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题目是《古寺》,是以一座破废陈旧的古刹为对象,阐发思古幽情。在诗人的眼里,时空定格了,只有废墟的存在,历史的时间在这个废墟空间里得以存活,读懂了废墟,也就了解了历史。只有废墟能够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而对于这座古寺,诗人并没有整体的描述,题目作为整首诗内容的一个总括,表明了诗中意象的归属,也就是说诗人重点描绘了古寺中和古寺外的几个意象,用来代表古寺,这就是钟声、山谷、房檐、荒草、僧侣、石碑等。诗人以诗意的笔法来捕捉意象,时间静止了,我们得以观察每一个细小的东西,这在日常生活中或在日常心态中是无法做到的,比如对钟声的描写:
“消失的钟声 /结成蛛网,在裂缝的柱子里 /扩散成一圈圈年轮。”钟声是在时间中传播出去的,柱子的裂缝、年轮则是在空间中存在的,前者是依靠人的听觉来捕捉,后者则是依靠人的视觉来获取。作者借助于通感的艺术手法,用视觉对象置换听觉对象,使时间停止了,空间却延伸了,读者就可以借助于诗歌的节奏来细细品味。而这种感觉是和作者所设想的效果是一致的:古寺作为历史遗迹,它所带给人的关于历史的感觉不仅仅是时间的,而更是空间的,处身于历史的环境中,我们才能感同身受,为历史所触动。时间是抽象的,遗迹则是可感可见的,化时间为空间,这就是这几句诗在描写上的陌生化手法,这种无限延长的对历史的感知引发我们不尽的思古悠情。
这种历史与空间的探讨在下面的表述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没有记忆,石头 /空蒙的山谷里传播回声的 /石头,没有记忆”,作者的眼光开始从凝视古寺转向古寺周围的群峰山峦,空荡荡的山谷,冷冰冰的石头,诗人对着山谷和石头大声询问,得到的回答却是山谷回音,只有诗人喊出去的声音。石头怎么会有记忆?但石头却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量,完成不朽。下面的“石碑残缺,上面的文字已经磨损”也引起我们的联想,石头固然没有生命,但它却记录了历史,成为时间的见证。
“当小路绕开这里的时候 /龙和怪鸟也飞走了 /从房檐上带走喑哑的铃铛。 ”诗人仍然不甘心地想象着,在这个原始的山谷和山涧里,应当有龙和怪鸟存在,至少它们应当来回答诗人提出的问题。可是这里的龙和怪鸟也一个都没有,全部飞走了,不知飞向了何方,没有任何踪迹。没有龙和怪鸟回答,古寺房檐上的铃铛常常会独自诉说着经历的往事,可是,当龙和怪鸟飞走时,竟然将古寺房檐上的铃铛也带走了,没有一个生灵和一样物件来回答诗人的问题。诗歌将我们带入到旷古的幽怨之中。在下面的描绘中,时间再一次进入诗人的视野:“荒草一年一度 /生长,那么漠然 /不在乎它们屈从的主人 /是僧侣的布鞋,还是风。”诗人把目光转向古寺四周长得非常茂盛的荒草,你们没有走,你们还在,你们是历史和故事的见证,你们总可以回答我的问题吧?向我诉说些什么吧?可是,荒草就像当年根本没有看见僧人布鞋的践踏一样,也根本没有看见诗人的存在,根本没有听见诗人的发问,依旧在风中摇曳,诗歌进一步营造出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诗人最后把目光和希望投向残缺断裂的石碑,“石碑残缺,上面的文字已经磨损 /仿佛只有在一场大火之中 /才能辨认,也许 /会随着一道生者的目光 /乌龟在泥土中复活 /驮着沉重的秘密,爬出门槛”。诗人从前面不愿意诉说的生灵和物件那里什么也无法获知,它们都是无言凝固的历史见证者。石碑也不会向他诉说,上面的文字记录已模糊不清。诗人无法通过辨认石碑上的文字,来知晓这里发生和经历的一切。历史仍然以它的过去而保持着神秘,主人公只能作出种种想象和猜测:也许一场大火可以恢复历史的声音和图像,也许哪天生者的目光可以点化眼前埋在泥土中的曾经驮着石碑的乌龟,使它涅槃重生,使它重新恢复活力,从山门里爬出来,向我们诉说它知道的和我们想知道的一切!历史是无言的古寺,历史是无言的废墟,历史是荒漠的野草滩头,历史是破残的石碑,留给我们的是好奇是遗憾,是不可知的过去,但历史更应该被重新激活、重新燃烧,给我们以新的力量!
《古寺》向我们简练地勾勒了破旧古寺内外的风景,大钟锈蚀,油漆剥落,木头开裂,到处是蜘蛛网,厚厚的尘土,断裂破损的墙壁,所有眼见的一切,都像树木的年轮一样,告诉我们:这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和故事的古寺遗迹,它虽然悠久,留给我们无限回忆和遐想,但也让我们唏嘘感叹,带给我们许多无法言传的沉重与感叹,给人一种空灵无奈孤寂悲怆的感觉。结尾将神龟寄托于神灵的世界,多少有点希冀的光线,但这冥幻的感觉让人感到悲哀,关于历史的详细,仿佛在我们这个现实的世界里,再也不可能得知了。借助围绕“古寺”的这些诗歌意象,诗人表达了对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怀疑与批判。在表现上,北岛用思想消解了情感和情绪,思想又借助形象产生出艺术的感染与震撼效果。本诗中的诗歌意象都具有象征性内涵,如“古寺”“钟声”“石头”“石碑”等,都和历史、和民族的古老的过去联系在一起。消失的钟声像蛛网一样化成年轮凝固在空间中,成为历史的痕迹,石头没有生命,也没有记忆,却能够传递回声,让我们亲近过去了的历史,这些意象既让人亲近,又让人感到冷漠,唤起思古者复杂的心理感受,传递出叙说者复杂的精神内涵和心理状态。
《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诗歌卷》中评论北岛的诗歌艺术是这样说的:“北岛坚持了诗的独立品格,以现代诗学意识改造被腐化的中国诗学,将西方现代艺术的蒙太奇、变形等手法纳入诗学范畴,推进了中国现代诗在沉睡 30年后的复活与繁荣,丰富了现代诗的表现手法,为中国现代诗重返世界文学格局提供了积极的努力。北岛是 20世纪中国现代诗承上启下、走向未来的有力的一环,一座不可忽略的里程碑”(张同道等:《独自航行的岛》,载《 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诗歌卷》)。北岛诗歌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在《古寺》这首诗中得到了比较典型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