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选》(又叫《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总集。古时把单篇文章辑成一书,名为集,文学作品大多数归属集部。集有别集、总集之分,单个作家所作的叫别集,多人所作的叫总集。《诗经》、《楚辞》两书,实际也是收集多人作品的总集;只因《诗经》经过孔子编订,被尊为经;《楚辞》中主要部分屈原作品,产生于先秦时代,影响深远,也特受后人尊重,在集部中另立“楚辞”一类,这样,现存总集就以《文选》居首。
《文选》选录作品,上起战国,下迄南朝梁代,以汉魏至南朝作品为主。选文可分为赋、诗、文章三部分。文章绝大多数是骈文,又按其不同用途分为诏、册、表、书等30多小类。汉魏以至南朝时期,赋、骈文最为繁荣,五言古体诗由产生以至发展成熟。《文选》收辞赋90余篇,诗歌400余篇,文章200余篇,共700余篇,对这三方面的名家及其佳作收录略备,因而成为人们研读此时期文学的首要选本。萧统擅长诗文,他为梁武帝太子,东宫藏书丰富,手下又有一批富有才学的文士协助,因而能编成这部精粹的大型选本。按照当时习惯,总集是编集单篇作品,经书、史书、子部大抵是著作,不是单篇,所以不予选录;只有少数篇章,像子书中的贾谊《过秦论》(出自贾谊《新书》),因文采富美,被人们广泛传诵学习,故特加选录。有的研究者认为,经、史、子三部书是学术著作,缺乏文采,所以《文选》不予选录。这种看法不对。经、史、子书中也有一部分具有文采,如《诗经》中大多数篇章文学性很强。《左传》、《战国策》等书中所记的不少贤人、谋士的言论,均具有文采。《文选》不选经、史、子书,应以萧统在《文选序》中的说明为准。
《文选》选录作品,于思想内容,一方面颇重视忠君爱国的题材,像屈原《离骚》、曹植《责躬诗》、诸葛亮《出师表》一类作品,数量不少,表明编者主张文学应宣扬、维护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另一方面,他又选录了许多表现日常生活情趣、与政教无关的作品,如南朝的一些小赋、山水诗、短篇书札等,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文学摆脱汉儒所强调的文学应直接为政教服务的束缚,文学趋向独立、自觉的新趋向。在艺术上,萧统最重视文辞之美,他在《文选序》中强调的“辞采”、“文华”、“翰藻”,均指文辞之美,即当时骈体文学所崇尚的对偶、辞藻、音韵、用典等语言美。《文选》所选篇章,以此为主要艺术标准。萧统又重视雅正,反对浮靡俚俗,因此,宫体诗前驱的一些靡丽之作,乐府诗中的一些通俗之作,均不选录。
《文选》选录作品,丰富精审,代表了汉至南朝齐梁文学的主要成就,故历代受人重视,注释、研究它的著作颇多,因而有“文选学”之称。唐代李善注最称翔实赡博。“五四”时期,有的提倡新文学的人提出打倒“桐城谬种、选学妖孽”的口号,分别指民国初期仍然流行的桐城派古文和以《文选》为规仿对象的骈文;古文、骈文是旧体文章的主要代表,是当时白话文的对立物。
今天研读汉魏两晋南北朝文学,《文选》仍是最重要的读物。如果研究此时期中的一个杰出作家,像曹植、陶潜,最好也先读《文选》,对此时期文学的总体面貌有所了解,否则单个作家的师承影响、左邻右舍关系搞不清楚,研究也不能深入。南朝两大文论巨著《文心雕龙》、《诗品》,作家作品评论占据很大比重,其所评对象多见于《文选》。把这三部书配合起来读,可收相得益彰之效。研究唐代文学也应重视《文选》。举例说,唐诗体式主要为五言诗、七言诗两大类。《文选》所选五言诗,较之《诗经》的四言诗、《楚辞》的骚体,在体式上对唐诗的影响尤为直接。《文选》诗歌分为祖饯、咏史、游览、咏怀、赠答、行旅、军戎等种种题材,表明汉魏至南朝诗在内容上有不少新的开拓,这对唐诗也有明显影响。
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