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结与杜甫同时,是由盛唐进入中唐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元结不但擅长诗文,而且具有政治才能。安史乱后,他参加讨伐叛乱有功,做地方长官时也很有政绩,官至容管经略使、御史中丞,职位颇高。
元结一贯主张诗歌应发挥规讽作用,使统治者从中获得鉴戒,对改良政治产生推动作用。早在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虽尚未爆发,但朝政已趋腐败。元结写了《二风诗》10首,分别对古代圣明之君、昏暴之君给予赞美和批判,并在《二风诗论》中阐述了他作诗规讽的主张。还写了《系乐府》12首,一部分篇章注意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安史乱后任道州刺史时所写的《舂陵行》、《贼退示官吏》两诗,也是着重表现当地人民的苦难,得到杜甫的赞誉。元结的这些诗篇,是后来白居易、元稹大量写作讽喻诗与新乐府诗的有力先驱,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功绩不可磨灭。
元结在诗歌艺术上竭力复古,比较保守。他的诗绝大部分是五言古体,有的还用古老的四言体写作,如上述《二风诗》。他不写七言诗和近体的五七言诗,因为这类诗语言音调都较通俗流易,不似五言古体诗古雅。其实七言诗句子加长,表现力也增强。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等名篇,都是用七言体写的。至于笼统反对近体诗,更是一种偏见。
元结在《箧中集序》中批评近世作者诗歌艺术表现时有曰:“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为辞,不知丧于雅正。”意思是不满南朝以至唐代的许多作者写诗,都注意区别四声,避免八病,语言流利平易,丧失了《诗经》、汉代古诗那种雅正的风格;所以他不写具有这种缺点的近体诗,而多写古朴的五言古体诗,甚至写四言诗。所谓“形似”,是指描写客观事物力求具体细致,逼肖原事物。它标志着魏晋以后诗歌描写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元结反对形似,力求简括,因此他反映社会现象的诗写得就缺少具体生动感。如他《系乐府》中的《贫妇怨》篇全诗12句,写贫妇贫苦情况及凄伤情绪仅六句,云:“所怜抱中儿,不如山下魔。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出门望山泽,回头心复迷。”这几句诗在元结作品中已属上乘,但把它与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观刈麦》等篇比较,便会明显看出元结之诗由于描写简括而使其艺术感染力大为逊色。元氏其他作品也常有类似缺点。
元结在《箧中集序》中还批评近世作者那种具有“拘限声病”等特点的近体诗往往配合音乐,由歌妓演唱,形成“污惑之声”,非“大雅君子”所宜为。实际唐代配乐演唱的近体诗颇多佳作,如王维《渭城曲》、王之涣《凉州词》便是。元结在这里不但反对声调和谐的近体诗,还反对诗歌配合当时流行的通俗音乐(燕乐)演唱的娱情悦意作用。他写了《补乐歌》10首,多用四言体,提倡和向往太古时代淳朴的乐歌,在音乐和歌辞上都主张复古。
元结编的《箧中集》是一本诗歌选集,共收了他友人沈千运等六人和他堂弟元季川的作品。全书仅有24首诗,都是五言古体,风格古朴。其中沈千运、孟云卿是领袖,都强调要写古雅的五言古体。元结十分推重沈、孟的诗,他自己其实也是此派中人。元结强调诗歌应对政治社会产生积极作用,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他在诗歌艺术上反对变化创新,力求古朴,不满通俗性的乐曲及其歌辞,因而作品缺少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他创作的得失,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经验教训。
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