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决策必须有原则,原则就是一般决策的依据。
决策原则是指决策必须遵循的指导原理和行为准则。这是科学决策指导思想的反映,也是决策实践经验的概括,就领导决策的基本原则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就是研究经济决策所花的代价和取得收益的关系,研究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领导决策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并且要把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较小的劳动消耗和物资消耗取得最大的成果。
(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也称为整体性原则,它要求把决策对象视为一个系统,以系统整体目标的优化为准绳,协调系统中各系统的相互关系,使系统完整、平衡。因此,在决策时,应该将各个小系统的特性放到大系统的整体中去权衡,以整体系统的总目标来协调各个小系统的目标。
(3)预测性原则
预测是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预测是由过去和现在的已知,运用各种知识和科学手段来推知未来的未知,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对未来后果判断的正确程度,不知道行动后果如何,常常造成决策失误。所以管理决策必须遵循预测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手段,寻找能达到决策目标的一切方案,并分析这些方案的利弊,以便最后抉择,可行性分析是可行性原则的外在表现,是决策活动的重要环节。只有经过可行性分析论证后选定的决策方案,才是有较大的把握实现的方案。
掌握可行性原则必须认真研究分析制约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决策本身目标系统的制约。可行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是在考虑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性、选优性、合法性的研究分析:
[1]全面性
即从全局和整体出发,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决策目标和决策方案,力求完整无缺,不放过任何一种可能方案。全面性分析要求决策时必须有多方位思考和比较的余地,全面地考虑和权衡各种得失利弊,全面地把握各种备选方案;
既要考虑需要,又要考虑可能;既要考虑到有利因素和成功的机会,又要考虑到不利因素和失败的风险。
[2]选优性
即决策必须从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不同方案中,通过广泛调查,反复对比、全面分析和科学论证后选出最优方案作为对策。这里的“优”主要表现为效益大和效率高。
[3]合法性
即任何决策总是在一定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须具有法律上的可行性。决策的内容要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并且决策要经过一定的合法的组织程序和审批手续。
(5)方向性原则
决策必须具有清晰的实际、具体的方向目标,并且这个方向目标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经确定下来,不宜轻易改动。
(6)信息性原则
决策是靠信息来制订的,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信息的质量决定着决策的质量。进行决策必须广泛收集与之有关的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料,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加工,从而为正确的决策提供基本的条件。当今社会已是信息社会,信息在决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决策者在决策时,一定要重视信息性原则。
(7)民主性原则
决策的民主性原则,是指决策者要充分发扬民主作风,调动决策参与者,甚至包括决策执行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决策活动,并善于集中和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进行决策。
民主性原则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1]领导决策人必须切实保护决策参与者、决策执行者在决策活动中的地位和权利。
决策参与者和执行者既是决策管理的对象,又是决策管理的主体。决策参与者和执行者有权审议本系统的重大决策措施,有权监督决策方案的执行。他们和决策者应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群策群力,只有切实保障决策参与者和执行者的地位权利,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以及责任感。
[2]领导决策人要注意发挥民主作风,正确处理好集权和分权、集中和民主的关系。
决策者既要注意适当地集权决策,又要合理地分权决策;
既要反对家长制作风,又要反对极端民主化,要把决策者行使决策权与决策参与者、执行者参加决策活动统一起来;既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又要领导群众,组织决策参与者和执行者。
[3]领导决策人应该依靠集体进行决策。
当今世界是一个技术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现代管理面临着复杂性、多变性和竞争性的特点,个人的能力往往有限,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需要,因此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依靠集体决策。首先,要注意发挥由专家组成的智囊团的作用;其次,可以组成一个决策集团,实行集体讨论,进行集体决策;最后,对于重大问题,应邀请本系统以外的有关方面协助决策。
(8)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一系列决策原则的综合体现。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兴起,为决策从经验到科学创造了条件,管理者的决策活动产生了质的飞跃。当今管理者必须加强学习现代管理知识,遵循科学性原则,才可进行科学的决策。决策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
[1]决策思想科学化
管理者是否按照科学思想进行决策,是决策科学化的决定性因素。科学的决策思想要求决策者有合理的决策标准,系统的决策观念,差异性的思维逻辑,民主的决策风格。一个足够满意的决策标准所要求的是:
A。决策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改善系统内某些方面的状况,而不损害整体利益。
B。管理者对实现决策目标的主客观条件已做了充分的分析与利用。
C。管理者最后拍板选用的决策方案是最优的。
差异性思维逻辑要求管理者对于不同类型的决策选用不同的逻辑去思考。确定决策要求决策者在决策前先做探索性实验,将主观概率同客观概率相结合,以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因素;
风险型决策要求决策者敢于承担风险,同时又要尽可能地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要求准备好备用方案,以便不测事件发生时随机应变。
[2]决策程度科学化
如前所述,决策是要解决问题的不确定性。因此科学的决策应该遵循一套科学的程序。执行程序的态度和方法是否科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决策方案的质量。决策程度科学化的直接目的是使决策行为规范化、条理化,在此基础上,才能提高决策效能,收到预期效果。
[3]决策方法科学化
现代决策已经形成了两类相互区别、相互补充的科学决策方法:“软”技术和“硬”技术。前者是指依靠大量专家的知识、经验、智慧,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做出科学判断的定性分析方法;后者是指借助于运筹学、系统分析和电子计算机的知识,通过数理分析来进行判断的定量分析方法。领导者在决策时,应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即把发挥专家的智慧与经验同运用数学模型进行系统分析结合起来,结合实际探索出一套科学而适用的决策方法、技术和手段。
[4]决策体制科学化
现代决策体制在客观上完整的结构,一般由五大系统组成,即决策系统、智囊系统、信息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决策系统是决策体制的核心,由负有决策责任的决策者所组成,只有它才有权就一定范围内的有关问题做出决策。智囊系统是专门为领导决策服务的研究咨询系统,是广泛开发智力、协助决策系统决策的组织形式,一般由各种不同专业的自然科学专家和社会学专家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对接受的某项决策进行咨询,采用现代运筹与预测方法,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资料,对决策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是设立在各级决策系统周围专门搜集、统计、储存、检查、传布、显示有关情报资料信息的组织机构。
它一般有四个基本环节,即信息的获取、处理、储存和传输。决策的每个步骤的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系统。整个决策过程可以说是信息输入转换和输出的过程。执行系统是指执行决策系统的各项决策指令并付诸于实施。它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保证决策正确逐步实施的系统。监督系统是对执行系统贯彻执行决策系统的指令情况进行各方面的检查监督,并帮助决策系统实现自我调节,以保证指令顺利贯彻执行和决策目标的顺利实现。由这五大系统建立起来的决策体制能够保证领导决策信息广泛、咨询充分、执行分散、决策集中、监督独立、反馈及时;
从而有利于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科学性原则的这几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只有树立科学的决策思想,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整个决策才可能是科学的。否则,就不能称为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