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有工作时的礼仪规范,社交时也应有社交时的礼仪规范要求。须根据地点、时间、人物、价值观作出恰当的个人定位及环境定位。对人物、环境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在社交中找准自我的位置。
自我定位
接触任何场合、任何人物都需对自我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及定位,把握好自身定位,才不会在交往中喧宾夺主、颠覆形象、败坏礼仪。
第一人称:中文语言中我们用“我”来表示第一人称,英语中用“I”表示第一人称。所谓第一人称即指自己,这里即指在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自己。在交往中,我们通常会听见这样的句子:“我很好”、“我已经完成”、“我就是”等惯用句式。在一个氛围中常提到“我”,则表示自己在本次交往、谈话中占据主导地位,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此时就应该当仁不让,拿出气压全场的气势来主导局面,理直气壮、不卑不亢地发表意见及争取别人的意见。而这往往表现在位高权重者或有意识地成为本次交往核心的领头人、主角身上。
第二人称:第二人称即指“你”,在语言中作为第一人称的辅助、对应人称,通常发生在两人及两人以上的社交场合,有针对性地泛指某人。任意一个社交场合都有主角、次主角、配角之分。当别人用“我”来陈述的时候,你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次主角,也即聆听、参与的对象。在别人讲话时,切不可喧宾夺主、强词夺理、唾沫横飞,而忽略了自己次主角的定位。应多听、多想,再在别人征求意见的情况下适当地开口。充分做好次主角的角色,起到辅助、对应的效果。闭口不谈、心不在焉都是不礼貌的行为,而喧宾夺主、大放厥词又会让人觉得你没有素质,不懂交际,而有失自己的礼仪形象。故而,做好第二主角不仅是对主角(讲话人)的尊重,更是维护自身礼仪形象的最佳行径。
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即指“他/她”,通常表现在有第三者在场,或人物角色更多的场合。“他/她”可以是在场的任何一个人,而非针对性的某人。通常在两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会听见这样的句子:“他正在那边取菜”、“他今天正好有空”等。如果你被交谈中的两人称为“他/她”,则表示你只是此次交往中的陪衬,既不是主角,也不是次主角,这个时候就应该充分打消自己插嘴发言的想法。多注意双方言语变化及转折,关键时候起到辅助的作用。例如:双方谈到高兴处时,需配合性地拍手、微笑;如交谈双方遇上语言瓶颈、冲突,导致无法正常交流下去,第三者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起到协调气氛、转换尴尬话题的作用。但不可在别人的交谈中随意插话、打断,或肆意放声大笑,引起别人的注意。
自卑心与自信心
社会很浮躁,世界很焦躁。时间不会停留片刻以让人追赶,而人的能力又有高有低,学识有深有浅,见识有多有少,这就直接造成了人类的社会分工不同、生活层次不同、精神追求不同。而自卑与自信两种不同的态度更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局。
自卑心
自卑心的形成与自身受到的教育、环境感染、生活经历息息相关。有人天资聪慧,就有人天资愚笨,在相较之下就能显出优劣,而给弱势者造成心理压力,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自卑者往往有两种极端想法:一种是努力向上、拼命追赶强者;另一种是自暴自弃、自认不如。
第一种自卑心会最大程度上提升人的社会免疫力,带来动力与韧劲,把握适度则有利于成功。而太过急功近利、争强好胜也极容易使人产生嫉妒、虚荣,滋生邪念,给动力带来阻力,使其走上弯路。
而第二种自卑最要不得,自暴自弃往往是自我走向毁灭的第一步,会将过去的成功与努力一并抹杀掉。这两种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警醒世人的典范,被周围的人当做反面教材。
在社交中、学习中、工作中,我们都有可能遇上强者,这时应遵循学无止境、学以致用的原则,多强化自身知识、体魄,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不强迫自己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徒增不必要的压力。同时,听取良言,克服自卑心理,减少压力及对强者的畏惧心理。这样即使自己逊人一筹,也会给人留下努力向上、乐观进取的良好印象。
环境的不同,造就人的性格、观点也不同。如果你正处于人才济济的氛围当中,你就极有可能感受到压力,而直接导致自卑心理。例如升职压力、金钱压力、生活状态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我们经常会从强者的口中听说,形容弱者在某一方面让人产生的可气又可恨的想法。怯懦、不自立、无追求都造成了弱者自卑的心理,以技不如人、无“关系、靠山”等来聊以自慰。这样的人在社会交往、工作、学习中都会受到别人的另眼相看,将其孤立出来,孤独感、自卑感会逐渐使其不合群、被忽视,给社交以及自身形象带来不良影响,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这就需要端正自己的心态,良性竞争。不将目标设得太过远大,遥不可及;不与相差悬殊的人作比较;不卑躬屈膝,自低一等。提升知识储备与动手能力,找准契机迎头而上。一味地垂头丧气、畏首畏尾只会让人更加瞧不起,产生排斥。这样只会做生活弱者的人,不值得怜悯。一个人没有形象可言,又怎么顾及人与人相处的礼仪呢?
