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特点
1.身体发育特点
新生宝宝的第一周出现的生理性体重下降,在第二周将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随后,体重便开始稳步增长。
2.动作发育状况
新生宝宝的运动大多无意识且不协调。接近满月的新生宝宝被抱起时,头部可维持极短的直立位时间。如果把他直立抱起,使他的小脚与床面接触时,他会把一条小腿伸直,另一条小腿抬起。当大人把手指或者玩具放入他的小掌心时,他会抓得紧紧的,绝不肯轻易松手。
3.生理发育状况
(1)听觉
新生宝宝听觉逐渐增强,听见响声可引起眨眼等动作。
(2)视觉
出生两周后对距离50厘米左右的灯光,眼球可追随运动。新生宝宝偏爱注视较复杂的形状和曲线以及鲜明的对比色。
4.心理发育状况
生后2周就能分出人的语言和其他声音,喜欢听有节律的声音,喜欢让妈妈抱着吃奶,听到妈妈的心跳声,宝宝就会有一种安全的感觉。妈妈与宝宝密切接触、语言交流会使宝宝感到安慰、舒适和愉快。
营养师的话
1.喂养时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刚做妈妈的人都不知道该喂宝宝多少奶。宝宝关个小时就要吃一次,吃一会儿就睡着,过不了多久又得吃,不知道是奶水不够还是宝宝有问题。那么,怎样判断宝宝吃没吃饱呢?
(1)从乳房胀满的情况:喂前乳房丰满,喂奶后乳房比较柔软。
(2)宝宝下咽的声音下判断:宝宝平均每吸吮2~3次就可以听到下咽一大口,如此连续约15分钟就可以说是宝宝吃饱了。若宝宝光吸不咽或咽得少,说明奶量不足。
(3)吃奶后有无满足感:如吃奶后宝宝安静入眠,说明宝宝吃饱了。如果吃奶后还哭,或者咬着奶头不放,或者睡不到两个小时就醒,都说明奶量不足。
(4)注意大小便次数:宝宝每天小便8~9次,大便4~5次,呈金黄色稠便。这些都可以说明奶量够了。如果尿量不多(每天少于6次)、大便少、呈绿稀便或尿呈淡黄色,则说明奶量不够。
(5)看体重增减:足月宝宝头1个月每天增长25克体重,头1个月增加720~750克,第二个月增加600克以上。喂奶不足或奶水太稀导致营养不足是体重减轻的因素之一。
2.怎样发现宝宝有吃奶的需求
最常见的表现是新生儿天生的本领:觅食。即在清醒时,觉得饿了,就张开小嘴左右寻觅,或吸吮能接触到的口边的物品,如被角、衣角、衣袖或小手。而在熟睡中的宝宝会出现吸吮动作,或短暂地睁大闭合的双眼,眼睑时而颤动,表明将从深睡眠转入浅睡眠。如果此时未能满足需求,则会发出最后通牒:大哭。所以妈妈要仔细观察宝宝饥饿的信号,随时满足宝宝的需求。
每次哺乳时,要保证足够的吸吮时间,而且两侧乳房都要吸吮。每侧一般至少吸吮10分钟以上,以充分排空乳房。吸空一侧,如果宝宝仍然想吃,再吃另一侧。这样才能保证宝宝吸到最后一部分乳汁(后奶),因为后奶脂肪含量较高,所含热能较前奶高2倍,有利于宝宝生长发育。
3.母乳喂养时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母乳喂养中妈妈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哺乳时乳头疼痛、乳头皲裂、乳房有肿块及疼痛等。
(1)乳头疼痛
哺乳时乳头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宝宝吸吮时含接乳头的方式不正确,宝宝没有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都含到嘴里,仅仅含住了乳头。这样吸吮时只有乳头受力,所以妈妈会感到疼痛。应该通过咨询医生或有哺乳经验的人,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如果方法正确,但仍然感到疼痛,应检查宝宝口腔。有时宝宝有鹅口疮并感染了乳头,也会使妈妈感觉疼痛。此外,每次哺乳后不要强行将乳头从宝宝口中拉出,要等宝宝自然松口。
(2)乳头皲裂
乳头疼痛未能及时纠正宝宝不正确的吸吮方式时,会使乳头皮肤损伤形成皲裂。这时乳头疼痛加剧,常不能坚持哺乳。而且乳头皮肤破损后细菌容易入侵而引起乳腺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让宝宝采取正确的含接姿势,每次哺乳后留一滴后奶在乳头上;哺乳间隔保持乳头干燥,以促进破损皮肤的愈合。
