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期是一个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阶段,但同时也是形成个性特征的重要时期。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出现一系列心理不适应的表现。我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青少年时期是最叫人忧虑的,在这个阶段之所以会令人担忧,主要是由于个体发展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儿童时期适应不良所积累下来的问题,到了青少年时期便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与严重;二是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儿童期过渡到成人期的关键时期,在追求独立与建立自我的过程中,常会发生特殊的适应困难,这两种倾向相聚相激的结果,遂使青少年在生活上行为上易于碰到问题”。
我校是一所全寄宿高中,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一以后能很快地、较好地适应高中生活,展开自己绚丽人生的新篇章。而有一部分同学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新的生活,行为表现多种多样,有暗自流泪,向家长电话求救,有烦躁不安,不思饮食,神情恍惚,夜不能寐,更有甚者出现晕厥、昏迷、不省人事,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及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以下是较典型的几例发生在我校的病例,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出现严重躯体症状,经过药物及心理治疗,恢复正常状态。
一、病例介绍
例1 黄某某,女,1 6 岁,自入学后反复晕厥数次。发作时,全身麻木,软弱无力。查体:神清,口齿清,血压、脉搏均无异常;心肺体检未发现异常;神经系统查无异常。追问病史,既往体健,无外伤史,初中偶有类似发作史,发病前无进食有毒食品及吸入有害气体。通过班主任了解该生,父母在广西,她只身在深圳,住在母亲的一个同学家,因父母迷信,曾算命称她命硬,与父母相克,必须远离自己,故将该生放在外省朋友家,对该生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致使她不愿回到广西父母身边,宁愿在外,过寄人篱下的生活,发病多次后,曾到北大深圳医院检查,C T、双内耳功能、前庭功能、胸部X光片等检查均正常。
例2 彭某某,女,1 6 岁,自入学后反复晕厥两次,发作时,全身无力,无知觉,呼之不应,被送到医务室。检查:神清,双目不睁,呼吸平稳,心肺查无异常,心率、血压正常,神经系统查无异常,经治疗缓解后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检查,各项结果均正常,经深入了解,该生有极强的与异性交往的欲望,以及获得众人关怀及怜悯的情感需求。
例3 钟某某,女,1 7 岁,开学后,反复晕倒两次,发作时,全身无力,似不省人事,由同学们背到医务室,查体:神清,语言清晰,呼吸功能、血压、脉搏均正常,经暗示治疗,静脉注射葡萄糖等,症状缓解,经了解该生每次看同班黄某晕倒,随即出现症状。
例4 王某,女,1 8 岁,该生自入学后至今,经常出现眩晕、昏倒,发作时,头昏不能行走,全身无力,查体:神清,思维清晰,心肺正常,神经系统查无异常,四肢凉,曾多次到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追问病史,小时候有被母亲打破头部的历史,无昏迷,通过与该生交流并且家访,了解该生母亲脾气不好,小时候经常毒打该生,曾将其头部打破并缝合5 针。同时虐待其弟妹,直至抛下年幼的子女离家出走,至今不知去向。该生从小缺少母爱,在棍棒下面渡过童年时光,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伤害,从而造成目前这种精神状况。
二、处理方法
1.首先采用暗示疗法:对于不同的病例,采取不同的暗示疗法。
如:(1)肌注维生素B11 0 0 mg。
(2)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ml 加10%葡萄糖酸钙10ml 混合液,同时卧床休息1~2 小时。
2.询问、开导法:通过问诊了解上述症状发生的潜在起因、症状出现的整个经过,并建立初步的诊断,出现症状较轻的学生可以采用暗示疗法,就是暗示目前“病情”已经好转,不会出现严重的情况,向他(她)解释其身体无器质性病变,并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使症状出现的几率降至最低。
3.系统脱敏法:基本原理:源于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它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沃尔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变化。这就是交互抑制作用。而且,能够与焦虑状态有交互抑制作用的反应不仅是肌肉放松,即使进食活动也能抑制焦虑反应。根据这一原理,在心理治疗时便应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 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 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 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
系统脱敏疗法的步骤:
1.学习放松技巧
让求助者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状态,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在沙发扶手上,让他(她)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的情境中。例如:静坐在湖边或者漫步在一片美丽的田野上,使其达到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然后,指导着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其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下肢,重点强调面部肌肉放松,一般需要6~10 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2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
2.建立焦虑的等级层次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大部分出现症状的学生主要诱因是特定焦虑的刺激,让学生说出引起焦虑的事件和情境后,要求其本人把引起的刺激因素排序,从引起最小的焦虑到最大的焦虑。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方向。
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
首先,要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并报告出对每一事件他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主观程度,这种主观程度可用主观感觉尺度来度量。这种尺度为0~100,一般分为10 个等级,单位为s ud。0 表示心情平静;25 表示轻度恐惧;50 表示中度恐惧;75 表示高度恐惧;100 表示极度恐惧。
第二,要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 到大的顺序排列。这两步工作也可作为作业由求治者自己独自去做,但再次治疗时,施治者一定要认真检查,注意等级排列的情况。
