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律涵义:企业摊子并非做的越大越好。
艾奇布恩定律的提出者是英国史蒂芬·约瑟剧院的导演亚伦·艾奇布恩,他指出,如果你遇见自己公司的员工而不认得,或忘记了他的名字,那你的公司就太大了点。艾奇布恩定律告诫管理者,摊子一旦铺得过大,就很难照顾周全。
增加企业规模,把企业“蛋糕”做大,这几乎是每个管理者的追求目标。但企业摊子真的越大越好吗?俗语说船大不好掉头,企业摊子过大,往往会造成企业决策的灵活性降低、丧失,最终导致企业这条“大船”不仅无法在海上驰骋,反而还会沉没海底。管理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小船”好处,遭遇风浪时,小船可以比大船更加轻松的调整方向,面对浅水时,小船没有大船的沉重,可以适时的放慢速度向前行驶。企业的“蛋糕”做的越大,保质问题就越困难,一旦蛋糕变质,企业遭遇的将是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当然,艾奇布恩定律并不是要管理者们放弃追求企业做大的目标,而是强调,管理者要走出“大企业”管理的误区,在企业内部实行小企业的经营模式。
双手在握成拳头的时候是最有力的,只有集中企业实力,向一个重点方向用尽全力,才有可能达到目标。如果想要抓住的太多,张开双手出力,管理者做出的决策顾此失彼,没有集中的出力点,会导致企业在每行都有参与,却在每行的位置都不上不下,最终被对手淘汰。管理者一旦犯了“张开双手一把抓”的错误,只片面看重企业规模的扩大,侧重于手下拥有多少产业,涉及多少部门的话,必然会使企业大而不实,经受不起一点打击,被一些突发危机轻易的击倒。
企业摊子的过度膨胀不仅表现在其涉足的产业上,还会表现在企业的人员机构上。正如亚伦·艾奇布恩所说,有一天,管理者看见同企业的员工而不认识,那企业的摊子确实是铺的有点大了。企业规模的增大势必会导致管理组织的调整,人员需求增加也无可厚非。但企业如果聘用太多的管理人员,设置较多无用的管理机构,造成企业结构臃肿,组织繁琐,必然会影响企业组织的灵活性,阻碍到企业的发展。
企业经营以盈利为目标,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是每个管理者的追求。利润的增加与成本降低成反比,成本降了,利润自然上升,管理组织繁琐,整体机构臃肿,会直接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优秀管理者往往是企业的节支高手,可以通过缜密的分析,为企业节省各种多余的生产花费。然而,管理者常会犯不将人力资源算作生产成本中的错误,一味的扩充管理人员,管理机构,极大的增加企业生产投入花费,而无形中造成利润的流失。“人多力量大”的口号未必能在管理上适用,管理者忽略企业发展规模与人员数量及组织机构之间的平衡维持,盲目扩大企业摊子的做法,最终只会损害到企业利益。
案例一
1993年,由海南省政府委托,陈峰以1000万资产,着手组建海南省航空公司,同年5月正式成立。1997年,陈峰将海南省航空公司改名为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又组建海航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为海航)。陈峰历经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绩,海航集团的总资产从1000万元提升到423亿元,形成了以航空运输为主体,酒店旅游、机场管理及相关产业延伸发展的一体化企业集团。陈峰卓越的管理能力,不仅为海航获取了极大收益,还为海南经济的腾飞,中国民航业的调整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金融危机爆发,由于油价变动,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全球航空业面临生存重压,国内外很多航空公司接二连三的纷纷倒闭。就这一问题,陈峰对海航持乐观态度,并曾在2008年发表演说指出,海航能够挺过严冬,等待春天的来临。事实上,早在2007年,陈峰就已经开始调整企业结构,做出预防危机的准备。陈峰的主要策略是:采取多种办法节省燃油,加快飞机速度,降低燃油成本,将海航一部分服务外包给其它专业性企业,以大力降低海航的运作成本;调整管理机构,裁员,提高管理效率而削减臃肿的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成本控制,减少市场成本和投资,增加现金的存储量。
经营上曾经涉及酒店、机场、旅游、金融、商业等众多领域的海航,以这种实行全面收缩战略,收起拳头应对危机的做法,最终成功躲避了经济上的“冬天”,保存了企业实力。
案例二