(3)乳房有肿块及疼痛
乳房出现疼痛的硬块,是乳腺管有阻塞、乳汁淤积不能排出所引起的。原因主要有:宝宝含接乳头的方式不正确,未能做到有效吸吮;妈妈内衣过紧,尤其是夜间戴乳罩睡觉,使乳房受压;哺乳时妈妈用手压托乳房,使压迫部位乳管引流不畅;哺乳间隔过长,特别是夜间未坚持哺乳。正确的处理办法是频繁哺乳,并在医生指导下改正存在的不正确哺乳方法。
母乳喂养中宝宝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有总睡觉不吃奶、吃几口就入睡和拒绝吃母乳。
(4)宝宝总睡觉不吃奶
如果宝宝总睡觉不吃奶,要首先除外生病的可能。此时,如果宝宝面色不好看、苍白或发灰、四肢发凉、呼吸急促或忽快忽慢不规律等,都表示宝宝病得很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反之,如果宝宝面色红润,呼吸平稳,妈妈可不必担心。宝宝可能属于安静型婴儿,常常哺乳间隔较长,一般3~4小时才吃1次奶。对于这样的宝宝,需要定时唤醒他吃奶。妈妈可一手托着宝宝的头、颈部,一手托着腰部和臀部,将宝宝水平托起,放在自己胸前,然后将头部及上身轻轻地上下晃动数次,就可以将宝宝唤醒。
(5)宝宝吃几口就入睡
哺乳时间的长短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一般在宝宝有效吸吮的情况下,开始吸吮的前4~5分钟,就可将约80%的乳汁吸出,10分钟后,几乎能将一侧的乳房吸空。如果妈妈的乳汁充足,此时宝宝已经吃饱,自然入睡了。但如果宝宝只吃1~2分钟就入睡,但片刻醒来就哭闹,显然是没吃饱。经常是由于宝宝的衣着过多或包裹过紧所致。此时,可拍拍宝宝的面颊,将他唤醒,继续哺乳。
(6)宝宝拒绝吃母乳
宝宝拒绝吃妈妈乳汁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也是要排除生病的可能。其他的原因有可能是接触了橡皮奶头、感到从奶瓶中,吃奶比吸妈妈奶要容易得多,而拒绝再吸吮母乳;吃奶姿势不正确使宝宝无法有效吸吮到很多的奶而引起宝宝的抗议;妈妈的乳汁过多且流出太快,使宝宝感到发噎,或使宝宝不舒服;宝宝身上有产伤或口腔中有鹅口疮等,妈妈怀抱宝宝哺乳时碰到了疼痛部位或吸吮时嘴里疼痛等,而拒绝吃母乳。所以,要分析宝宝的可能原因,对症处理。首先应该避免宝宝接触橡皮奶头,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及时治疗可能存在的不适和疾病,使母乳喂养能够正常进行。
4.患乳腺炎怎么办
当母乳乳房出现乳汁淤积而引起肿胀、感染时,仍然可以让宝宝吃奶,因为宝宝的用力吸吮可以疏导乳腺导管,也可以找会“揉奶”的人把硬块揉开。
如果炎症很厉害,甚至发生脓肿,可暂时停止哺乳,应将乳汁挤出,消毒后喂给宝宝。去就医时,医生会使用抗生素治疗,应选择不经乳汁排泄、对宝宝无害的药。若连用四环素超过10天喂养宝宝后,宝宝将来的牙齿会变黄。
5.人工喂养的宝宝易患病
人工喂养的宝宝一般来说较母乳喂养的宝宝抵抗力弱,且更易患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无论多高级的代乳品中营养成分都不够全面,如缺乏各种免疫物质、酶类、生长因子等,无法与母乳相比。这正是代乳品的最大缺点,也是造成宝宝抵抗力较弱、容易生病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是专门为宝宝生产的宝宝奶粉,其中钙、镁、磷、铁、锌等比例不合适或含量少,也容易使宝宝缺乏微量元素,影响食欲,影响体质。
(2)人工喂养增加了病菌入侵的机会。配方奶的加工过程及用各种奶具喂养宝宝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感染机会,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如果消毒不严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使宝宝感染病菌或病毒而生病。
