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在爱达荷州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名叫米勒斯的小蔬菜商。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米勒斯先生总是在路边摆一个小菜摊,镇上的人办完事回家时,就顺便到这里采购一些新鲜的蔬菜。当时食品和钱都极度紧缺,物物交换就被广泛采用了。在镇上,有几个家里很穷的孩子,他们经常光顾米勒斯先生的菜摊。不过,他们似乎并不想购买什么东西,只是来欣赏那些在当时非常珍贵的物品。尽管如此,米勒斯先生总是热情地接待他们,就像对待每一个来买菜的大人一样。
“你好,巴里!今天还好吗?”
“你好,米勒斯先生。我很好,谢谢。这些豌豆看起来真不错。”
“可不是嘛。巴里,你妈妈身体怎么样?”
“还好,一直在好转。”
“那就好,你想要点什么吗?”
“不,先生。我没钱买。”
“你有什么东西和我交换吗?用东西交换也可以呀!”
“哦,我只有几颗赢来的玻璃球。”
“真的吗?让我看看。”
“给,你看。这是最好的。”
“看得出来。嗯,只不过这是蓝色的,我想要个红色的。你家里有红色的吗?”
“差不多有吧!”
“这样,你先把这袋豌豆带回家,下次来的时候让我看看那个红色玻璃球。”
“一定。谢谢你,米勒斯先生。”
每次米勒斯先生和这些小顾客交谈时,米勒斯太太就会默默地站在一旁,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谈判。她熟悉这种游戏,也理解丈夫所做的一切。镇上还有两个像巴里一样的小男孩,这三个男孩的家庭都非常不好,他们没有钱买菜,也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可以交换。为了帮助他们,又显得很自然,米勒斯就这样假装着和他们为一个玻璃球讨价还价。就像巴里,这次他有一个蓝色的玻璃球,可是米勒斯想要红色的;下次他一准儿会带着红色的玻璃球来,到时米勒斯又会让他再换个绿的或橘红的来。当然打发他回家的时候,一定会让他捎上一袋子上好的蔬菜。
多少年过去了,米勒斯先生因病去世。镇上所有的人都去向他的遗体告别,并向米勒斯太太表示慰问,包括那些年幼的孩子。在长长的告别队伍前面,有三个引人注目的小伙子,一位身着戎装,另两位头戴礼帽,身着笔挺的黑西服白衬衫,相当体面庄重。米勒斯太太站在丈夫灵柩前。小伙子们走上前去,逐一拥抱她,亲吻她的面颊,和她小声地说几句话。然后,她泪眼蒙蒙地看着他们在灵柩前停留,看着他们把自己温暖的手放在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手上。这三个小伙子就是当年经常用玻璃球之类的小玩意儿和米勒斯先生交换蔬菜食品的那几个穷孩子。在同米勒斯太太握手慰问的时候,他们告诉她,他们多么感激米勒斯先生,感谢他当年“换给”他们的东西。
现在,米勒斯先生再也不会再对玻璃球的颜色和大小改变主意了,这三个孩子也不再需要他接济度日,但是,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虽然米勒斯先生一生从没发过大财,可是现在,他完全有理由认为,自己是爱达荷州最富有的人。在他已经失去生命的右手里,正握着三颗晶莹闪亮的红色玻璃球。
同情心是可贵的,但同情常常会不自觉地演变为对自我的炫耀和对他人的可怜。如果是这样,同情就变成了虚荣和轻视。付出了同情又不流露,这是平常人难以做到的。米勒斯先生做到了,因为他付出的不仅是同情,还有爱。
一个人也许会失掉地位、影响、财富,甚至健康,但如果他认命的话,同样会生活得舒适。可是,有一件东西,少了它,生活就会成为负担,那就是人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永恒的生命之谜。它战胜了邪恶,弘扬了美德;它解除了反抗的武器,融化了最顽固的心灵,促成了人性中美好的部分。同情心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它无非是无私和爱心的另一个代名词而已。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忘却自我,同情他、帮助他、安慰他。因而,没有爱,就没有同情。仁慈、同情心和爱心,是同时受到祝福的、祝福,既为那给予者,也为那接受者。当它们在给予者心中结出丰硕果实的时候,也是在接受者心中生长出仁慈和爱心之时。
仁慈的行为并不一定总是受到欢迎,但对于怀着同情心的帮助者,无人可以将他拒之门外。这是我们生存竞争中难以征服的困难之一。即使是最卑微的人,也应该得到常人之间互相提供的帮助。或许,在唤醒人心中的情感方面,没有什么比同情心的作用更大了。暴力本身,其力量不过是温情的一半。假如允许同情心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它必将成为一种广泛的公共慈善事业。对于那些极力帮助朋友摆脱贫穷和悲惨境遇的人,对于那些极力改善劳苦大众苦难状况的人,对于那些极力把文明成果深远地融入到生活中的人们,对于那些极力把破碎的家庭联结到和平友爱的纽带中的人,同情心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情是每个人的责任,特别是那些与别人相比命运更加钟爱他的人,那些享有别人没有的财富、知识、社会影响力的人,更应如此。他们,至少应该为改善普通人的状况,贡献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同情心的力量并非金钱的力量,也非大智慧的力量。人们往往过分高估了金钱的力量。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造就生活。他拥有的力量越大,能够给予自己和别人的生活的价值也越大。当环境并不与之相悖时,他就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道德和精神境界。
世上最可悲的人,是那些对自己失控,对他人缺乏责任心的人,那些虚度一生寻求自我快乐的人,或者那些即使在为善的时候,内心仍充满邪恶动机,畏惧良心谴责的人。那些对自己的美好感觉充满自负的人,他们爱自己彻底,对别人却毫不在意。虚假的同情心是非常普遍的,其最严重的危害在于,它们易于产生一种同情和愤慨的习惯,却不会有真正地解救危难或反抗压迫的行为。心灵必须作用于心灵,人的观念对于所有的心灵交融来说,都是最基本的。真正的坚强只能存在于善本身被找到的时候,不管这种善是尽单纯的法律义务,还是解除对美德的限制。善能够单独反作用于人的性格。
同情心的缺失成了社会的通病。在追求快乐或财富的过程中,我们彼此僵硬而漠然。每个人都急切地奔向自己的路程,对他人则漠不关心。
同情心都人性显得绚丽多彩。其同义词正是爱心。它能够满足伤心人和被压迫者的需要。不管哪儿有暴行、无知和悲伤,同情心都会出手安慰和抚平。悲伤的眼神、呻吟的声音,将会紧紧抱住同情心,不让它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