造成自卑心理的最大根源在于生活经历。家庭贫困、自身缺陷及曾有过的会被人看扁、瞧不起的经历,都容易使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人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没有哪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完美无缺的。即使你穷困潦倒,也不要做伸手讨要、不劳而获的事;即使你自身拥有缺陷,例如残疾,也不要自暴自弃,理所当然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多学习那些身患残疾却不向生活屈服的人,多鼓励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仅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更为别人树立了身残志不残的典范。如果你曾经历过不堪的、难以回首的往事,如:离婚、被朋友欺骗、被陌生人欺骗或一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打击,也不必活在过去的阴影中。正因为有过生活的磨砺,才更要擦亮眼睛,提升自身的形象、增加文明礼仪认识,打造比昨日更精彩的形象来融入新的生活。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社交产生排斥、恐惧心理。应从过去的失败中吸取经验,多说一些自我鼓励、宽慰的话,例如“我可以的”、“一切已经过去”、“我很优秀”等,以宽宏的态度面对自我、面对别人,才可能赢得别人的理解及包容。
权威心理学家指出,以下行为有助于克服自卑心理:
交往中采取主动,谦虚礼貌,采用握手、注视等肢体语言及视线的短距离接触等方法,增加自信。
多阅读杂志、书籍,多了解社会百态及各种状况的处理方式。
增强自身专业知识,不要不懂装懂,不在专业人士面前说一知半解的话。
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端正心态,不高估别人,不贬低自己。多结交优秀的朋友,不与自甘堕落之人交往。
自信心
自信心是在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物质生活以及生存能力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优越的环境,优厚的工资、待遇,优秀的人脉,都是自信的来源。自信心是一种健康的、上进的、无畏的心态,是每一个人都应有的精神面貌。有了自信,才可能更好地在人际交往中作出取舍、判断,更好地发挥自身能力,才不至于因为其他客观原因在人前失礼。
文明礼仪与自信心相辅相成,一个自信十足的人总是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妥妥帖帖,而拥有自信的人则更容易成功。综观一个成功人士,在礼仪方面也必定是个谦谦君子,谈吐文雅、举止沉稳,在社交行为中无可挑剔。
自信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与生俱来的自信应该称为“狂傲”,多了些轻浮,少了些扎实。自信心应该是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社交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对自身及外界有了充分了解后而建立的健康心态。拥有自信的健康心态,才可能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良好的形象及礼仪,做到春风得意、游刃有余。
建立自信心的基本条件:
正确的心态。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果,而非投机取巧。扎实的知识基础。多学习、多见识。
建立、维系优良的人脉。主动帮助别人。
不做违法乱纪、违背道德良知的事。
经常自我反省,在不足中求上进。拥有远见卓识。
提升自己的正面形象,在外形上与社会层次保持一致。
妆点魅力
我们经常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一个人,这个人可能是路上偶然遇见的陌生人,可能是某个朋友、某个同事、某个电影明星或演员等。也许是因为他/她出众的学识谋略、某一个举手投足、特定时候的一个微笑、一句深得人心的语言、做了一件令人拍手称快的事,或者只是一身衣着、一个背影那么简单。但魅力绝不是表面光鲜那样浮夸,而是由内而外所散发出的迷人气质。这就是魅力所在。
通常我们会对这样的魅力抱有羡慕与期望,会在不经意中进行魅力模仿,而如果想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被人铭记,被人称赞与模仿,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要讲文明礼貌
与人见面要主动打招呼,养成微笑、握手的习惯。多说“你好”、“请”、“谢谢”、“不客气”等基本礼貌用语。不可因为是熟人而忽略使用文明用语,亦不可因为陌生而觉得没有必要。事实证明,多说礼貌用语会给人礼貌、恭谦的良好印象,使人过目不忘。而不使用或因人而异使用,则会让人将你视为势利眼,还可能造成别人对你道德认知上的误解,如见到同事不主动打招呼,而见到领导却主动招呼,这会在同事之间引起鄙视情绪,有溜须拍马之嫌。如见到关系较好的朋友主动打招呼,而忽略他/她身边的亲人、朋友或者别的不认识的人,则会被人戴上瞧不起人、冷漠高傲的帽子。如果与客户公司的高层老总见面,不可只与位高者打招呼、握手,而忽略身边职位较低的,例如秘书、助理等人。要知道老总之所以带他/她一起,必定有他的道理,往往在老总背后支招,决定事件本身的就是这类人。如果低看了别人,让别人面子上过不去,岂不是因小失大?
