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小川是中国当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和历史上任何一位杰出诗人一样,他的创作灵感来自对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真实感受和独特的情感经历,他的诗也因而成为那一时代精神的体现者。 20世纪 50年代是郭小川创作的成熟期,并由此走向高潮。我们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正是郭小川以他最初的昂扬蓬勃的歌唱,传达了那个从衰败走向新生的新时代的乐观激情。一曲《向困难进军》传出了那个万象更新时代的典型的声音。郭小川于是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颂歌时代和政治抒情诗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作为诗人,郭小川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对他所亲历的现实生活以及特定的时代精神的独特把握,和同时代的诗人相比,还在于他具有更大的超越性。在那个思想和艺术都推行标准化的特殊时代,郭小川保持了诗人最可贵的独立精神。在统一的意志和理念受到推崇的年代里,进行独立的思考并通过独特的艺术予以表达的创造性劳动,其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后人难以想象的。郭小川在那个年代里,堪称是一位艰难坚持的强者。
谢冕:《郭小川的意义》,载《文论报》2000年 4月版。
2.郭小川对现代中国精神传统的忠诚,对“战士”角色的自我定位,使他很难实现对“新颖而独特的东西”的坚持追求,当内心困惑,思想矛盾,艺术追求等问题并发的时候,郭小川首先想到的仍是战士的职责,而艺术在他那里始终未能居于首位。这一点,在郭小川创作于 70年代的诗歌作品,如《秋歌二首》以及《登九山》等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后期的郭小川,实际上已丧失了抒情诗写作的激情、感受和能力,只能形象地或直接套用政治术语去阐释流行的时代精神了。郭小川作为诗人的一生经历了沉重的思想矛盾和情感矛盾,在他艺术最敏感的年代曾有过短暂的“突围”意识,但由于郭小川个人的思想、艺术背景以及时代的原因,他最终未能摆脱这一重负,他渴望的“新颖而独特的东西”最终仍然不属于他。
孟繁华:《“突围”欲望与重返起点——郭小川创作道路再评价》,载《人文杂志》1996年第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