(3)人工喂养的宝宝得到的母爱相对较少。国外有专家实验证明,直接母乳喂养的宝宝和将母乳挤出用奶瓶喂养的宝宝,在精神状态和体格发育上都表现出差距,更何况完全吃不到母乳的宝宝呢?因此,对不能获得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应该给予更多爱抚。
7.乳母用药要注意
乳母服用的许多药物都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母乳中,并被摄入到宝宝体内,会对宝宝造成伤害。乳母不可以用的药物:
(1)磺胺类药物可以引起宝宝产生高胆红素血症和使患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宝宝发生溶血。
(2)四环素在母乳中的浓度较高,甚至可达妈妈血液中药物浓度的90%,可导致宝宝牙釉质发育不良及牙齿变色。
(3)青霉素可使宝宝过敏,以后再次使用时也会出现过敏反应。
(4)克林霉素和甲硝唑母乳中的药物浓度也较高,前者可导致宝宝小肠结肠炎而发生腹泻和便血;后者可引起宝宝呕吐和出血,乳母均不应服用。
6.给宝宝吃什么样的奶粉好
1岁以内的宝宝,适合喂养母乳化奶粉,也就是配方奶粉。
在选择奶粉时还要注意:包装要完好无缺;包装袋上要注明生产日期、生产批号、保存期限,保存期限最好是用钢印打出的,没有涂改嫌疑。奶粉外观应是微黄色粉末,颗粒均匀一致,没有结快,有清香味;冲调后,溶解完全,静止后没有沉淀物,奶粉和水无分离现象。如果出现相反情况,说明奶粉质量可能有问题。
虽然有的奶粉保质期比较长,但最好购买近期生产的奶粉。
选择具有知名度的品牌奶粉,要防止冒牌货。要从大超市和正规商场购买,除了防止假货外,大超市和正规商场商品周期短,能够买到生产日期近的商品。
7.如何安抚哭闹的宝宝
新生儿出生就会大声啼哭,以后会一阵阵地哭。哭闹,实际上是宝宝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凉了、热了、饿了、寂寞了等等,新生儿都会哭,找到原因,使宝宝舒适了,宝宝就会停止哭泣。哭泣是新生儿的“语言”,所以了解宝宝的哭声,并给予积极的抚慰和帮助,这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很有意义。
当宝宝饥饿时,哭声很洪亮,哭时头来回活动,嘴不停地寻找,并做着吸吮的动作。只要一喂奶,哭声马上就停止。而且吃饱后会安静入睡,或满足地四处张望。
当宝宝冷时,哭声会减弱,并且面色苍白、手脚冰凉、身体紧缩,这时把宝宝抱在温暖的怀中或加盖被子,宝宝觉得暖和了,就不再哭了。
如果宝宝哭得满睑通红、满头是汗,一摸身上也是湿湿的,可能是被窝太热或宝宝的衣服太厚,只要减少铺盖或衣服,宝宝就会慢慢停止啼哭。
有时宝宝睡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来,好像很委屈,赶快打开被子,若尿布湿了,换块干的,宝宝就安静了。尿布没湿,那是怎么回事?也可能是宝宝做梦了,或者是宝宝对一种睡姿感到不舒服了,想换换姿势可又无能为力,只好哭了。那就拍拍宝宝告诉他“妈妈在这儿,别怕”,或者给他换种睡姿,他很快又能接着睡着。
还有的时候,宝宝不停地哭闹,用什么办法也没用。有时哭声尖而直,伴发热、面色发青、呕吐,或是哭声微弱、精神委靡、不吃奶,这就表明宝宝生病了,要尽快请医生诊治。
护理师的话
1.抚触有益宝宝健康
简单地说,婴儿抚触就是母亲(或父亲或家人)对婴儿皮肤的爱抚。皮肤覆盖全身,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也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外界刺激,如温度、疼痛等通过皮肤触觉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大脑的分析、判断,做出应答。因此,适度的触觉刺激有利于新生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谈到触觉,从胎儿在母亲体内被子宫和羊水包裹着的那时起,胎儿就感受到了触觉,习惯于被紧紧包裹的胎儿在经过产道分娩过程中也充分享受到了触觉刺激。这种特殊的抚触成为胎儿发育不可缺少的生理需求和心理依赖。一旦降生与母体分离,失去了羊水的抚慰,以往的抚触突然中止,他感到那样的孤立无助,惊恐不安。此时,除了拥抱、亲吻,轻柔的皮肤触摸会让宝宝感受到无比的幸福和安全。