拥有远见卓识
拥有在某行业、某一个既定圈子中卓越的知识见地、卓绝的战略目光及领导才能,自然而然就拥有了自身魅力,使人心甘情愿地跟从、学习、模仿。但不可对比自己学识浅、见识少的人产生排挤、瞧不起、忽视等态度。多引导、多培养不仅是自我魅力的体现,更增加了领导人的宽宏大量,拉拢了人脉、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养成独立人格
独立的人格建立在独立的经济、思想之上。靠自己的力量、知识获得外界的肯定和收益。不做啃老族,不太过依赖丈夫/妻子,不将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寄托在自己以外的人身上,不为外界不良因素所影响,对外界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看法,不随波逐流。
要乐于助人
帮助别人是最容易获得人格魅力的行为。在别人需要时伸出援手,有利于别人顺利地从困境中走出来,在心理上、实际行动中给予别人的帮助会被人铭记在心。但尽管如此,帮助人时不可抱着贪图回报的意图,给人用意不纯、目的不简单的印象。是否接受回报要视情况而定,朋友之间不可图回报,亲人之间不可图回报,别人经济困难之下不可图回报。
要体面示人
任何时候都以得体的外貌示人,不做邋遢男、邋遢女。衣着应干净、得体,符合自己身份、地位、年龄及环境的要求。使用洁面乳及润肤霜,不熬夜,不酗酒、不做烟鬼,随时保持精神饱满、容光焕发。会保养双手、脖颈、头发等直接进入人的视界范围的地方。注意坐姿、走姿、言谈的方式方法:坐姿不歪歪扭扭,不随意跷二郎腿,不将腿甩来甩去、神经质地抖腿;走路时不东张西望、鬼鬼祟祟,不张牙舞爪、乱蹦乱跳;言谈时和颜悦色、轻言细语,不说醉话、鬼话、谎话、荤话等有失礼仪、有失体面的话题。
提升魅力的要点
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并经常使用。
培养幽默细胞,经常阅读、积累幽默语言。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
不断增加知识量,有自己的特长。
学会赞美。不要只是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的成就,应多肯定别人、鼓励别人。懂得谦让、大度。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因小事与人争得你死我活。
有自己的个性与原则,并做到不违背原则,自然会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魅力。学会保养自己,善待自己的皮肤、心情与年龄。
学会装扮。如果不是需要穿着奇装异服的场合,最好以自己喜欢、合体、合时宜的着装为好。不化浓妆,也别不化妆就出门。
会料理家务。别将领导作风带回家,信手给家人安排“任务”。做事有条不紊。不磨蹭、不轻浮、不畏首畏尾,也不大包大揽。热情,但不滥情。
懂得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不乱发脾气,不牵涉无辜。
培养广泛爱好。多了解社会百科,增加见闻并有自己的见解。懂得情趣。休闲娱乐必不可少,但也不应沉醉于其中。
会约束自己,不肆意放纵、把“对酒当歌”当口头禅。
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不一意孤行。分清是非黑白,不颠倒是非、公报私仇。
借口与谎言
无一例外,所有人都曾有过撒谎、替自己寻找借口的经历。谎言与借口同出一母,却各有各的初衷与性质。合适的借口是工作应酬、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能替自己找到合适的借口,来迎合对方的需求与自身需求,无疑是完美而富有艺术性的交往技艺。而谎言则不然,善意的谎言能暂缓别人的压力、忽略事件主观情况,而刻意的谎言、恶意的谎言却只会败坏人际关系,成为交往中的绊脚石。故此,应理性搬开绊脚石,不做谎言的奴隶。
寻找借口要分时机。什么样的情形下需要寻找借口,借口的本身能否带来预期的效果,以及能否最终达到某种目的,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借口带着一定的欺骗性质,但初衷并不恶劣。例如你与人相约,却比约定时间晚到,害对方久等,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首先你都失礼于人了。这时就应该先致歉,再寻找相应的、对方可接受的、善意的、具有真实性的借口来取得对方的谅解。
