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古题要解》二卷,唐吴兢撰。吴兢,唐代前期著名史学家,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市)人。所著史书《梁史》、《陈史》、《隋史》等今均不传,今存者除此书外,尚有《贞观政要》十卷。兢,《旧唐书》卷一?二、《新唐书》卷一三二有传。《新唐书》谓其卒于玄宗天宝年间,年八十。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校证》卷二曰:“《古乐府》十卷,并《乐府古题要解》二卷,唐吴兢纂。杂采汉魏以来古乐府辞,凡十卷,又于传记洎诸家文集中采乐府所起本义以解释古题云。”可见兢尚编有《古乐府》十卷,与此书相辅而行。曾□《类说》卷五一曾节钞《古乐府》,自《战城南》至《木兰诗》,共31条,仅为全书之一斑。按当时《乐府解题》一类著作,除此书外,尚有两种。一为刘□之《乐府古题解》一卷,见《新唐书?艺文志》。宛委山堂本《说郛》曾摘录其书,篇幅无几。一为郗昂之《乐府古今题解》。《新唐书?艺文志》经部乐类:“郗昂《乐府古今题解》三卷(原注:一作王昌龄)。”今郗书亦不传。按吴兢、刘□所处的盛唐时代,诗界倡言复古,追模汉魏,反对齐梁以迄初唐的柔靡诗风。当时不少诗人,喜欢运用汉魏古乐府体制写作乐府诗及歌行,如王昌龄、高适、岑参、崔颢、李颀、李白、杜甫等都是如此。与此种创作情况相伴随,人们必然重视对古乐府之研究与认识。吴兢、刘□等三种乐府解题专书的编纂,即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唯郗昂书兼论古今乐府,惜其书已佚,无由窥其面貌)
此书前有短序,说明编撰缘起宗旨,作者认为历代文人所作古题乐府诗,往往有“不睹于本章、便断题取义”之失,因采传记及诸家文集进行解释。于每题下注意说明其起源、古辞内容,兼及后来拟作。全书分乐府诗为九类:相和歌、拂舞歌、白?歌、铙歌、横吹曲、清商曲、杂题、琴曲、杂体诗。每类后有简要总说。不收郊庙、燕射歌辞,盖此类庙堂乐章创作,均出历代帝王御定,非一般文人所能模拟,不存在“断题取义”之失误,不烦为之解释。后来郭茂倩《乐府诗集》,分乐府诗为12类,除收此书不加解释之郊庙歌辞、燕射歌辞外,兼及隋唐时代产生的近代曲辞、新乐府辞与不入乐之杂歌谣辞,其他则与此书大体从同,唯将拂舞歌、白??歌俱归入舞曲歌辞,铙歌改称鼓吹曲,杂题改称杂曲,不收不入乐之杂体诗而已。可见《乐府诗集》之分类,受此书影响颇大。
本书首列相和歌27曲,自《江南》至《陌上桑》10曲为相和曲,自《短歌行》至《白头吟》17曲为清商三调,曲名大体与《宋书?乐志》相同,当是主要根据《宋书?乐志》写成。梁启超曾认为清商三调歌诗与相和歌别为一类,不属于相和歌。今按此书明确把荀?采择旧词施用之清商三调歌诗归入相和歌。即此亦可见梁说不足信。此书于相和歌《雁门太守行》条下,叙述古辞内容时介绍东汉洛阳令王涣事迹,指出所叙与史书王涣本传相合,接着说“题云《雁门太守行》,所未详也”。实际《雁门太守行》原作当咏雁门太守某某,原作已佚,后人因借咏此题歌咏另一地方长吏。此乃乐府体例如是。此书云“未详”,可见吴兢于乐府体制尚未达一间。
此书叙拂舞歌四曲,《白?歌》仅一曲,而分为两类。《乐府诗集》统归舞曲歌辞,较为简括合理。
此书叙清商曲,首为《王昭君》,其次为《子夜》、《前溪歌》、《乌夜啼》、《石城乐》、《莫愁》、《襄阳》等,共七曲。按《王昭君》,亦作《王明君》,歌辞为西晋石崇所作。《乐府诗集》卷二九据《古今乐录》引刘宋张永《元嘉正声伎录》,列入相和歌辞之吟叹曲,不属清商曲。又按石崇歌辞为五言古体,体制与汉魏相和歌辞相近,而与南朝清商曲辞大抵为五言四句小绝句者迥异,《乐府诗集》据刘宋张永所记,列入相和歌辞,当是,吴兢列入清商曲,贻误。又南朝清商曲辞中之吴声歌曲、西曲歌两类,曲调篇章颇为繁富,此书于吴声仅录《子夜》、《前溪》二曲,于西曲仅录《乌夜啼》等四曲,殊为简略。推想起来,大约是编者吴兢儒家思想浓厚,认为这类着重抒写男女之情的清商曲,是靡靡之音,故从简叙录。
此书第七类乐府杂题,篇章颇富,有数十曲。它们相当于《乐府诗集》之杂曲歌辞,但其中有一部分《乐府诗集》归入相和歌辞。按杂曲歌辞中的大多数篇章,风格与相和歌辞相近,大约源出相和,后因曲调归类情况不明,或为不入乐之文人案头之作,故为杂曲或杂题。大致说来,《乐府诗集》于乐府分类与篇章归属,援据更翔实,考核更精审,实胜此书。盖其编者郭茂倩,精于音律,倾全力编成《乐府诗集》,遂成精品;吴兢则以撰著史书为主要工作,此书与已亡佚之《古乐府》,仅以余力为之,故不免疏略。
此书第八类琴曲之后,自《长门怨》以下至《自君之出矣》12条(14题),《乐府诗集》仍分别列入相和、杂曲两类。(其中连句一条属杂体诗。)自《离合诗》以下至《六府》26条除《步虚词》属杂曲外,均为游戏性质之杂体诗。按唐王觳《炙毂子杂录》之《序乐篇》,大体摘录吴兢此书,它于《六府》条下,又有《建除》、《风人》两条,下又有总说,均为今本此书所无,可见今本此书已有脱漏。《炙毂子杂录》,见宛委山堂本《说郛》卷二三,涵芬楼本《说郛》卷四三。杂体诗本非乐府诗,因其为俳谐之作,体制与乐府倡优之歌为近,故此书于最后部分予以叙录。后来郭茂倩《乐府诗集》不予采录,另纂《杂体诗》一编(今佚)存之。
此书有明毛晋《津逮秘书》刻本,毛晋跋称是书据元代刻本校刻。又有清张海鹏《学津讨源》本。今通行者为今人丁福保之《历代诗话续编》本,即据《津逮》本重印。《四库提要》卷一九七“诗文评类存目”曾疑此书已非吴兢原本,乃元人捃拾《乐府诗集》引文而成。按王?《炙毂子杂录?序乐府篇》引此书,内容次序与今本相同。且此书各类下有总说,《乐府诗集》并未引其文,何来捃拾?《提要》之说,不足凭信。但如上所述,今本存在少许脱漏,尚待校补。
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