对于抚触,人们很早就发现接受过按摩的肌肉会更快地从疲劳中恢复过来,而且还观察到经常得到母亲抚触的新生儿,呼吸由浅而不规律很快转变为呼吸平稳。尤其在早产儿的研究中发现,接受抚触的宝宝体重增长快,有相对更成熟的运动能力。美国迈阿密大学抚触科研中心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接受抚摸的宝宝迷走神经紧张度增高,胃泌素、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从而促进了食物的消化吸收,使宝宝体重增加。同时,触觉刺激通过增强一种叫做5-羟色胺神经递质的活性,调节糖皮质激素水平,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使受到抑制的免疫应答得以恢复,提高免疫力。此外,抚触还有减少宝宝哭闹、改善睡眠、减轻疼痛、缓解焦虑的作用。
婴儿抚触是在科学指导下,有技巧地对宝宝全身进行抚摸。整个过程充满了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通过母亲的手让大量良好、温和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到宝宝大脑,使大脑神经细胞接受来自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平衡觉的各种信息传递,促进身心发育。从小接受抚触,将给宝宝带来爱与被爱的满足,使他有伴随一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让宝宝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长大,他会对亲人、同伴、社会给以爱的回报。
为了宝宝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从出生的第一天起,每天抽出少许时间为宝宝做抚触,您会发现,这是你和宝宝一天当中最幸福、最美妙的时刻。下面,向您介绍抚触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2.抚触宝宝的方法
(1)头部抚触:
第一节:两手拇指在眉心交替向上滑动止于前额中部;
第二节:两手拇指由眉心沿眉弓上缘向外滑动、止于太阳穴;
第三节:两手拇指由下颏中分别向外上方滑动,止于耳前;
第四节:四肢并拢,用指腹部从前额中央发际插入,向后经枕骨粗隆至耳后乳突处轻压后止。以前额中央依次向耳部进行,大约经过6次可抚触整个头部。
(2)胸腹部抚触
第一节:食指、中指并拢,用两指腹或掌外缘(小鱼际)由肋缘下端腋中线部位经胸前向对侧肩部中点滑动,两手交替进行,应避免接触宝宝乳头;
第二节:母亲右手由宝宝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滑动;左手加半圈,即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止。注意不要压迫膀胱。
(3)四肢抚触
第一节:母亲一只手握住宝宝的手,另一只手从上臂轻轻抚向腕部,大拇指止于宝宝掌心,双手交替进行;
第二节:从宝宝上臂至腕部轻轻地捏;
第三节:双手拇指交替搓手心;
第四节:继第三节之后,双手仍放于宝宝掌心,其余四只交替抚摸手背;
第五节:用拇指和中指捏宝宝手指的两侧,食指抚在上方固定轻轻捏至指端并轻拉,下肢抚触除不做上肢抚触第四节之外,其余均与上肢做法相同。
(4)背部抚触
第一节:以脊柱为中心点,双手拇指腹向两侧滑动,做4次,渐次向下移动,做至骶尾部;
第二节:双手食指、中指并拢沿脊柱两侧从肩部至臀部滑动;
第三节:双手掌紧贴宝宝臀部揉数次。
3.抚触宝宝时的注意事项
抚触前短时间的准备工作很重要。首先,房间应安静温暖,室温在25~28℃之间,有条件时可以播放柔和的乐曲作背景。在温馨的环境中,能够使人身心放松,情绪良好,有助于抚触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房间温度较低,你可以采用分段抚触的方法:先做上半身,再做下半身。选择你和宝宝都舒适的体位,你可以坐在小凳上,把宝宝放在床上操作。一般来讲,多数采取仰卧位和俯卧位,有些宝宝5个月以后,喜欢坐在妈妈腿上接受抚触。无论哪一种姿势,只要宝宝能接受都可以。抚触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喂奶时,边喂奶边抚摸宝宝的小手、小脚,宝宝会感到非常惬意。