吉纳·法考夫的零售生涯是从他父亲的皮箱店生意开始的,创业初,由于反对父亲传统的以单位利润最大价格出售商品的经营理念,坚持自己单位销售量的利润降低,会随着销售量的扩大,而赚取最大利润的观点。法考夫开始自己独立创业,他在曼哈顿的一幢楼房里开了一个皮箱铺,起名为E。J。柯维持,利用薄利多销增加利润收入的经营理念,他以接近成本的低廉价钱出售商品,取得了一定收益后,又扩大经营,出售钢笔、照相器材等商品。由于价格便宜,人们纷纷来到法考夫的店里消费,前来购买商品的顾客排起了长龙。法考夫意识到,按照这种运作方式,每年可以赚取的利润将相当客观。1951年底,他在韦斯特切斯特又开了一家分店,此后,法考夫的生意越做越大,1953年,柯维特公司的销售额高达970万美元,1962年至1966年,柯维特公司的销售额整整翻了两倍。在1962到1966年的4年时间里,法考夫又开了15家分店,其经营规模扩大了3倍之多。法考夫以其独特的管理理念,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使柯维特公司在10年的时间里,销售额从5500万美元上升到7.5亿美元,赚取了巨大的利润。
法考夫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柯维特公司实力不断上升,以平均每7周就开一家新店的速度,成为了美国零售业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然而,摊子越来越大的柯维特公司最后还是难以逃脱破产倒闭的命运。
为达到扩张市场的目的,法考夫采取了不断开设分店的策略。当柯维特公司的分店覆盖范围,只在纽约市附近时,各个分店和总公司之间可以取得较为密切的联系。但随着柯维特公司越做越大,分店开到芝加哥、圣路易斯、底特律等地时,分店与总公司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难以维系,总公司无法对纽约市场以外的分店,进行及时的监督管理。同时,由于芝加哥等地的同行竞争者,对柯维特公司采取了排挤对策,最终加剧了柯维特公司竞争实力的不断受损。
为了使柯维特公司经营行业更广,获取更大的利润,法考夫制定了涉足服装产业的策略。然而,由出售如洗衣机、厨具、电视机等硬性商品,转为经营服装的做法,不仅没有产生利润,还给柯维特公司带来了巨大的麻烦。由于消费者对服装季节、样式的要求,使得服装存在其它硬性商品所没有的特殊性,柯维特公司经营的服装推出后,销售量极低,成批的滞销难以卖出,造成了大量资金和货物的积压。
法考夫坚持以店面越多商品出售成本就会因为规模效应而减少,即薄利多销的观点作为经营理念。1963年,由于接二连三管理决策上的失误,柯维特公司实力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在出现重大财政问题的情况下,柯维特公司仍然急速扩张,由于运输、存货等方面的问题,家具经营部门出现危机。1964年,由于货物运输问题,柯维特公司损失了一张价值200万美元的订货单,致使公司实力、声誉方面都受到恶劣影响,一年时间里,柯维特公司损失资金超过266万美元。柯维特公司的家具部门是法考夫向克灵公司租赁的,法考夫决定采用买下克灵公司,并购联邦地毯公司的策略,挽救公司濒临破产的局面。但合并决策没有给柯维特公司带来转机,公司获取利润仍然持续下降。
1965年的后6个月里,柯维特公司销售量比前年同期增长了10%,利润却减少了近300万美元。接下来,柯维特公司出现了更为严重的财政赤字,存货周转率每平方英尺比1961年降低了1/3,营业额下降超过30%。1966年,柯维特公司股票由同年最高时期的50.5美元降到了13美元。经济上的重创使法考夫不得不放宽扩张策略,1966年,柯维特公司只新设了3家分店。1966年,迫于形势,法考夫将柯维特公司,与比它小很多的斯巴达公司合并,法考夫也宣布退出管理部门。此后,柯维特公司继续亏损,1980年,为偿还巨额债务,公司进行逐步清算,到了1981年,最后的12家分店也被迫拍卖。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避免企业出现摊子越来越大而无法顾全的情况发生,运用艾奇布恩定律时,管理者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避免管理组织过于臃肿
企业组织机构臃肿,管理人员过多,会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决策执行受阻。管理者要注意调整企业内部管理结构,避免出现管理人员过度饱和的现象。设置可有可无的中间部门,或其作用可以被其它部门代替的管理机构,要及时清除。与企业整体运作无法协调,工作效率低,甚至影响到企业成本的落后部门,要及时清除或整顿。人员明显过多影响到组织效率的企业,通过裁减冗员的方式,减少企业中办事无效率,明显不称职者。
●企业业务调整
企业涉及部门行业多,可以分担单一行业的经营压力,降低风险。但管理者如果对企业经营业务了解程度较少,没有建立完善、正确的管理观念,很可能会制定出错误决策,使资金、技术及人力上的投入,为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管理者要调整企业经营业务,放弃自己所“力不能及”的行业部门,以相对集中的运作成本,投入到企业技术的擅长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