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
“译文” 人不可以不知羞耻。从不知羞耻到知道羞耻,就可以免于羞耻。
“说古论今”
日本管理大师松下幸之助,在谈到领导与管理的艺术是指出:“老板要建立
起威严,才能让员工谨慎做事。当然,平常还应以温和、商讨的方式引导员工自动自发地做事。当员工犯错误的时候,则要立刻给予严厉的纠正,并进一步地积极引导他走向正确的路子,绝不可敷衍了事。 在古代,孟子曾提倡人性善,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也有羞耻之心。孟子的这些观点都是从正面来论述的。其实在企业管理中,我们也可以从反面来思考问题。 虽然称赞的话谁都爱听,一般人都喜欢用称赞来激励别人,然而,斥骂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激励。尤其在关键时刻往往更能激起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知耻而后勇”完成一些极为艰巨的任务。 尉迟敬德原在义军宋金刚手下,后归李世民,为唐朝开国大将,屡建战功。他为人鲁莽骄悍,却又忠正刚直。尉迟敬德依仗自己有功,便骄傲放纵自己,经常盛气凌人,招致同僚不满。 有一次,有人告他谋反,唐太宗倒不轻信,找来问询是否当真。敬德说:“臣随陛下讨伐四方,身经百战。如今幸存者,只有那些刀箭底下逃出来的人。天下已经大定,臣子会谋反吗?”说着把衣服脱下扔在地上,露出身上的累累伤痕。唐太宗李世民感动得老泪横流,好言好语安慰了敬德一番。 但尉迟敬德骄纵成性,毕竟难改。一次太宗大宴群臣,尉迟敬德和在座的人较短长,争论谁是长者,一时性起,竟然殴打了白城王李道宗,弄瞎了道宗的一只眼睛。 此时,太宗见敬德如此放肆,十分不悦而罢宴。太宗对敬德说:“我要和你们同享富贵,而你却居功自傲,多次犯法。你可知古时韩信、彭越如何被杀?那并不是汉高祖的罪过。”尉迟敬德这才有些惧怕, 从此以后,行为才有所收敛。 在这个故事中,尉迟敬德这样骄横却又正直的人,必须施之以恩,使其感动,但必须抓住其弱点,该骂的时候也要骂两句,给予适当的恫吓,起到威慑的作用。 所以,一个企业领导如果对员工纵容过度,工作场所的秩序就无法维持,也培养不出好人才。换句话说,要形成让员工敬畏课长、课长敬畏主任、主任敬畏部长、部长敬畏社会大众的舆论。如此人人能严以律己,才能建立完整的工作制度,工作也才能顺利进展。如果太照顾人情世故,反而会造成社会的缺陷,反而,斥骂激励能让员工知职而后勇。
“用人之道” 批评是一种艺术,也是改善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气沉沉的批评、机制僵化的批评管理措施、缺乏积极性创造性的批评效果、乃至出现批评不当恶果的行为,都是管理者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其实,叱责是权力的直接表现形式之一。身为领导岂能不会训人,该训就训,该叱责就叱责,方能显露领导的权威本色。经常让员工习惯于叱责,自然而然,领导的权威就会不怒而威,不严而立! 比如,有时领导者以平和的口吻对下属说话,对方却误以为在与他交换意见或开讨论会。若员工的年龄与领导者相仿,情况可能更加难以处理。甚至下属会认为领导者与他是平等的,彼此只是朋友的关系。因此,对于员工发错时,不能一味迁就,该骂的时候也要骂两句。 有的企业领导对有才干、政绩突出的部属的缺点毛病,一味地迁就回避,从不说一个不字,直到铸成大错时才不得不将其一棍子打死。因此,对于部属的成绩要出以公心来评价,而不是站在领导个人感情的角度来评价,对于有功之臣的缺点或毛病,也要及时就事论事地批评指正。
领导者必须使员工清楚区分彼此的立场并不相同——我是官,你是兵。基于此,情绪性的发怒会有正面的效果。必须使对方了解“我是在生气,是在责骂你”,或许这时更需要一记相应的猛拳。 如果领导者突然怒骂一位尚未习惯于被叱责的员工,则可能使对方觉得愕然。他会感到极端害怕,甚至反抗:“这种公司我待不下去了。” 批评的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交流机会和合作关系。在批评中,管理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批评的艺术:
(1)选择适合的语言 虽然是批评,也要善于使用语言的技巧。特别是对犯错的人显示你的关切,不但可以让你得到下属认真和坦率的接受,更可以为你领导权威增加信任感。卡耐基指出,如果你要别人尊敬和认同你,或是培养真正的友情,还是既要帮助别人又是帮助自己,就把这条原则记在心里。
(2)把握批评的有利时机 把握时机从来都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管理者要注意“及时批评”,不要等过了好长时间,给人以翻老帐的感觉。所以强调批评的时间性,对下属及时地批评,能切实、有效地督促下属竭尽全力地尽快改正错误。
(3)批评要做到位 管理批评要到位,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否则过犹不及。需要提醒管理者的是,应该掌握一些人际沟通的技巧,作到“恰倒好处”。比如可以采用暗示批评的方法,达到良好的预期。通常,含蓄、委婉的建言或批评别人,既保全了对方的颜面,又及时纠正了错误,可谓两全其美。在中国,面子是做人尊严的一种外部表现,管理者要注重这种社会心理文化的传统,保住他人的面子也是一种批评的艺术。
(4)管理者的情绪要稳定 管理者不能简单凭借自己的好恶决定自己的言行,特别是不能带有主观的情绪。在对他人进行批评教育之前,首先要反省自己,克制住自己的情绪,看看自己对这名下属是否存有偏见。因为,带有丝毫偏见的批评都会令受批评的人难以接受。不能让挨批评的员工认为领导是偏心,是在拿自己出气,是在“杀一儆百”。总之,要让被批评的人真正感到你是为他好。
教化之道,是一个高明的管理者必须要体悟的。“由道而德”,体现的就是“教化”的道理。在儒家看来,“道”和“德”不是一个概念,“道”是外在的规则,“德”是对这个“道”有感悟了,有心得了。 因此,在管人用人的过程中,仅仅让员工知道规则还不行,还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从而把行动变成一种自觉。有了这种自觉,大家才能有上进心,追求卓越,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