又例如上班迟到了,无法向领导交代,又不能每次都以堵车、家里突发事件来遮掩,这就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取得领导的信任,从而轻松过关。这样的借口往往带着保护自己的目的,性质简单,无伤大雅。
借口除自己亲自传达外,还可替人转达。如参加同学聚会、生日聚会时,某人因故不能到场,而你又充分了解其情况,这时就须替其本人传达借口。例如有病在身,不方便前往;出差在外,无法立即赶回;家中有急事,脱不开身等。总之借口不一定是全部真实的,但是一定要与本人的意愿相符。用意一定要善,不可故意寻找借口。
并不是任何场合都适合寻找借口。例如无法按期完成工作,如因客观原因或不可抗力原因,应直接说明,不找任何借口,此种情形寻找借口无疑会给自己的前途留下阴霾。要相信你上司的处世原则及观察能力,不要自作聪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任何情形下,讲述借口前都应先向对方致歉,再在对方的应允下陈述,能使用真实说法是最牢靠、最稳固的做法。而使用的借口必须是无伤大雅、有助于维护团结的。任何拖延工作、破坏团结的借口都不能称之为借口,而应该称之为谎言。性质恶劣时,使人无法相信,会失去信任,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朋友。
谎言分为善意的谎言、恶意的谎言。生活中、人际交往中处处存在着谎言,谎言犹如阳光投射在城市的阴影,表面美好,内在虚无。说谎并不被道德所推崇,但却在实际生活中被人广泛运用。
人们往往喜欢听谎言,因为谎言较为华丽、容易入耳。而真实的声音往往使人难以接受,这应该也是谎言盛行的必然所在。
善意的谎言是极难向人表达的,因为掩盖了不为人知的真实。说谎就可能面临谎言被揭穿的尴尬与不可预知的状况。但它的出发点是好的,故而较容易取得原谅与理解。例如在传达某种不幸消息的时候,考虑到对方的承受能力以及身体状况一时难以接受,一旦说出实情,会给对方精神上乃至身体上造成某种巨大的伤害,此时可采用善意的谎言来一点点地透露给对方,以渐渐渗透的方式让对方自己领悟,并做好思想准备。即使对方事后知道你在撒谎,也会原谅你。
说话的艺术,往往也在谎言上体现出来。如你的话会造成对方的心理阴影及猜忌,即使你说的是实情,事实本身也无伤大雅,但考虑到客观因素,就需采用善意的谎言,即无伤大雅的、善意的、有助于和谐的、不带有恶意欺骗性质的谎言都是可行的。但不可泄露事实,信任一旦消失,则很难再被找回。
此类谎言称之为善意的谎言,它被融入了实际生活当中。善意的、富有意味的谎言往往还会被当做玩笑、幽默来看,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恶意的谎言即故意说谎,性质恶劣,给事件本身、某特定人物造成损失与伤害。强行狡辩、歪曲事实都是谎言的恶劣表达形式。最常见的恶意谎言发生地有法庭、警察局等执行法律的地方,当事人往往为了洗脱自己而扭曲事实,有意开脱。
现实中要尽量避免恶意的谎言,做最诚实、可爱的人,而不做虚伪、为人所不齿的人。事实证明,不论你有多少借口、多少理由,再怎样能言善辩都不能改变客观事实。故而此时的谎言则显得荒谬、恶劣。一切会给别人、给社会造成伤害的言行,都是愚昧的,伤害的不仅仅是别人,还有自己树立起的人脉和道德。失去了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与做人礼仪,是难以立足于社会的。
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诚实的人能轻易获得别人的信任,而说谎的人则能轻易失去别人的信任。原则问题上、不容改变事实的情况下,都应当杜绝谎言。
恶意的谎言被归类为恶意的欺骗行为,有悖伦理道德及人文礼仪。原则上的错误、谎言是容易犯错人士的惯性语言,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个人的形象。故此,经常说谎的人一定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所在,再从根本上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首先要从思想上改观,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从行为本身改进。容许人们犯错,但是要知错就改。一个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是不会对人生有深刻领悟的,但一个经常说谎不思悔改的人,却是无知、无聊、不上进的,会让人避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