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陆羽,因为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被后人尊为“茶圣”。
如果将中国古典诗歌中咏茶、颂茶的篇章归拢在一起,不啻是一部卷帙浩瀚的用诗写成的《茶经》。其著作者,几乎包括了中国古代所有著名的诗人。其内容,几乎涵盖了种茶、采茶、制茶、煮茶、品茶及浸泡茶用水、器具的选择等方方面面。现存最早的咏唱茶叶的诗歌,当推晋代诗人杜育的《荈赋》:“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泽陶筒,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全诗绘形绘色地描述了茶叶品性之通灵,取水之清冽,择器之高洁,汤色之华丽。所涉及的范围包括茶叶自生长至饮用的全部过程。较陆羽用文化、艺术的眼光来看待饮茶,早了好几百年。“荈”,是茶的别称。
我国古代咏茶诗写得最多的诗人,是唐代的白居易和南宋的陆游。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白居易一生留下了五十多首赞茶、颂茶的诗歌:“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绿昌明”、“老来齿衰嫌桔酸,病来肺渴觉茶香”。无论年轻年老,穷通行止,白居易一时一刻也没离开过茶。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有三百多首诗写到了茶。陆游出生在茶乡(浙江山阴),当过管茶的官吏,晚年归隐又和茶山常相伴,他和茶结下的因缘更是终身不解:“嫩白半瓯尝日铸,硬黄一卷学兰亭”、“焚香细读斜川集,候火亲烹顾渚春”、“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眼明身健残年足,饭软茶甘万事忘”。无论读书还是写字,无论出仕还是归隐,陆游都忘不了携一壶好茶伴随在身边。
北宋诗坛上,爱喝茶、写茶诗的诗人不可悉数,但没哪一个人能像苏轼那样,对品茶、烹茶、种茶均在行,对茶史、茶功均有精深的研究,而且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茶诗词。先看这阙《水调歌头》,寥寥数笔就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的全过程,情趣盎然描绘在人们的眼前:
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
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
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
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再看这首将好茶比作“好女人”的经典传世之作,从此东坡居士的天下闻名的诗句“欲将西湖比西子”,有了巧夺天工的绝配搭档“从来佳茗似佳人”: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在唐代灿若明星的诗人中,卢仝并不是特别出众。但是,他却被后人尊崇为茶中“亚圣”。原因是他写过一首千百年传唱不衰的“饮茶歌”(原题《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让世人认识了佳茗这个美人: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转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下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这首饮茶歌,好就好在诗人深得品茶、饮茶超凡脱俗之雅趣。这个自号“玉川子”的卢仝,无论是感谢友人派军千里馈赠新茶,还是讲述自己连饮七碗新茶水,碗碗感觉不同,或者将帝王将相生活的奢侈与山野茶农劳作的辛苦作鲜明对比,几乎处处都洋溢着栖神物外,自然恬淡的清茗幽香。难怪宋代著名诗词评论家胡仔在他的《苕溪渔隐丛话》中评论说,这首诗之所以优于一般饮茶歌,主要是“玉川自出胸臆,造语稳贴,得诗人句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诗人谈的是自己不同流俗的体会与感悟,而且在诗歌语言表达技巧方面,达到了科学性、通俗性和艺术性完美的统一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