3.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分极脱敏治疗。
这一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是放松,具体方法与“放松疗法”相同。
第二是想象脱敏训练。由施治者做口头描述,并要求对方 在能清楚地想象此事时,便伸出一个手指头来表示。然后,让求治者保持这一想象中的场景30 秒钟左右。想象训练一般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想象要求生动逼真,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不允许有回避停止行为产生,一般忍耐一小时左右视为有效。实在无法忍耐而出现严重恐惧时,采用放松疗法对抗,直至达到最高级的恐怖事件的情景也不出现惊恐反应或反应轻微而能忍耐为止。一次想象训练不超过4个等级,如果在某一级训练中仍出现较强的情绪反应,则应降级重新训练,直至完全适度。
第三是实地适应训练。这是治疗的关键步骤,也是从最低级到最高级,逐级训练,以达到心理适应。一般均重复多次,直到情绪反应完全消除,方进入下一等级。每周治疗1~2 次,每次30 分钟左右。比如对一个十分害怕猫的人,在治疗中,便先让她看猫的照片,谈猫的事情;等到看惯了,不害怕了,再让她接触形象逼真的玩具猫,再让她靠近笼子里的猫,接着慢慢伸手去摸,最后去抱猫,逐渐除去怕猫的情感反应。
只要积极诚恳地与她们交朋友,说上一句关心体贴的话语,送上一杯糖开水,或一块点心,使她们有一种被关怀的感觉。我们既要做一个亲切的能够理解对方的朋友,还应给对方以职业的信任感。运用专业技巧,帮助同学们渡过难关,克服焦虑、恢复自信、增强自制能力,就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经过上述数次治疗,这些女同学出现的不适应症状得到缓解,在第二个学期基本恢复正常状态。
三、病因探讨
对于我校部分女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对病因进行不断深入地了解,现分析如下:
1.环境因素:
由于我校为全寄宿制学校,学生们远离父母,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较低,环境适应能力差;同学们之间相互都很陌生,自己的好朋友没有在一个学校,因此产生郁闷、焦虑情绪和孤独感。
2.家庭因素
高中求学虽不像小学、初中那样几乎完全依托于家庭,但与家庭联系仍十分密切,亲人的升迁和事业的成功、经济收入的改善、健康的恢复等可成为良性的影响。而亲人重病、亡故、意外伤害、家庭财产的损失以及一些重大悲剧性事件等会给学生以重大打击而成为负性的影响。良性的影响会使学生振奋,得到更多的支持,有可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提高;负性因素的作用使学生情绪波动,心理负担加重,注意力分散,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受到限制。由于家庭环境条件不好;父母离异;父母婚外恋;父或母早亡,缺乏父爱或者母爱,这些都会给学生们造成不良影响,甚至精神创伤。
3.学习因素
进入高中后,在新生的班级中有一些同学从原来初中时排名的前几名而成为新班级中的后几名;从以往的尖子生成为现在一般的学生,对此,有些学生常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产生焦虑情绪,如从山顶坠入了深谷,迷惘、压抑、郁郁寡欢,难以融入新的集体。有些同学或因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焦虑情绪,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和上进心,当他预感到学习成绩不佳,有损个人自尊和前途时,焦虑就产生了。从心理学的观点:焦虑只能适度而不能过度,焦虑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学习效率,适当的焦虑有助于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学习。当焦虑程度太高了,则需要引起重视并设法减轻,高焦虑往往导致大脑活动受抑制,心理反映不灵活,影响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能力发挥,甚至出现极端情绪。
4.人际交往方面
在同一社会环境下,高中生不同的性格,其适应的速度和广度会不同。如有些学生情绪强烈,一旦引发就难以控制;而有些学生遇事冷静,情绪较稳定;有些学生“一气几天睡不好觉”,而另一些学生“说过就算”,遇事拿得起,放得下。这些个性差别对社会适应性有明显的影响。由于升入高中后,同班同学来自全区各个学校,大家相互比较陌生,各人的性格千差万别,有些人会以强凌弱,恶语伤人,有些人会自私自利,相互诋毁,这些不良行为对自己或对他人产生一些心理障碍,严重者可能引发心理疾病。
5.性别因素
女性较男性感情脆弱、敏感,体质相对男性弱,心理属易忧虑和紧张型,因此容易产生自怜和博取他人给予关怀的情感需要。
6.恋爱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性生理的发育成熟,性意识逐渐觉醒,在不良书刊、影视等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下,早恋现象普遍存在,性失误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给中学生带来极大的身体损害及心灵创伤。
小结:
高中学生正处在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期,身体发育比较迅速,心理发展相对身体发育有一个滞后,学生的心理还来不及调整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世界,因此,比较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中小学生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比例在逐年上升,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升高。在男生中主要以违纪、品行、攻击、性活动等问题居多,而在女生中神经质、考试焦虑、性回避、恐怖躯体诉述等问题较多。同时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在这一段时期里具有闭锁性,遇到问题不愿意向老师和家长述说;也可以说他们的心理问题具有隐蔽性。如果长期自我压抑,孤立,不被人理解,心理能量得不到合理的发泄,人变得十分敏感、脆弱,一旦出现引爆的火花,就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在我校新入学部分女生中反复出现昏厥现象,在排除生理器官器质性病变后,应从心因性疾病考虑。“心病”还需“心药”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适时疏导被积压的心理能量,防微杜渐;当他们出现一些异常行为表现,或躯体表现如昏厥,严重的失眠、恶梦、虚汗、行为异常等,应详细了解病因,以职业的敏感去发现可能潜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和帮助,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我们要以言语和行动感化学生,使他们与我们交朋友,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告诉给我们,以便于加以疏导。对于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我们要进行深入了解和细致观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在日常的教育辅导工作中应培养同学们对我们的信任,愿意与我们交朋友,同时要坚持保密性原则,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通过我们的努力,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同学们消除心理障碍,身心健康愉快地投入学习生活,健康成长。