不要忘记准备好干净的尿布和换洗的衣服,这样你就不会因宝宝尿湿衣裤而手忙脚乱。清醒、沐浴后、两次喂奶之间为抚触的最佳时间。操作前应先洗手,剪短指甲,摘下戒指,以免划伤宝宝皮肤,并用宝宝润肤油或爽身粉擦于掌侧,看着宝宝的眼睛,边和宝宝说话边做抚触。按照头、胸、腹、四肢、背部、臀部的顺序依次进行。
新生儿脐带没有脱离之前暂不作腹部一节。有些宝宝不习惯别人摸他的头部,当你抚触他的头时,他会皱眉、把头偏向一侧,甚至哭闹。这时,你不必拘泥于从头到脚的顺序,可以选作其他部位,最后再作头部。只要宝宝感到舒适,先做哪个部位都可以。每日2~3次,每个部位重复4~6次,时间从5分钟开始,逐渐增至15分钟。手法应轻柔,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一旦宝宝感到足够了,有些烦躁、不配合时应停止抚触。
4.给新生儿洗澡
宝宝的皮肤厚度只有成人的十分之一,非常娇嫩、敏感,即使不受外界的污染,自身的汗渍、尿液和口水如不及时清洁,也会刺激皮肤,引发一系列的皮肤疾病。
因此,每天洗澡、及时更换尿布是护理宝宝必需的功课。要准备好用品和温暖居室。将澡盆、毛巾、宝宝香皂、宝宝洗发水、润肤露以及宝宝换洗的衣物、尿布、浴巾等放在顺手可取的固定地方。洗澡时室内温度在24%左右即可,早产儿或初生7天内的宝宝要求室温为24℃~28℃,水温在38℃~40℃,可以用肘部试一下水温,只要稍高于人体温度即可。洗澡时的顺序要注意,家长可以亲切地注视着宝宝的眼睛,告诉他:“要舒舒服服地洗个痛快了”!先给宝宝脱去衣服,裹上浴巾,家长左臂和身体轻轻夹住宝宝,左手托住宝宝的头部,并用左拇指、中指从宝宝耳后向前压住耳廓,以盖住耳孔,防止洗澡水流入耳内。先擦洗面部,用一专用小毛巾蘸湿,从眼角内侧向外轻拭双眼、嘴、鼻、脸及耳后,以少许宝宝专用洗发水洗头部,然后用清水洗干净,揩干头部;洗完头和面部后,如脐带已脱落,可去掉浴巾,将宝宝放入浴盆内,以左手扶住宝宝头部,用右手顺序洗宝宝颈部、上肢、前胸、腹部,再洗后背、下肢、外阴、臀部等处,尤其注意皮肤皱褶处要洗净。给宝宝洗澡时,手法一定要轻柔、敏捷。初生宝宝洗澡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5分钟,时间过长易使疲倦,也易着凉。
洗完澡后,要将宝宝用浴巾包好,轻轻擦干,注意保暖。在颈部、腋窝和大腿根部等皮肤皱褶处涂上润肤液,夏天扑上宝宝爽身粉。注意使用的必须是对宝宝皮肤无刺激的有品质保障的护肤品。成人使用的护肤品宝宝不宜使用,以免被皮肤吸收引起不良反应。故洗浴时应注意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及易吸收的洗浴用品,以防中毒或过敏。
给宝宝洗澡也得根据其身体情况而定。如宝宝病了就要停止,因为洗澡要消耗体力,加重病情。如果只是鼻子稍微有些不通气,轻度咳嗽,不发烧,精神非常好,则让宝宝洗洗澡,在热水里泡泡,热热身子,反倒能恢复正常。因有病而不能洗澡时,可用海绵或毛巾抹些肥皂给宝宝擦擦身,擦完以后用湿毛巾将肥皂擦干净。这种办法必须在温暖的房间里进行,也可以躺在床上擦,如病重时,只好用湿毛巾擦擦脖子、腋下、臀部等容易脏的地方了。
早教专家的话
1.握物训练
新生儿生来就有握的本领,有些宝宝能握得很紧,如果大人用两个食指从宝宝的第5指伸入手心,宝宝会握住大人的手指,这时你可试着将宝宝提起。有些新生儿可提高到半坐位置,最棒的能完全握着大人的手指整个身体离开小床。不过握力的大小并不与智商成比例,大人可以用花铃棒、笔杆、筷子之类的物品让宝宝试握。
保健医生的话
1.感冒
感冒是一种普通的疾病,家长往往不会重视,其实这种做法非常不对,但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若不及时处理,轻则由鼻塞引起呼吸和哺乳困难,重则并发肺炎,所以对新生儿感冒一定要积极防治。
当宝宝有感冒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去找医生,当感冒后因鼻塞影响吸吮时,可在喂奶前用0.25%~0.5%麻黄素滴鼻;如伴有发热,应使用抗生素。当然这些都得在医生的诊治下使用,不可盲目的给宝宝自行“治疗”。
