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元结编集他的朋友沈千运、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和他从弟元季川七人的诗歌共24首为《箧中集》。虽然全书分量很少,但在唐人选唐诗中,却是一本具有鲜明特色、受人重视的选集。元结为此集写了序,说明了编选宗旨,它是一篇了解《箧中集》特色和元结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
《箧中集》录沈千运诗四首,王季友诗二首,于逖诗二首,孟云卿诗五首,张彪诗四首,赵微明诗三首,元季川诗四首,共24首。这些作者在仕途上都不得意,生活比较贫苦。元结《箧中集序》说:“自沈公及二三子,皆以正直而无禄位,皆以忠信而久贫贱,皆以仁让而至丧亡。”指出了他们坎坷失意的遭际。由于这种生活特点,他们的诗篇内容,多悲苦之词,伤悼自身的困顿不遇,如沈千运《赠史修文》云:“曩游尽骞翥,与君仍布衣。岂曰无其才,命理应有时。”于逖《野外行》云:“老病无乐事,岁秋悲更长。穷郊日萧索,生意已苍黄。”张彪《北游还酬孟云卿》云:“衣马久羸弊,谁信文与才。善道居贫贱,洁服蒙尘埃。行行无定心,?坎难归来。”此外,或咏田园清寒生活,或伤离别,或悲悼年命短促,亲友丧亡,情调都比较凄恻,故毛晋《汲古阁本箧中集跋》称为“皆欢寡愁杀之语”。其中赵微明的《回军跛者》一首,描写一个一脚残废的兵士回乡途中的哀怨情绪,触及到下层人民的痛苦,视野特为广阔,值得我们重视。其诗云:
既老又不全,始得离边城。一枝假枯木,步步向南行。去时日一百,来时一月程。常恐道路旁,掩弃孤兔茔。所愿死乡里,到日不愿生。闻此哀怨词,念念不忍听。惜无异人术,倏忽具尔形。
《箧中集》所选诗作,在体裁上都是五言古诗,语言风格都比较质朴古雅,诚如《四库提要》卷一八六所说:“淳古淡泊,绝去雕饰,与当时作者,门径迥殊。”让我们再考察一下七位诗人其他诗篇的体裁。《全唐诗》第二五九卷录沈千运、张彪、王季友、于逖、赵微明、元季川六人诗作共一卷。沈千运诗5首,较《箧中集》增出五绝1首,但不调平仄。王季友诗11首,增出9首,除去两首实际不是他的作品外,为五古3首,七古4首。此外于逖、张彪、赵微明、元季川四人作品与《箧中集》全同。又《全唐诗》卷八八二补遗录张彪诗1首,也是五古;卷八八三补遗录王季友诗两首,一为五律,一为五言排律,实际当是贞元间另一名王季友者所作。孟云卿作品较多,《全唐诗》第一五七卷著录一卷,共17首,内五古13首,七古1首,五律2首,七绝1首。由上统计,可知除孟云卿外,其他五人均无近体诗。沈千运的一首五绝是古绝句,不算近体诗。孟云卿的两首五律中,有一首失粘。可见重视写古体诗,特别是风格高古的五古,不爱写平仄调协的近体诗,是《箧中集》七位诗人的共同特色。
沈千运在《箧中集》诗人中是一位领袖。《箧中集序》说:“吴兴沈千运独挺于流俗之中,强攘于已溺之后,穷老不惑,五十馀年,凡所为文,皆与时异。故朋友后生,稍见师效,能似类者有五六人。”可见其他几位诗人是沈千运的追随者。他长于古体诗,《唐才子传》卷二称千运“工旧体诗,气格高古,当时士流皆敬慕之,号为沈四山人”。可惜他的诗流传下来的仅五首,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提到他有《贼中》诗十首,为孟云卿所师法,也失传了。
沈千运以下,《箧中集》诗人中最重要的是孟云卿,他的诗歌不但留存分量较多,而且名声也大。元结《送孟校书往南海诗序》有云:“材业,次山不如云卿;辞赋,次山不如云卿;通和,次山不如云卿。……云卿声名满天下。”可见他推重孟云卿程度之深。韦应物《广陵遇孟九云卿》诗有云:“高文激颓波,四海靡不传。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对孟云卿的文学成就和声誉,也给予很高估价。《唐诗纪事》卷二五引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评孟诗云:
孟君诗祖述沈千运《贼中》十首,又渔猎陈拾遗,词气伤苦,怨者之流。如“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方于《七哀》“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则云卿深矣。虽效之于陈、沈,才能升堂,犹末入室;然当今古调,无出其右者,一时之英也。余感孟君平生好古,著《格律(异)门论》及《谱》二篇以摄其体统(焉)。
