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歌传世至今者近3000首,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数量最多的一位。
白居易的作品,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由好友元稹协助,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当时白居易把他的诗歌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前三类都是古体诗,又按题材分为三类:讽喻诗注意反映种种政治社会问题,对帝王与当权大臣进行讽谏;闲适诗表现暂离政务休闲在家时的悠闲恬适心情;感伤诗表现亲朋聚散丧亡等使人悲悼之事。杂律诗即是律诗,它重视声律,讲究平仄声调协,声调比古体诗更和谐动听。它滥觞于南朝后期齐梁时代,至唐代成熟,所以又叫今体诗或近体诗。白居易的律诗,体式多样,从句式分,有五言的、七言的;从篇幅长短分,有十韵(二句押一次韵、十韵即二十句)以至百韵的长律,有四韵八句的流行律诗,有二韵四句的绝句(又叫小律诗)。“杂律诗”意思是说律诗的样式较为繁杂。乍看起来,白居易把其诗作分为四类,前三类按内容题材分,最后一类按体式分,使人感到分类标准不统一。实际他是先把诗作分为古体诗、近体诗两大类,然后再把古体诗大类按内容分为三类。白居易最重视讽喻诗,他把古体诗又分为三类,把讽喻诗四卷列在集子最前面,以突出其地位。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写作许多讽喻诗,即遭权贵痛恨,以后贬官江州司马,据说也与写讽喻诗有关。从此他接受教训,担心再受打击,不再写讽喻诗。他晚年续编集子,诗歌完全按体式分为格诗(即五言古诗)、歌行(即七言古诗)、律诗等类,不再在卷目标出内容题材的区别了。他晚年还写了不少表现闲适、感伤情绪的诗,这两类题材,古体诗、律诗中均有不少,他没有必要再按题材把古体诗加以区分了。
白居易在写给元稹的《与元九书》中,系统发表了他对诗歌的看法。他认为自己的诗作,讽喻、闲适两类最重要,因为他们分别体现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立身处世原则。又说他的许多杂律诗,是基于“一时一物”的感触而发,只能在亲朋聚散时供“释恨佐欢”之用,价值不大,今后别人为他编集子时可以把它们删去。这是他在强调讽喻诗价值时的片面性言论,并不代表其完整看法。即在《与元九书》后面,他叙说自己与元稹等友人过去在长安城南游览,一路上吟诵所作“新艳小律(绝句)”,十分愉快,有如“诗仙”,言下洋溢着自我欣赏之意。他对元稹、刘禹锡的某些律诗,也是十分赞赏。他暮年编订《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令人缮抄五部,分藏各处,杂律诗不但没有被删去,而且在诗作中比重最大。至于感伤诗中的名篇《长恨歌》、《琵琶行》,他更是屡屡流露出自我赞许的态度。我们须知,白居易作为一个诗人,他既关心国事民生并具有兼济天下的志愿,因而在理论上大力提倡讽喻诗;同时,他在日常生活中又具有丰富真挚的感情,并热爱各种自然美和艺术美,因而从内心深处喜爱长于抒情、文词美丽、声律和谐的律诗。
白居易的诗歌流传极为广泛。据元稹《白氏长庆集序》说,当时禁省、道观、佛寺、邮候的墙壁上都抄写白氏诗作,知识缺少的妇女、仆隶也会吟唱其诗。全国各地都有人抄写白氏诗在市上出售或者用以支付茶酒费。白居易从长安贬官江州(今江西九江),数千里旅途中也目击自己诗作风行于社会各阶层。(见《与元九书》)他的诗还传播到域外邻国。白居易最风行的诗歌是哪一类作品呢?他的古体诗大抵只有《长恨歌》、《琵琶行》两篇风行,其他则否。据元稹介绍,白氏的《秦中吟》、《贺雨》等讽喻诗,“时人罕能知者”。他最流行的是那些篇幅短小的律诗,上述各处墙壁上书写的、社会下层人物吟唱的大抵是这类诗。元稹说白氏的短篇律诗“长于情”,白居易的大量短篇律诗,表现日常生活中各种悲欢离合之情,最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人们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从艺术上看,白居易这类诗描写婉转,文辞流美明白,声调铿锵悦耳,富于感染力与观赏性,因而赢得了最广大的读者群。我们今天读唐诗,印象最深刻、经常吟诵、背诵的篇章、摘句,大多数也是那些短篇近体诗。白居易还写了不少二十句以上的长律,这类诗大抵辞藻富美,对偶精细,又多用典,显示出雕琢之风,不像短律浅显明白。这类诗可以显示文人的才学,为当时不少年轻的士人所喜爱和仿效,流传亦广,但不及短律普及于社会下层。
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涌现一批杰出作家,诗文创作很繁荣。其中白居易、元稹的律诗,传播最为广泛,当时称为“元和诗”或“元和体”。在晚唐五代,白居易、元稹的诗歌不但传播极广,而且获得崇高的评价。修撰于五代后晋的《旧唐书》,其编者崇尚骈体诗文的语言音节之美,在元稹、白居易传后纵论历代文学,认为诗歌的昌盛期,前有汉末建安时代、南齐永明时代,各以曹植、刘桢与沈约、谢?为代表作家;唐诗昌盛期则在元和时代,以元稹、白居易为盟主。后面赞语更云:“文章新体,建安永明。沈谢既往,元白挺生。”其所谓“文章”,包括各种散文,而实以诗歌为主,诗歌中又以律诗为主。《旧唐书》编者对元白作品的评价,高出唐代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其他作家。到北宋前期古文家欧阳修、宋祁修撰《新唐书》,对白居易的评价就明显降低了。该书《白居易传》有曰:“最工诗。初颇以规讽得失。及其多,更下偶俗好,至数千篇。”在肯定其讽喻诗后,对其取得世俗爱好、数量众多的杂律诗则有微辞。这里说明宋代古文家对元白的元和新体律诗是不满的。北宋以后,白居易诗歌传播之广,评价之高,就较李白、杜甫逊色了。
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