2.新生儿易患的耳病
由于新生儿的耳咽管短、粗、呈水平位,因此,当宝宝感冒、嗓子发炎时,会蔓延到中耳;新生儿吐奶,呛奶时,奶水也容易经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化脓性中耳炎;另外由于新生儿多仰卧在床、泪水、吐的奶水很容易进入耳朵里,从而引起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
耳病早期都有剧烈的疼痛,因而宝宝常常哭闹不停,不吃不睡,父母又不知什么原因,除非看到耳道口有脓汁流出才会去医院。新生儿耳病不可大意,特别是中耳炎,一定要及早发现,彻底治疗。
3.髋关节脱位
患有髋关节脱位的宝宝毫无痛感,此病不只限于先天性的,也存在后天性的,发生于生后至3个月的时间里。所以妈妈要细心观察宝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让宝宝仰卧在床上,暴露下半身,膝关节屈曲,握住大腿,向下向外挤压,使双腿外展,如两侧对称,可以顺利外展说明无异常,如一侧与另一侧比有抵抗,不能充分外展,或,一侧的膝部较另一侧低,应及时就诊。
将宝宝在3个月前保持“O”形腿的体位,即可防止本病的发生。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双腿呈弯曲状,如果给予了不自然的外力,便不利于髋关节的发育。
4.预防感染
新生儿对疾病抵抗力低,易致感染,所以做好预防感染的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可从下列几个方面预防:
(1)皮肤:
这是保护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切忌弄破宝宝的皮肤,平常要保持宝宝的皮肤清洁、滋润,对宝宝进行护理时,一定要轻柔,衣物的选择也要避免刺激宝宝娇嫩的皮肤;
(2)脐带:
脐带的残端是皮肤的一个缺口,应结扎紧,局部要消毒;
(3)口腔:
口腔黏膜不要任意挑破造成细菌入侵的缺口,呼吸道与消化道的感染都是从黏膜入侵的。吃维生素A与母乳都可以增加黏膜的抵抗力。另外,要注意保护好小宝宝,避免伤风感冒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因为这样也可减低黏膜的抵抗力。
5.先天性唇裂与腭裂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较为常见的先天发育畸形,根据我国出生缺陷监测网最新统计唇腭裂发生率为14.00/万,男多于女。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形成口腔颌面部的各胚突的结构融合发生异常,导致不同部位的裂开畸形。如:在胚胎发育第6~11周时,若上颌突与球状突未能融合,可形成唇裂;若前腭突与侧腭突未能融合,则会形成腭裂;融合的程度不同,形成的裂隙大小也不同。发生融合障碍的确切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很多研究表明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有些唇裂和腭裂患者在其直系或旁系亲属中可发现类似畸形,而且属于异常度较高的多基因遗传。
(2)营养因素:母亲怀孕期间由于偏食或妊娠反应严重可能会造成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2,叶酸等。有动物实验表面,缺乏这些维生素可以导致腭裂。
(3)感染和损伤:不全人工流产或不科学的药物堕胎造成的损伤,妊娠初期患病毒感染等可能发生唇腭裂畸形。
(4)内分泌的影响:有人从动物实验的结果推测,母亲妊娠。早期因生理性、精神性及损伤因素,可刺激体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诱发先天畸形。
(5)药物因素:有些化学药物进入母体后能通过胎盘进入胚胎,导致畸形发生,如抗癫痫药、安眠药等。
此外,频繁接触放射线或微波、大量吸烟或被动吸烟、酗酒等都可能诱发颌面部发育畸形。
