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争霸中,真正接替齐桓公霸主地位的是晋文公。晋文公的名字叫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在夫人死了以后,把自己最宠爱的骊姬立为夫人。骊姬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就逼死了太子申生,并且想害死公子重耳和夷吾。重耳和夷吾只得逃到国外去避难。晋献公死后,夷吾于公元前650年回国当了国君,他就是晋惠公。
晋惠公也担心公子重耳回国抢夺君位,于是就派人去刺杀重耳。重耳逃离晋国以后,一直在狄国避难,前后有12年光景。晋国有才能的人,像狐毛、狐偃、赵衰、介子推等人都跟随着他。狐毛、狐偃的父亲听说刺客要杀重耳,于是赶紧报信,重耳听说之后,马上逃向齐国。
齐桓公听说重耳前来投奔,马上派人去迎接,招待十分周到,还把自己的侄女齐姜嫁给重耳。重耳非常感激,他们在齐国一住就是七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死后,齐国的国势渐渐衰落下来。于是重耳又逃到了曹国,后来又辗转逃到宋国。
但是宋襄公刚被楚国打败,要帮助重耳复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们又来到楚国,楚成王用欢迎国君的礼节迎接重耳。这时秦穆公听说重耳在楚国,派人去接。重耳知道秦国力量很强,可以送他回国,于是便离开楚国,来到秦国。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热情招待,还把女儿怀嬴改嫁给重耳。公元前636年,秦国大军护送着重耳到了秦国和晋国交界的黄河岸边。晋军大将吕省、郄芮眼看秦军势不可挡,只好投降。晋怀公弃城逃跑,不久被人刺死,晋国的文武大臣拥立重耳为国君,这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晋文公从43岁起逃难,到即位的时候,已经62岁了。长期的流亡生活,使重耳和他手下的那班大臣,磨炼了意志,增加了见识,增长了政治才干。
晋文公与大臣们在外流亡了19年,深刻体会到了王位的来之不易,因此倍加珍惜。文公即位后,便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治理国家上,采取了许多治国善策。一是尚贤,在周代原来的分封制下,只能以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一个人的政治地位,为官的都是宗族。晋文公效法齐桓公重用管仲的做法,身边也聚集了一批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如赵衰、狐偃、贾佗、魏仇等,都是栋梁之材,曾跟随他流亡,这些人在治国安邦以及后来晋文公称霸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赏功,即赏赐有军功的人。晋文公在流亡了19年回国即位后,赏赐曾经跟随他流亡和支持他上台有功的人,功劳大的赐给封地,功劳小的加官晋爵。曾经有个跟随晋文公四处颠沛流离、负责做饭的人嫌给自己的封赏小,晋文公说:“用道义礼仪来辅佐引导我的,我给他最高赏赐,比如狐偃、赵衰;冒着矢石立下汗马功劳的,我给他次一等赏赐,比如魏仇;违逆我的意愿、多次举发我的过失,我给他末等赏赐。至于你这种劳力之人,要在末等的末等。”周天子的史官听到这件事,说:“晋文公大概会成就霸业吧!从前圣王把德行放在首位,而把力量放在其次,晋文公也是如此啊!”
晋文公平日礼贤下士,使得流亡的时候有很多能人跟随。流亡之中,重耳先后到了齐、楚、秦等大国,并和这几国国君都保持了相对良好的关系,这也保证了晋文公即位之初晋国良好的外部环境。
重耳当了国君以后,注意整顿国内政治,发展生产,安定人心,晋国很快就强盛起来了。晋文公重耳也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
退避三舍
公元前632年,晋军与楚军在城濮驻军扎营。晋文公私底下允诺曹国、卫国复国,并让两国与楚绝交。楚将子玉闻讯后大怒,带兵追逐晋军,晋军退走三舍(九十里)。军吏们认为,国君躲避敌方的臣下,是很羞耻的。晋将子犯解释说,以前(前637年)晋文公重耳因骊姬之乱而逃难,路过楚国,得到楚成王款待。为了表达对楚国的感激之情,晋文公当时就承诺如果以后两军开战,晋国必退避三舍。如果晋国不退避三舍,就背弃恩惠,则理亏而楚国理壮,如此不利于晋军。如今晋君退走,楚臣仍然进犯,那么,楚军就会理亏,理亏则战败。最后,晋军果然打败楚军。晋国在城濮之战大获全胜,挫败楚国的锐气,从此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