这是一条了解孟云卿及其一派诗歌风格的重要材料。唐人所谓格诗,指古体诗,所谓古调,指五言古诗。从《白氏长庆集》的诗歌分类可以看得很明白。高仲武所著的《格律异门论》及《谱》二篇,今不传,他发挥孟云卿的主张,认为写作古体诗和律体诗门径不同,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又赞美孟云卿的五古写得很好,独步当时,可以明显看出此派诗人重视写作五言古诗的特点。杜甫《解闷》诗第五首是怀念孟云卿的,其诗云:“李陵苏武是吾师,孟子论文更不疑。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七说:“苏、李吾师,此述其论诗;今见古人,此称其作诗:便知云卿诗格,独能力追西汉。”苏、李诗作的真伪问题这里姑置不论,其诗体均为五言古体,孟云卿推崇苏、李的诗,正表现了他提倡古调诗的主张。又晚唐张为的《诗人主客图》,以孟云卿为“高古奥逸主”,其上人室一人为擅长五古的韦应物,也可帮助说明孟云卿的诗歌风格特色。
《箧中集》其他诗人的诗作留存都很少,名声也不及孟云卿籍甚,诗歌作风则大致相近。《唐才子传》卷三称张彪“与孟云卿为中表,俱工古调诗”,可见一斑。
元结《箧中集》批评当时诗歌的不良风气道:“近世作者,更相沿袭,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为词,不知丧于雅正,然哉!彼则指咏时物,会谐丝竹,与歌儿舞女生污惑之声于私室可矣。若令方直之士,大雅君子,听而诵之,则未见其可矣。”所谓“拘限声病”,指喜欢写讲究声律的近体诗。考唐人入乐歌辞,大多数为五七言近体诗。如李白的《清平调》三首为七绝,《宫中行乐词》十首为五律;王维《渭城曲》为七绝;《集异记》载高?、王昌龄、王之涣三人在旗亭饮酒,歌妓们唱他们的诗作,都是绝句。元结序文中所谓“会谐丝竹,与歌儿舞女生污惑之声于私室”,正是指近体诗配合音乐用于筵席的情况。元结对当时许多近体诗很不满,认为是“丧于雅正”的“污惑之声”,他推重专力写作古调诗的沈千运、孟云卿等人,并把他们的五言古诗编为一集,这就鲜明地表明了他的创作主张和编集《箧中集》的宗旨。元结在《刘侍御月夜宴会诗序》中说:“呜呼,文章道丧盖久矣。时之作者,繁杂过多,歌儿舞女,且相喜爱。系之风雅,谁道是耶?”其意思同上引《箧中集序》一段内容是息息相通、互相呼应的。
元结不但在理论上提倡古体诗,反对近体诗,而且见之于自己的创作实践。元结的诗,《全唐诗》著录两卷,约百首,绝大部分是古体诗,有四言、五言、楚辞体歌行,五言最多。其中有少数五七言绝句,也往往平仄不调。仅有《橘井》一首为调声律的七律,但实际不是他的作品。他的诗语言风格,也是质朴古雅,同《箧中集》诗人一致。元结虽然没有把自己的作品收入《箧中集》,但从他的诗歌风格看,同《箧中集》诗人应当算是一派。刘熙载《艺概》卷二说:“独挺于流俗之中,强攘于已溺之后,元次山以此序沈千运诗,亦以自寓也。”孙望先生说:“《箧中集》作者的创作道路,实际上就是他(指元结)自己的创作道路。”(《元次山集?前言》)评论都颇中肯。我想补充一点,就是从思想内容方面看,元结的诗歌较之《箧中集》七位作者的作品更为广阔和深入。上文提到《箧中集》24首诗作中,只有赵微明的《回军跛者》一首描写下层人民的痛苦,其余诗作内容都较狭窄,徘徊于个人困顿失意与亲友生离死别的哀伤的范围内。元结的作品则密切联系当前政治社会,视野远为广阔。除掉为杜甫所激赏的《舂陵行》、《贼退示官吏》两诗反映道州人民的痛苦外,还有《闵荒诗》、《系乐府》12首中的《贫妇词》、《去乡悲》、《农臣怨》诸篇,都触及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的《二风诗》10首,表面虽是咏史,实际针对唐玄宗后期的黑暗政治进行讽刺和劝诫。总之,元结诗歌的思想内容,比起《箧中集》七位作者来的确要深刻得多,这是元结一贯具有关心国事民生的进步思想所形成的,也是同他具有丰富的政治生活体验分不开的。
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