唇腭裂,特别是腭裂,不仅有软组织的畸形,还伴有硬组织的畸形,腭裂患者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吸吮功能障碍,由于口鼻相通患儿无力吸吮母乳或乳汁从鼻孔溢出,增加喂养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健康成长;鼻音过重,吐字不清及听力下降等;上颌骨发育不良导致面中部凹陷、咬合错乱,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面容,更容易造成患儿的心理障碍。
为预防唇腭裂的发生,母亲怀孕期间应注意营养均衡,出现偏食或严重的妊娠呕吐,应及时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尽量保持心情平和愉快,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减少对放射线和微波的接触;戒烟,少喝酒;还应预防病毒感染,一旦患病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的药物。
运动教练的话
1.转头
第7~10天,当宝宝学会听声转头时,要教他练习俯卧抬头的运动。让宝宝趴在床上,大人用花铃棒在宝宝头顶的方向逗引,使宝宝抬起眼睛看,宝宝的头会逐渐抬起,整个脸都离开床铺。
每天能有1~2次这种练习是十分必要的。宝宝趴在床上不会被憋着,因为他的头能左右转动,把鼻子让开。每天练习的宝宝头会越抬越高,便于看到躺着看不到的东西,而且换换姿势免得背部长久受压。趴在床上的宝宝以后手的够取、坐起和爬行都学得快。
不该犯的错误
1.不要用“蜡烛包”包裹宝宝
正常新生儿的上肢呈“W”形、下肢为“M形。如是采用”蜡烛包包裹,会使宝宝四肢的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利于血液循环以及心肺的发育。同时,这种包裹方法会妨碍他的触觉发展。另外,这种包裹太密实了,散热不畅,容易引起出汗,导致一系列的皮肤问题。
2.不要洗掉宝宝的胎脂
宝宝刚出生全身有一层乳白色的胎脂覆盖。在颈部、腋窝、腹沟等处胎脂积聚较多显得粘糊糊的。很多妈妈喜欢给宝宝洗澡时把胎脂洗掉,其实胎脂对于宝宝有保暖和保护作用。宝宝出生后,容易受凉而引起寒冷损伤,身上有一层胎脂,可以减少体表热量的散失,具有保暖作用;胎脂润滑,可以减轻衣服、尿布对皮肤的摩擦刺激,具有保护皮肤免受伤害的作用。所以在宝宝出生后,对胎脂要采取保留的态度,不要在第一天洗澡时就用肥皂把胎脂彻底洗干净。洗尽胎脂的做法实际是把胎脂的保护、保暖功能洗掉了,对宝宝没有好处。
正确的方法是用沾有消过毒的植物油的纱布,把颈、腋下、腹股沟部积聚较厚的胎脂轻轻抹去,其他部位不抹,这样处理后,就可穿衣包裹了。在1~3天中由于护理和衣服的摩擦,胎脂会慢慢地消失,宝宝也习惯了环境温度和衣服的摩擦刺激,这样就充分发挥了胎脂的生理作用,对胎儿的皮肤是有利的。
3.夏天使用尿布时的禁忌
(1)忌尿布过厚:尿布过厚,影响皮肤散热,夏季新生儿容易出汗,加之尿布被尿液浸湿,很易引起尿布炎。
(2)忌尿布过紧:如果把布包得过紧,则不易透气,下肢活动受限,也易摩擦大腿内侧,新生儿皮肤薄嫩,很易擦破皮肤造成感染。特别是女婴,尿布过紧还易引起女婴外阴炎和尿道炎。
(3)忌垫塑料布:许多妈妈怕宝宝尿湿被褥,就在尿布外垫塑料布。这是不对的,塑料布不透气,也不散热,如果不能及时更换尿湿的尿布,则更易患尿布炎。
(4)忌用纸或尿布擦宝宝臀部:宝宝排大便后不要用卫生纸或尿布直接擦臀部,这样很容易把新生儿臀部皮肤擦破,患肛周感染、脓肿。排大便后可直接用清水把宝宝臀部洗净。再用吸水性好的棉织布沾干水分。
夏季不但易患尿布炎,凡是皮肤皱褶、溃破,如颈下、腋下、膝窝、肘窝、腹股沟等处。应给新生儿勤洗澡,特别是皱褶处理我要洗净,沾干。
新妈妈经验谈
治疗湿疹有窍门
新生儿在半个月左右的时候很容易患上湿疹,在额头、眉间、鼻梁上最多见。以我家的经验来看,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早晚用温水给宝宝洗脸,然后用软毛的毛笔沾上炉甘石洗剂轻轻涂于患处,几次即可见效。
(李原,北京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