有自身无法消除的弱点,就像个子矮是天生的一样。如果我们老是把眼光盯在别人的弱点上,在交谈中总是将别人的弱点当成攻击的对象,那么只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别人不愿意再与你交往。如此一来,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少,别人都躲着你,避开你,不与你计较,直到剩下你自己孤家寡人一个。二是别人也对你进行反攻,揭露你的短处。这样势必造成互相揭短,互相嘲笑的局面,进而发展到互相仇视。
“当着矬子不说矮话”,推广开来,就是不要将他人的不足放在嘴边,即使非说不可,也可以变通一下再说,这是如何展现好口才的技巧,更是获得友谊的技巧。说出去的话好比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因此,话到嘴边就要细细思量,切忌不可话出伤人,必须时时懂得“冤家宜解不宜结,不可说尽伤心话”的道理。
富兰克林是个口才很好的政治家,同时他也十分重视口德,在早年时,他曾经作了一张表。表上列举出各种他所要改善自己的美德。这样几年下来的实践力行,显然也获得了相当的成就。可是,之后他又找出了还有一项应该实行的美德,那也跟谈话艺术有极大的关联。他说:
“我在自我完善的计划里,最初想到有十二种美德,但有一天一个朋友对我说大家都认为我太自傲,原因是说我的骄傲常在谈话中吐露。当辩论一个问题时,我不但固执地坚持我认为正确的主张,而且有些轻蔑别人的样子。我听了他这话,立刻就想矫正这种缺点,因而我在表上的最后一行加了‘虚心’这一条。”
“我到现在,虽然不能自夸在实际行动上这点有何成就,但至少已经改善许多了。我决定避免直接触犯他人的情感和武断自己的言论;我甚至对自己下了一道命令,决心以后把‘当然’、‘不消说’等字眼改掉,换以‘据我所知’、‘我只觉得’、‘似乎’、‘可能’等等的口头语。”
“我发觉别人如果真地说了一句错误的话,我这时也能忍住不去与他辩论,不去争执,或不直接指出人家的缺点来。我即使要说话,也总用‘你的说法似乎不太对吧’的口吻。”
“这样不久后,我果然发觉改变后的态度使我获益不少。因为事实告诉我,我无论在哪里,只要陈述意见时用谦虚方式,就会使人家容易接受而绝少反对;自己也避免了尴尬。”
“在我矫正的过程中,起初的确用了很大的毅力,来克服本性而去严守这‘虚心’两个字;但后来习惯渐成自然,数十年来恐怕很少有人见过我骄傲之态显露吧!”
“这全是我行为的方式所致。但除此之外,在我改变整个习惯的过程之中,更能处处地注意到谈话的艺术。我时常压抑自己,别去当一个擅长雄辩的人,因而我和人谈话时字眼的选择常常变得迟疑,技巧也时常有意愚拙,不过结果我的意思仍然可以全部表达出来的”。
靠着这样一种谦虚的口德,富兰克林成为了美国出色的政治家。
口才很好的人,常常不会滥用自己的才能。他们会尽量少用揭对方短处来攻击他人,这种方法可以防备对方“以你之矛攻你之盾”,而此法一经使用,你便很难再和对方沟通了。
所以,在修炼口才的同时,还要积极修炼你的习惯。
古人早有明训:“言语伤人,胜于刀枪。”事实上,不管是男人或女人都一样,只要被一些不中听的话激怒,都可能会因情绪失控而口出狂言,大打出手。恶意的嘲讽与恶言相向的“口角与怒骂”是任何人都会的游戏,但却也是一种双方都无法获胜的游戏。
与亲人同事之间交往,说话必须温柔婉约,不伤人自尊,也不要“在其伤口上撒盐”,相处起来就会轻松愉快得多。委婉的说话方式,既不伤害对方,有时也能保护自己。
当你意识到朋友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时,只要无关大局,就应尽量采取宽容的态度,因为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只要不断地赞扬其优点,注意其优点并多向其优点学习就可以了,至于对方的一些小毛病,则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对方会因你经常表扬他的优点而觉得你为人可靠、善良、值得亲近,从而加深你们之间的友情。
人与人交往的最好结果是心与心的相通,志与志的相合,心理与心理的相容和分寸适度的距离感。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在经历、教育程度、道德修养、性格等方面的差距不应成为友谊的障碍。友谊的长久维持应该是正确对等这类差距的结果。应该承认自己和朋友在对待事物方面的差距,承认这种差距,适应这种差距,双方可以争论,从争论中寻找两人的契合点,求同存异。在涉及精神信仰的因素中应尊重对方,在涉及认识水平的问题上应通过暗示、影响等方式使对方认识到你们之间的差距。总之,有时保持这种差距,比强迫对方或自己改变以缩短差距要可行得多。
对朋友应经常说一些赞美的话,可以使对方加深对你的好感。例如见了美丽的姑娘,夸她长得漂亮必然会使她心花怒放;在学生面前夸他学习好、聪明,会令他对你十分亲近;在生意人面前夸他技术好,心灵手巧会使他非常高兴。
这些赞美的话不是阿谀,而是由衷地赞赏,被夸的人心里高兴,必然对夸他的人另眼相看。一般来说,善于赞美别人优点的人会拥有数倍于一般人的朋友,而不善于夸奖别人的人则不易于打开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