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语言礼仪
公共语言,顾名思义应当是面对大众、面对社会的语言。它所发生的场合没有任何局限性,例如商场、超市、茶楼、街道、电梯、酒店、宾馆、游泳馆、机场等地方,极有可能面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教育程度、不同城市的人之间的语言交流。
普通话是作为中国公民应该掌握的公共语言,它有助于面对不同人物、不同思想、不同地域的场景交流。在公共场合发言一定要使用文明语言,不可因为互不相识便大而化之,否则别人也可以对你爱理不理。在与陌生人、不是同一地域的人打招呼或交谈时,一定要使用普通话,语速适中,音量以彼此都能听清为宜。最好不要使用地域化太过明显的词语,使人费解,摸不着头脑,产生误会。
公共场合交谈要注意互动,不可一人独揽,变成自己的演讲场所。如果是参加公共活动,则应该让主持的人、主要嘉宾多说,不宜喧宾夺主。如果需要自己发言,要注意发言的措辞,最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以免“一时语塞”,更别“出口成脏”,将平时说惯的口头禅带入语言之中。说话注意口齿清楚、发音准确,避免词义不明、词不达意的现象,以免贻笑大方。
要尊重别人的耳朵。不论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如何,在公共场合不宜讲低级玩笑、黄色笑话、冷笑话等不适宜话题,更不宜发牢骚、说隐私,以免引来旁人侧目,让对方产生尴尬、无聊的念头而终止与你的交流。
与国人交流,最好不要用外语,否则有显摆、崇洋媚外之嫌。
地区语言礼仪
在中国,56个民族就有56种地区语言,以及不同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性等。在当地生活的人,一般都以当地话为交流工具,除非是学校、有不同地域人的公众场合。在地方,大家同是当地人的情形下,不宜使用普通话、外语进行交流。一来给人崇洋媚外、显摆做作的感觉;二来使人感觉生疏,无形间拉远了彼此间的距离。更不要使用别人听不懂的语言辱骂、嘲笑别人。应尊重当地语言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不可在人前嘲讽当地话“太土”、“没有品位”等。
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语言,语言中包含了一些低级趣味、辱骂嘲笑的词语,更可能被一个地区的人广为传播与推崇。在这种情形下,要理智地使自己从“恶俗”中脱离出来,不论身边有多少人在使用这种恶俗语言,自己都应当独善其身,避免使用。
涉外语言礼仪
涉外语言指的是针对外国友人而使用的语言。虽然中文已逐渐向世界普及,并有了风靡全球的态势,但学习中文的艰难程度却远远超过了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语言的精妙是任何国家都难以匹敌的,更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充分掌握的。因此,与外国友人交流必须照顾到外国友人的语言感受,最好掌握一门外语,如果自己不精于外语,可请随行懂外语的人士作为翻译,来达到顺利交谈的目的。
不可在交谈中自言自语、自我陶醉,而忽略别人的一知半解,使人茫然不知所措,而产生可笑、无奈的想法。由于地域、教育文化的差异,与外国人交流时语言要直白,少用高深的成语、模棱两可的词汇,以免闹出笑话。
官场语言礼仪
官场语言礼仪应与社会礼仪从根本上区分开来,因为其带有极强的政治性,较社会礼仪更为严格。官场礼仪担当着政治实施、政治收效的重要责任,是政治的一面旗帜,因而,应树立严格、合法、标准的官场礼仪形象。
为官人员要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特殊使命及政治要求。为官人员的礼仪形象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人,更关系到政府部门、国家机关的形象。因此,为官人员首先要从语言上进修,做到文明有礼、坚持原则、为民着想,从正面树立自己的礼仪形象。与人交谈时(特别是为人民服务时),即工作时间,语气一定要平和,不可凭当时心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为官人员此时的态度直接代表着政府部门的整体态度,蛮横、傲慢、爱理不理、借故推脱、狂妄无礼、借机发挥等都是不允许的。特别是不能带有个人情绪,冒犯严谨的工作场所。
与同事相处要亲切、自然;对待下级要体贴、关照。不可滥用职权、狐假虎威、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要多沟通、多尊重、多关心。下级作报告时,无论好坏,都不该在报告时强行打断、粗暴对待,而应按捺住情绪、理性分析,再在下属作完报告后提出建议或批评。一个不容许别人发言的领导是可怕的,更是愚昧无知的,既得不到下属的尊重,更失去了作为领导、为官人员的基本礼仪,给政治蒙羞。
“打官腔”是官场中最为常见的“中性”语言。之所以说是中性语言是因为:在需要违背原则的基础上来解决事情的时候,官腔起到了非凡的作用;在对方不能得罪、无法解释清楚的情况下,适当的借口会使对方立即认识到问题的所在,而自行打消念头。在为百姓办实事的时候,勿以官腔回复群众,要知道百姓与官,一个为水,一个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敷衍百姓、置百姓于水火之中,势必会使自己走上不归路。
为官者应清廉、自检、不贪、不敛;为人办事不分关系,不收人钱财;公事公办、不徇私枉法,真正地做到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服务。从思想上、行为上树立起自身、机关的良好风貌。作为为官人员,应当将社会文明礼仪与官场政治礼仪相结合,方能服众。
商场语言礼仪
