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乐于助人是一种值得让人称赞的美德,但是不是所有的帮助都是发自内心的、我们该如何为他人提供帮助、真正的帮助是什么等一些关于帮助的话题你是否思考过?这些看似浅显的问题,实际上却与我们息息相关。比如,有很多人认为,主动去帮助他人是出于“我应该去帮他”的原因所致。我们对这句话的内涵进行分析,不难得出,是因为我们在思想上有一种认识:当面对弱者时我们应该去帮助他,如果不去帮助那肯定是错的,或者说不应该的。这显然是一种机械的行为,并不是发自我们的内心。
那么机械的做法有何不妥?最直接的结果是,我们不容易去掌握好帮助他人的一个度,也就是分寸的拿捏。我们该帮到什么程度,我们该怎样帮助才不让他人的自尊心免受伤害,怎样帮助才是真正地让他人变得强大等一系列的问题便出现了。实际上,可以肯定地说,正是由于我们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很有可能将好事变成坏事。这不是一种真正的帮助。
一个发自内心的帮助是不会有任何目的性的,并且要十分清楚帮到什么程度为止。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因工作的原因很少帮忙为家人洗衣服,回到家里的你留意妻子的辛苦,作为丈夫于是帮忙料理家务,这时你和妻子就很默契,妻子当然也很开心、幸福。而你的内心也十分满足、舒适,家的幸福与温馨就在于此。又比如,你作为客人到他人家,你留意到主人十分忙,你寻思哪些地方需要你帮忙,哪些地方是主人自己想做的。这里面包含了你的智慧与尺度。你的洞察让你充满智慧,主人会觉得你这个客人真的很不错,不是来吃闲饭的,你和主人之间有种互动的默契。再如,你朋友近日经济紧张,需要向你借钱,这时候,你要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自己可以借多少对你而言是不会有负担的,是你愿意借出的,也要考虑对方是不是那种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者,只有这样,你才能让对方得到真正的帮助,而你也会得到快乐。这里面包含了你的真心,不带任何目的,同时也蕴涵了你尺度的把握。这说明你是真正具备帮助他人的条件的。
具有帮助他人的条件,实际上是说,在你为他人提供帮助的事情上,表现从容自如、尺度恰当。换一句话说,如果你表现的不是那么从容自如,拿捏不准、紧张、慌乱、不精通、不熟练等,那你帮助他人的结果可能会不好,严重者会出现越帮越忙,就是人们所说的“帮倒忙”。一般来讲,帮倒忙的人的主观意图是出自为他人提供帮助,只是效果不好而已,因此,重要的是,你想要帮助他人,你应该清楚你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程度,你的能力有多大,这就是帮助他人的条件。同时,即便是你具备了帮助他人的条件,比如财力、物力、智力等,那你也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才行。古人有“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现代社会也不乏这样的人,他们由于自尊、面子问题,不愿意别人“太直接”“居高临下”的帮助,此外,被帮助之人是不是懂得自立与坚强,也是要考虑的,因为有些人根本就不配得到帮助。比如,杀人者、强盗等。
因此,帮助他人的条件要求你自身的境界无限的上升。当你达到天人合一的时候,你心中帮助他人的概念才会真正的消失,你做了很多事,不为名、不为利,不觉得自己有多么的伟大,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不觉得自己是在帮助他人。所以这一切,你只是觉得你是自然的行动。这就是你最无上的帮助他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