商场礼仪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约束着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任何礼仪都与语言礼仪息息相关,无法分割,因为礼仪的观点、礼仪的细节与实施等,都需要语言来强调结合。
商场的礼仪观念包含了经济利益、文化修养、社会道德等全方面。商场精英必定深谙为商之道,是人际交往中的语言大师。不过,能说会道只是一方面,讲究诚信、实事求是、保证信誉才是商场最实际、最可行的礼仪,也是必须掌握、充分运用的礼仪。
商场如战场,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商场中要注意的礼仪有:自身形象。自身形象包括着装、仪容、行为举止。
了解自己的产品,详知产品的专业知识。
交谈时有针对性、有要领,说话三思而出,不要口不择言。
态度严谨,但也不宜死板。黑脸、装深沉、做作都是幼稚、不成熟的表现。讲究诚信、实事求是,不搞拖延、欺诈。
维护良好的交谈、经商气氛。即使此次生意不成,也不必立马翻脸,应抱着下次合作的态度反省失败的原因。
细节决定成败,与人交谈之前,应首先给人留下初步的好印象。微笑、善意的面部表情及随和的肢体语言都是给人初步印象的重要因素。而与人第一次交流的并非语言,而是眼神。眼神的接触可直接折射出人的内心,精明的人可从一个人的眼神中看出此次谈话的态度。注意语速、语气,要讲究平等。不可因为有求于别人,就卑躬屈膝。亦不可因别人有求于自己就居高临下。做生意是两个人、两家公司之间的事,关系到更多人的利益,故而应以全局作考量。
见面握手要适度,不可抓住别人的手使劲抖动;问候要适当,不要不拿自己当外人,“生意场上无父子”,真正的交易不是拉关系、套近乎就能完成的。依靠商场礼仪也许未必能促成交易成功,但交易成功却与商场礼仪息息相关。做生意也讲究缘分、眼熟,别人首先认同了你的人,才可能与你做生意。因此有“做事之前先做人”之说。
少儿语言礼仪
一般来讲,少儿可不必讲究语言礼仪,因为少儿的语言完全来自大人的循循教导,从潜移默化中形成。故此,大人担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在教导方面尤其要注意语言上的利弊。
首先应让孩子学会并善加运用“你好”、“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仪关键词。从小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道德规范行为和意识。少儿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逻辑思维、艺术感觉、表达能力、行为能力以及胆略胆识都是后天培养的关键,合理的引导、培养会使其以后的人生道路更加畅通、少走弯路,更容易被人接受、认可。
儿腔,在少儿时期来说是无可厚非的,非但不会觉得不妥,反而让人觉得亲切、可爱,惹人喜欢,如“吃饭饭”、“抱抱”、“洗澡澡”等。但是,不宜长时间向儿童灌输。过了使用儿腔的时期依旧使用儿腔的儿童,接受能力比一般儿童要慢、性格上乖巧,但也很容易养成依赖、没有主见的性格,因此大人应特别注意善加引导。
少儿不宜过多模仿大人的说话语气,显得老气横秋。特别是一些大人会刻意教孩子一些骂人的话、反驳的话,这些都是不应该的,无理取闹、蛮横暴躁等不良情绪不应出现在少儿的身上。
青少年语言礼仪
青少年的语言礼仪直接与行为礼仪相关联。语言决定行为、行为左右观念。在当代青少年成长史上,标新立异已成为对时代的新一轮挑战。发型稀奇古怪、语言别出心裁、举止叛逆不羁,让90后成为颇具争议的一代,更让已成年的80后自叹不如。
标新立异突破了墨守成规的瓶颈,但如脱离了社会背景、背离了文明礼仪,就让人大跌眼镜、忍俊不禁了。青少年的文明礼仪并没有成文规定,大致可分为语言礼仪、行为礼仪、仪表礼仪。三种礼仪缺一不可。
语言礼仪首先从文明礼貌用语开始,与同学相处、与家人相处、与长辈相处、与陌生人相处等,都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与人打招呼先说“你好”、求人办事要说“请”、受人帮助要说“谢谢”、道歉时要说“对不起”、告别时要说“再见”、送客时要嘱咐“欢迎下次再来”等。称呼别人要按长幼、辈分相称,不可随意大呼小叫。青少年要特别注意讲实话、讲真话,不说谎、不讽刺挖苦别人。首先从语言上做到诚实、尊重、友爱。
当今社会语言多种多样,除了书本上的格式化、规则化语言外,青少年自我创造的语言正逐渐风靡于网络、学校、社会等场所。其中一些词不乏风趣、幽默、讽刺,例如神马、浮云、给力、虾米、稀饭、酱紫等诸多新鲜词语。在网络流行语泛滥之下,不文明礼貌的用语也涌现出来,有些语言甚至低劣、恶俗、极富有攻击性。在网络普及化的今天,无论是上网聊天,还是现实交往,都应杜绝不文明用语,文明上网、文明交友才是一个青少年该有的健康精神风貌。
语言直接制约着行为,常有“一言不合”、“恶语相加”等造成交往双方大动干戈的现象发生。一个懂得运用语言的人,会从根本上制约自己的行为,不会做出冒失的举动,往往表现得比较稳重,让人不敢轻视。青少年要培养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就必须从阅读、实践中开始。与人相处时尽量不要使别人讨厌你,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才是交往的真正开始。
与同学相处时,语言不但要文明礼貌,还要充分尊重别人的人格、爱好。讲究互帮互助,同学有困难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尊重别人的隐私,不偷看别人的日记,不打听,不嘲笑、不讽刺;尊重别人的知识成果,多鼓励,不嫉妒。另外,要尊重师长,见面主动打招呼。
衣着干净、整洁,以学生服为宜。不在学校搞标新立异,穿着奇异、古怪、引人侧目的服装;不染发,注意自己的发型,应与青少年的身份相符;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不搞铺张浪费,不对父母大吼大叫。这都是青少年应该注重的文明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